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兵募
1)  bingmu
兵募
2)  conscript soldiers
募兵
1.
In Jian an period of Han Dynasty,conscript soldiers replaced gradually compulsory soldiers and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the army.
建安年间 ,募兵逐渐取代义务兵成为军队的主要成分。
3)  mercenary system
募兵制
1.
The Song Dynasty established the Mercenary System, and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raising army.
宋代确立了募兵制度,实行养兵政策。
4)  To drum for recruits
击鼓募兵
5)  Drum up recruits
招募新兵
6)  draft recruits
征募新兵
补充资料:兵募
      唐朝前期从民丁中临时征募的兵,又叫募人、征人、募兵。兵募平时没有固定的建制和兵额,一旦战事需要,兵部根据诏敕,责成州县征募,组成队伍,开往指定地点,归行军或镇防的主帅指挥,其任务为出征或军镇防守。选取的原则是产殷多丁,人材骁勇。装备由州县负责,不足则自备。服役期间,免除本身租庸调和杂徭,口粮由朝廷供给。前往服役地点和复员回归路上的给养,由沿途州县供应。兵募名义上是自愿投充,实际上是召募与强制相结合,是征募制。唐高宗显庆(656~661)以前,自愿应募的比较多;显庆以后;由于勋赏不行,百姓多不愿应募,强制征召的比重增加;到中宗、睿宗时,变为普遍差点勒遣。兵募服役期限不定,开元(713~741)以前一般为二年、三年。但往往被抑留延长,甚至有壮龄应募,白头未归的。开元中期起,就开始召募客户为雇佣兵(名为健儿)代替兵募及其他兵戍边。开元二十五年(737),尽以从诸色征行人及客户中召募的长征健儿为镇兵,停止差遣兵募戍边。从此,召募制的雇佣兵代替了征募制的义务兵。兵募虽然不是有固定建制的常备兵,但唐代前期征战和镇防军多数来自兵募,因此是出征和戍边的主力。
  
  

参考书目
   唐耕耦:《唐代前期的兵募》,《历史研究》1981年第4期,北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