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北宋四京与南宋行在
1)  Beisong Si Jing yu Nansong Xingzai
北宋四京与南宋行在
2)  Dongjing in Song Dynasty
北宋东京
1.
The Analysis on the Form of Public Leisure Places in Dongjing in Song Dynasty;
北宋东京公共娱乐空间形态分析
3)  Dongjing of the Earlier Song dynasty
北宋东京
1.
In the framework of urban history,an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es to commercial pavilions of Tang Chang\'an,and Dongjing of the Earlier Song dynasty,this essay draws a inference that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was "three-dimensions".
文章通过对唐长安、五代汴梁、北宋东京商业楼阁构成之比较分析,得出了这个结构性转型是"立体的"推论。
4)  "South Shi and North Song"
南施北宋
1.
As famous poets in early Qing Dynasty, Song Wan and Shi Runzhang were known as "South Shi and North Song".
宋琬与施闰章均为清初著名诗人,号称"南施北宋",两人遭际不同,诗作风格也迥异,但两人友谊深笃,一生中虽然相聚时间无多,但两人诗文往复,友情越时日而无衰,两人相知相契,相慰相藉,交游的诗文即丰富了清初诗坛的创作,也谱写了人间友谊的篇章。
5)  DongJing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北宋东京城
6)  the South and North Song Dynasties
南北宋之间
1.
During the South and North Song Dynasties,influenced by the time,Ci Critics advocated to restore elegance.
南北宋之间 ,由于时代的原因 ,词论家都主张复雅 ,但是 ,古人所说的雅正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指风雅的反映现实的精神 ,这是雅正的合理内核 ,一指文艺为政治服务 ,往往造成政治对文艺的粗暴干预。
补充资料:北宋四京与南宋行在
      北宋共有四京。初沿五代晋、汉、周旧制,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为"西京"。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以宋太祖赵匡胤后周末任归德军节度使所领之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帝业肇基之地,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又升为"南京"。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五月,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吕夷简以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驻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亲征契丹,奏请建大名府为"北京"。
  
  东京开封  地处黄淮之间,控引汴河、惠民河、广济河和金水河,具有便于漕运的优越条件,被宋朝定为首都,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东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后周东京开封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共有外城、内城及皇城三重。外城又称"新城"或"罗城",为周显德三年(956)所筑,城周长四十八里多。宋真宗赵恒、宋神宗赵顼重修,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更展筑城垣南部,周围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北长而东西略窄。外城辟十二门,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广济四河贯串全城,另设九个水门。外有城壕名护龙河,阔十余丈。濠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外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荫。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可见其建筑完善和防御的严密。
  
  内城又名"里城"或"旧城"。其始筑年代不详,唐德宗时宣武军节度使李勉重建,周世宗曾加营缮。内城位于外城中央,略偏西北。周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约当今日的开封城。计辟朱雀、望春、宜秋、景龙等十门。皇城即"大内",又名"宫城"。原为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署,后梁都汴时改为建昌宫,后晋改为大宁宫。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又增广皇城东北隅,周五里,辟乾元、拱宸等六门。皇城内宫阙大都依西京洛阳建制,总计约四十余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则文德殿,圣寿赐宴则紫宸殿,试进士则崇政殿等等,规模极为雄伟壮丽。
  
  东京城内有四条宽阔、笔直的大道,称作"御路", 作十字形相交,分别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门。道旁有人行道、水沟及绿化地。从大道又分出若干纵横交错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 将城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形称作"坊"的居民区。商市则设于内城宣德门至州桥以东的潘楼街、土市子及相国寺一带。以后随着城市商业的发达,坊与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设立,城东南汴河东水门沿岸的市区,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这一市区的繁荣景况。
  
  西京洛阳  乃承袭隋、唐故城。开宝(968~976)、政和(1111~1118)年间曾加修葺。京城周围五十二里九十六步,辟九门。皇城周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步,辟七门。宫城周九里三百步,辟六门。城内有太极、天兴等殿,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规模宏伟。西京虽非政治中心,不若东京之繁荣,但园林比较发达,分司所在,为权贵豪绅及学者名流荟萃之地。
  
  北京大名府  城周四十八里二百零六步,门十七。宫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原为真宗驻跸行宫,辟五门。城内有班瑞、时巡诸殿。北京位于河北平原主要交通线御河东岸,地当南北水陆交通要冲,为河北重镇。
  
  南京应天府  城周十五里四十步,辟六门。宫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有二门,一殿。南京在四京中规模最小,但以汴河北连东京,南入于淮。在"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形势下,具有沟通江淮之利。
  
  南宋行在  宋代因袭旧制,称皇帝行幸所至地方为"行在"。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在南京即位后,为避金兵进攻,以巡幸为名,先后流亡至扬州、平江府(今江苏苏州)、杭州、建康府(今江苏南京)、绍兴府(今浙江绍兴)等地,均以"行在"名之。其间建炎三年二月驻跸杭州时,诏以为行宫。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正式以临安府为都城,仍称为行在。
  
  南宋临安有内外两城。外城一名"罗城",乃沿袭五代吴越城垣规模,而在东南部分有所扩建,成为南跨吴山,左倚钱塘,右邻西湖的大城。外城辟十三门,其中便门、东青、艮山等门皆建有瓮城。城墙高达三丈,厚约丈余,城外绕以十余丈宽的护城河。内城即"大内",一名"子城",也就是皇城(或宫城)。位于凤凰山下,北起凤山门,南临江干,东至候潮门,西达万松岭。有丽正、和宁等门。所在"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
  
  南宋定都之初,以政局未定,采取改州治为行宫办法,建置因陋就简。绍兴八年至二十八年间,宫殿建筑始初具规模,先后建有慈宁、垂拱等八殿及损斋,仅及北宋汴京皇宫的四分之一。故为应付各种典礼,只好采取权宜之计,一殿多用,随事揭名。如崇政殿又名文德殿,用于宗祀名"明堂",用于上寿名"紫宸"等。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以后,随着宋金战争暂时停止,偏安政权得以稳定,宫殿建筑又日趋完备,陆续建有迭德、澄碧等三十座宫殿。另有堂三十三、阁十三、斋四、楼七、台六、亭十九。金碧辉煌,鳞次栉比。此外,为专供皇帝退位后居住,在望仙桥东秦桧旧宅的基础上拓建而成的德寿宫,更是朱碧眩目,豪华至极。行都规模的宏制,堪与北宋汴京皇宫相媲美。
  
  罗城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街,称为"御街"(一称"杭城天街"),北起斜桥,南至凤山门(旧称崇阳门),长一万三千五百余尺。大街两侧店铺林立,城内外九十余坊;店肆也突破坊与市的界限,临街开设,自大街到坊巷,连门俱是。夜市如同白昼,极其繁盛。南宋灭亡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杭州时,称誉行在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盛赞其"宫殿规模之大,在全世界可以称最"。
  
  

参考书目
   《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标点本,1956。
   周宝珠:《宋代东京开封府》,《河南师大学报》增刊,1984。
   吴涛:《北宋都城东京》,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