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itaishuo
以太说
3) ether
[英]['i:θə(r)] [美]['iθɚ]
以太
1.
From the hypothesis of Ether to Einstein s relativity—On Michelson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s contribution to modern physics;
从以太假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论迈克尔逊干涉仪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
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theories about ether have undergone ups and downs.
伴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以太说几经兴衰。
4) aether
[英]['i:θə] [美]['iθɚ]
以太
1.
Bypass the unsettled problem whether aether exists or not, the author makes a research on aether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ysics from three aspects, ie.
撇开以太的有无这一物理史悬案,从近代物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前提、方法原则及近代物理与现代物理的关系三方面对以太在近代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探
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as of aether and vacuum in physics was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物理学中以太与真空观念的发展,指出在现代物理学中真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太。
5) Would that be all right, ma'am?
可以吗?太太?
6) Ethernet
[英]['i:θənet] [美]['iθɚnɛt]
以太网
1.
The Long Distance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jection Machine Basing on the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的注塑机远程监控系统
2.
Study of welding machine connects to Ethernet based on embedded gateway;
基于嵌入式网关的电焊机以太网接入方法研究
3.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Profibus DP to Alloy Steel Casting Machine;
ProfibusDP网及工业以太网在合金钢连铸机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以太说
中国近代以"以太"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一种哲学理论。"以太"是英文ether的中文音译,又译"伊脱"、"以脱"等。"以太"这一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即已出现,如泰利斯认为"以太是空气的蒸发";毕达哥拉学派称气为冷的以太,称海和潮湿为厚的以太,灵魂是以太的一个片断,一个屑片等等。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以太"重新被人们作为一种假设的物质提出来,用以解释某些自然现象。17世纪时,J.开普勒用以太说明太阳怎样使行星运行不息,W.吉尔伯特用它去解释磁力吸引,W.哈维认为以太是把太阳热力传给生物心脏与血液的媒介。以后,I.牛顿和C.惠更斯都用以太解释光的传导。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证明光是电磁波,以太被假设为一种无所不在的传导光和电的介质(电磁场)。直至20世纪初,A.爱因斯坦建立起相对论理论,才最后否定了以太的假说。
"以太"概念大约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一起传入中国,1890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翻译的《光学图说》中,介绍惠更斯光波动说时说:"发光体能使此以脱震动,周围冲成微浪,谓之光浪。光浪遇人目,即感动脑气筋(脑神经)而使见,此即浪动之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等人,都曾从西学中吸取了"以太"概念,并把它看作宇宙万物的原始,用以表述自己的宇宙观。谭嗣同在《以太说》中阐发"以太"无所不在,为万物之源的理论。章太炎在《菌说》中认为:"以太即传光气","彼其实质,即曰阿屯(原子)","即以太亦有至微之形"。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说:"元始之时,太极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并以"以太"释"太极"。章太炎、孙中山的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但在康有为和谭嗣同那里却不同,他们一方面也说:"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管络,而充满之一物焉,......名之曰以太","原质之原,则一以太而已矣";但另一方面,他们比较强调"以太"作为媒介的传导性能,因此把"以太"称为"爱力"(吸引力),比作电、磁,比作脑神经等,并由此进一步把"以太"附会成"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的"仁",说"精而言之,夫亦曰仁而已矣";把"以太"说成是"借其名以质心力"的 "粗浅之具";甚至又以佛教 "万法唯识"、"一切唯心"来否定以太的实在性,说"以太者,亦唯识之相分,谓无以太可也"。最后根本否定了"以太"作为物质客观存在的概念,而成了主观意识所变现的"相分"。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上的"以太"概念,也就代之以科学的物质概念。
"以太"概念大约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一起传入中国,1890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翻译的《光学图说》中,介绍惠更斯光波动说时说:"发光体能使此以脱震动,周围冲成微浪,谓之光浪。光浪遇人目,即感动脑气筋(脑神经)而使见,此即浪动之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等人,都曾从西学中吸取了"以太"概念,并把它看作宇宙万物的原始,用以表述自己的宇宙观。谭嗣同在《以太说》中阐发"以太"无所不在,为万物之源的理论。章太炎在《菌说》中认为:"以太即传光气","彼其实质,即曰阿屯(原子)","即以太亦有至微之形"。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说:"元始之时,太极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并以"以太"释"太极"。章太炎、孙中山的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但在康有为和谭嗣同那里却不同,他们一方面也说:"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管络,而充满之一物焉,......名之曰以太","原质之原,则一以太而已矣";但另一方面,他们比较强调"以太"作为媒介的传导性能,因此把"以太"称为"爱力"(吸引力),比作电、磁,比作脑神经等,并由此进一步把"以太"附会成"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的"仁",说"精而言之,夫亦曰仁而已矣";把"以太"说成是"借其名以质心力"的 "粗浅之具";甚至又以佛教 "万法唯识"、"一切唯心"来否定以太的实在性,说"以太者,亦唯识之相分,谓无以太可也"。最后根本否定了"以太"作为物质客观存在的概念,而成了主观意识所变现的"相分"。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上的"以太"概念,也就代之以科学的物质概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