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黑汗王朝
1)  Heihan Wangchao
黑汗王朝
2)  Karakhanid Dynasty
喀喇汗王朝
1.
Uygur Cooking Culture in the Karakhanid Dynasty
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
3)  Karakhanidese
喀喇汗王朝居民
1.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ural shift of the Karakhanides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essay.
本文运用文化变迁理论的剖面分析法,加之历史文献为依据,研究思路侧重于从文化变迁理论的角度去解释喀喇汗王朝居民随宗教的变迁、政权范围的扩大而出现的文化整合及其变迁特点共分为四部分进行了探讨。
4)  East Kalahan dynasty
东喀喇汗王朝
1.
The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Uigur nationality came into being gradually since East Kalahan dynasty era in 10th,developed and expended during East Caqadai Khanate era in 15th to 16th century.
文章首先肯定了现代维吾尔族的民族特性,接着分别研究该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居住地域、生产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然后得出明确的结论:维吾尔族逐渐形成于10世纪以来的东喀喇汗王朝时期,15~16世纪的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5)  Achaemenid dynasty
阿黑门尼德王朝
1.
Zoroastrianism is one of the oldest religions in the world history,which is also a dominating religion in Achaemenid dynasty.
祆教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 ,是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主要宗教信仰。
6)  melanephidrosis
黑汗
补充资料:黑汗王朝
      五代末至南宋(约940~1211)时期,西北地区操突厥语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亚建立的封建汗朝。亦称黑韩王朝。据大约在1077年成书的中国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人马合木(Ma╪mūd al-Kashgharī)撰《突厥语辞典》(D媬wān lughāt al-Turk)提供的片断材料,该汗朝自称"可汗王朝"(al-Khaghaniyya)或"汗朝"(al-Kh╣niyya)。汉籍作"黑韩王"、"黑汗王"。现今学界常常称之为哈剌汗朝(Qara Khanids),这是19世纪欧洲东方学家和钱币学家给起的名字,因为该汗朝的许多大汗称号中多有哈剌(Kara)的字样。在西方文献中,该汗朝由于其副汗或小汗的称号中常有伊利(Ilek/Ilig)的字样,有时还被称为伊利汗朝(Ilek-Khans)。
  
  有关黑汗王朝史的文献资料非常零碎,与该汗朝同时代的文献,如加玛勒·哈尔希(Jamal Qarshī)引用的11世纪《喀什噶尔史》,佚名撰《卜格拉汗事辑》(Tazkirat al-Bughra)中有些片断讲到该汗朝,但这些记载带有明显的传说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宗教咏史诗的性质。近年,利用钱币铭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对汗朝世系和诸汗在位年代多有补正。但是,诸汗名字、称号时时添减变换,因而难于排列出明晰的、确切的世系,黑汗王室的起源问题也未解决。当前,学界有起源于样磨(Ya墝ma)、哥逻禄、炽俟(Chigil)、哥逻禄-样磨等说。诸说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补充。近年来,哥逻禄说较占优势,因为黑汗王朝初期版图主要是原三姓(葛逻禄活动的地区,而且黑汗王朝主力军是由三姓葛逻禄之一的炽俟构成。但是,在9世纪上半期黑汗王朝建立前夕,九姓回鹘近支样磨部已迁入葛逻禄驻牧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占有了汗朝起源地,后来汗国的都城疏勒(今新疆喀什东),而且文献中也有样磨王号为卜格拉汗(公驼汗,此为黑汗的诸称号之一)的记载,所以汗族出自样磨说也不无根据。《突厥语辞典》撰者、喀什噶尔人马合木出身于黑汗王朝的汗族,却未留下有关记载。在穆斯林文献中,他是第一次著录维吾尔族的名称的作家,但他只说明维吾尔人住在高昌一带(应是汉籍中的西州, 即高昌回鹘),信仰佛教,并未指明与疏勒的黑汗王朝的关系。
  
