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河北三镇
1)  Hebei San Zhen
河北三镇
2)  Hebei military governorship
河北藩镇
3)  three water-towns in north part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北三镇
4)  Sanhe Town
三河镇
1.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Impact Based on Residents Perception and Attitude——A Case Study of Sanhe Town,Anhui Province of China;
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
5)  3 military governorship in Hesuo
河朔三镇
6)  Tianjin [英]['tjɑ:n'dʒin]  [美]['tjɑn'dʒɪn]
北三河
1.
Esti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in and Floo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Tianjin Beisan River System;
天津北三河水系雨洪水资源潜力的估算及其应用
补充资料:河北三镇
      唐朝后期出现在河北地区的卢龙、成德、魏博三个藩镇。安史之乱后期,史朝义部将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于宝应元年(762)、广德元年(763)相继投降,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结束。唐朝为了笼络河北降将,先后任命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宝臣,统恒、赵、深、定、易五州(今河北省中部),不久增领冀州,驻恒州(今河北正定);田承嗣为魏(今河北大名北)、博、德、沧、瀛五州(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都防御使(不久升为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统幽、营、平、蓟、妫、檀、莫七州(今北京及河北东北部),驻幽州。这些原属安史的叛将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自己署置将吏官员,各握强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朝廷无力过问,只是采取姑息政策。由于这三镇都在唐朝的河北道,所以被称为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
  
  三镇节度使的继任不由朝廷委派,而是自传子侄,或由部下悍将夺位。代宗大历三年(768),李怀仙为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杀,三朱相继为节度使。十四年,田承嗣死,侄田悦承袭,代宗即予承认。德宗建中二年(781)正月,李宝臣死,其子惟岳求继。德宗新即位,很想改变这种状况,拒绝了这一要求,于是李惟岳、田悦与占据今山东地区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据今湖北西北部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联兵抗命。唐朝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率兵讨伐。八月,梁崇义兵败自杀。次年闰正月,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惟岳降朝廷,但因不满朝廷的报赏,田悦、王武俊和参加征讨的幽州节度使朱滔又相互勾结,联兵反叛。朱、王引兵救田至魏州,十一月筑坛同盟,相约称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约淄青李纳(正己子,正己已死)称齐王,于是乱事进一步扩大。直到兴元元年(784)正月德宗下诏罪己,重申待河北三镇如初,才逐渐平息。此后,河北三镇自立节帅成了惯例。宪宗时平定淮西吴元济后,河北虽曾一度表面归服,但到穆宗朝又恢复故态。
  
  以后河北三镇由于骄兵悍将的杀帅夺印,节度使各自换了几个家族,但基本上不服从中央,朝廷也把这些地区看作例外,一般不去触动他们。直到五代的后梁、后唐时,才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些地区的割据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