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因明入正理论疏》
1)  Yinming Ruzheng Lilun Shu
《因明入正理论疏》
2)  On the Check and Approval of Secret Memorials in the Ming Dynasty
论明代密疏的处理
3)  the theory of annotation
注疏理论
4)  sparse theory
稀疏理论
5)  Pramana-Hetuvidyā
量论因明
6)  Yingming reasoning
因明论式
1.
"Yu" in the Yingming reasoning was playing separately the different demonstration role in the five branches of Indian ancient Yingming reasoning and three branches of Chen Na\'s new Yingming reasoning.
因明论式中的喻在印度古因明五支论式和陈那的新因明三支论式中分别起着不同的论证作用。
补充资料:《因明入正理论疏》
      对印度佛教学者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一书的疏解。中国唐朝窥基著。唐贞观十九年 (645)玄奘从印度游学回国后,在佛场讲经、译经,并于 647年译出《因明入正理论》。当时,其弟子们学习因明的热情很高,纷纷为之注疏。在这种情况下,窥基对已有的各种著述抉择取舍,兼发己意,于666~667年作《因明入正理论疏》。但他在解释喻支过失处中止了。其后由弟子慧沼补了一卷,从而续完此书。该书共 8卷,内容繁广、解释详尽,后人通称为《大疏》。
  
  该书有序论三段,略述因明的源流及玄奘研习《因明入正理论》的情况,解释了《因明入正理论》书名和作者名之由来,评介了当时对"因明"这一概念的各种异说。正文第一部分对因明八门即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和二益即悟他和自悟作了概要的解释。第二部分则逐段逐句解释真似能立、真似二量和真似能破,并偏重于立破的阐释,对宗、因、喻33种过失的解释尤详,发挥尤尽。书中不仅为每一种过失举出了典型的例子,而且从多方面分析,以明确各种过失的特征及其可运用范围。作者?谑杞夤讨校唤鼍勒艘酝墒柚械哪承┪蠼猓膊隽俗约旱男孪始狻K诟檬橹腥衔婺芰⑹侨Ь咦愣晃薰В徽婺芷朴邢怨坪土⒘科浦穑灰蚯治舴⒁蚝土私庖蛄街郑灰煊鞯淖饔檬?"止滥",等等。其中有些看法虽在旧疏中已见端倪,但《大疏》里的发挥独为详尽。
  
  《因明入正理论疏》是有关因明注疏中影响较大的一部著作,它曾被慈恩宗(见中国佛教哲学)奉为圭臬,推崇备至,门人为之注疏者很多。中唐时期,该书传到日本,广为讲习,有关著述颇多。唐代以后,随慈恩宗衰落,该书亡佚。直到清末,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将其刻本取回中国,并由金陵刻经处刻版印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