  黑汗王朝的传说开国者是萨土克·卜格拉(公驼)汗之祖阙毗伽·卡迪尔汗(Kül Bilg Qadir Khan,或作毗伽阙·卡迪尔汗)。建国之初,这个汗国有如突厥汗国,也是一个相当松散的多民族部落联合。在草原游牧帝国的"双汗制"传统影响下,大汗之侧有副汗,汗号往往带氏族图腾如公驼、狮子(阿厮兰)等名,信奉伊斯兰教后,称号之下再加阿拉伯名字和称号。正、副汗之下有若干小汗, 小汗之下由王公贵族组成封建等级阶梯, 分治各地。汗国一开始就具有分裂趋势。大汗直接统治东部, 汗廷在八剌沙衮(今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东),副汗治怛逻斯(Talas,今苏联哈萨克的江布尔)和疏勒。汗族成员共治汗国各地。萨土克·卜格拉 (公驼)汗·阿卜都·卡里姆卒于955年。他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是在西部突厥各族人民与穆斯林世界频繁交往二百五十余年的基础上,首先皈依伊斯兰教。子木萨(Mūs╣) 继位, 突厥二十万帐接受了伊斯兰教,于是黑汗王朝便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民族建立的王朝。
  
  萨土克·卜格拉汗之孙哈仑(H╣rūm,亦作哈散Hasan)。卜格拉汗住八剌沙衮, 从该地出征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的萨曼王朝(819~999),992年攻陷其都城布哈拉,999年,他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另一突厥王朝──哥疾宁王朝(Ghaznavids,亦译伽色尼王朝,977~1186)的君主马合木(Ma╪mud)共灭萨曼王朝,从此黑汗王朝奄有阿姆河以北中亚地区。大约自1041年起,黑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西汗为阿里(`All)后裔,通称阿里系,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布哈拉为都城;东汗为哈仑(哈散)·卜格拉汗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怛逻斯、白水城(Isfīj╣b)、石城(今塔什干)、费尔干纳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以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疏勒为宗教、文化中心。两汗国互相攻伐, 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西汗国从11世纪后半期起,已受塞勒术突阙王朝(1038~1194)之挟制,1132年后,东、西两汗国臣服于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13世纪初, 因败于蒙古成吉思汗而投奔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王位, 1211年,屈出律占喀什噶尔,东汗国亡。翌年,西汗国为花剌子模沙朝(约1077~1231)的君主摩诃末所灭。
  
  与宋朝不断交往的是东汗国。东汗国从疏勒向东发展,劲敌是于阗,于阗王尉迟输罗(Vi▂a Sura,殆即李从德)于 970年前不久,曾率军进占疏勒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战利品中除妇孺金帛外,还有大象(敦煌出土文书伯希和编号5538写卷于阗文《尉迟输罗致舅沙州大王曹元忠书》)。于阗佛教王国覆灭之前,这次远征黑汗王朝都城疏勒获胜的记载,证实了《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阗传》的史文。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于阗国僧吉祥奉国书来宋,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1004年后不久,于阗为东汗国所灭。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黑韩王自于阗遣回鹘罗厮温聘问宋朝。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遣使罗撒温,请求给予其国王以归忠保顺巏鳞黑韩王的称号;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遣部领阿辛致书, 自称"于阗国偻有福力量和文法黑汗王,书与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直至宋徽宗晚期,黑汗王朝与北宋仍往来不绝。与此同时,黑汗王朝当与契丹也有往来, 唯史料记载不甚明确。现存许多材料反映,黑汗王朝虽然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力图保存东方王朝的特色, 特别是强调与中原的传统联系。在诸大汗称号中,在诸汗铸造的钱币上,经常有"桃花石·卜格拉汗"、"秦之王"、"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桃花石和秦都是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呼。喀什噶尔人马合木的《突厥语辞典》以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有多处记载,明确地把黑汗王朝东部疏勒所在的喀什噶尔地区与宋(摩秦)、契丹并列,认为中国是由此三部组成。
  
  黑汗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正是在黑汗王朝时期,阿拉伯字母代替了以粟特字母书写的回鹘文字。今日传世的两部黑汗王朝时期代表作都与喀什有关,一是喀什噶尔人马合木用阿拉伯文写的《突厥语辞典》,一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1069~1070年间题献给卜格拉汗的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鉴于喀什噶尔文学艺术的昌盛,近代有的学者主张应在突厥文学发展史中揭出一个"喀什噶尔阶段"。
  
  

参考书目
   O.普里察克:《哈剌汗》(Die Karachaniden,)《伊斯兰》杂志(Der Islam)第31卷,柏林,1953~1954年,第17~18页。
   O.普里察克:《从葛逻禄到哈剌汗》(Von den Karluk zu den Karachaniden,)《德国东方学会杂志》(ZDMG)第101卷,1951年,第270~300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