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hɑng Zhidong
张之洞(1837~1909)
2) Zhang Zhi-dong
张之洞
1.
Zhang Zhi-dong s effort to reconcile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 and the Song schoo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清季张之洞调和汉学和宋学的努力
2.
On ZHANG Zhi-dong s Early Diplomatic Thinking;
张之洞早期外交思想述论——以伊犁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3.
Zhang Zhi-dong s Planting Concept of Multi-economic Vegetation During his Period Governing Hubei;
督鄂期间张之洞的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观
3) Zhang Zhidong
张之洞
1.
On Li Hongzhang and Zhang Zhidong s View of Modern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
李鸿章和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论略
2.
Constitutional Ideology in Zhang Zhidong s Quexuepian;
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立宪思想
4) Zhang Zhi Dong
张之洞
1.
Comparison of the Strategy Management Thoughts between Zhang Zhi Dong and Zhang Jian;
张之洞与张謇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比较
2.
Zhang Zhi Dong's Foreign Affairs Thought and Their Practice in Hubei
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及其在湖北的实践
3.
In the view of Zhang Zhi dong, the construction of Luhan railroad was a major strategic measure to revitalize national power and save the nation.
张之洞认为芦汉铁路的建设是振兴国力、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战略举措 ,该路的修建对巩固国防、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风气转变等都有重要作用。
5) Chang Chih-tung
张之洞
1.
Chang Chih-tung with the Academic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Academic System in Later of Qing Dynasty;
张之洞与晚清书院的改革及改制
6) new anthology of Zhang Zhidong
张之洞新选
1.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on four kinds of works of Shuo Wen,this article regards that Shuo Wen Zi Yuan Biao written by Tang Zangun in the Qing Dynasty as one by plagiarizing others ,Shuo Wen Pian Pang stems from new anthology of Zhang Zhidong,Shuo Wen Jie Zi Zhuan Yun Pu is a popular simplified edition of Shuo Wen,Shuo Wen Jie Zi Wu Yin Yun Pu is the retro flexion of Shuo Wen.
本文通过对四种《说文》学著作的考辨,认为清唐赞衮的《说文字原表》是抄袭之作,《说文偏旁》一书系张之洞新选,《说文解字篆韵谱》是《说文》的通俗简编本,《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是《说文》的韵编本。
补充资料:张之洞(1837~1909)
中国近代教育活动家,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字孝达,号香(芗)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探花,入翰林院授编修。1867年后历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山西巡抚,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等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起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宣统元年八月十四日病殁于北京。
中国封建社会日益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时期,张之洞的思想与活动,与随着当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有所发展。但他始终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竭诚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早年在京与张佩纶等号称"清流派", 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出发,纠弹朝政。光绪五年(1879),前后上20余疏,劾崇厚屈从沙俄,要求"斩崇厚,毁俄约"。
中法战争中,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在粤六年,得到英、德等国支持,开设枪弹厂,筹建粤洋水师,逐步向洋务派转化,力图以办洋务来为封建王朝振衰起弊,并借以增强自身实力。到鄂后,更开办当时远东最大的汉阳铁厂,以及枪炮厂和纱布丝麻四局等洋务企业,筹办芦汉铁路,成为唯一能与李鸿章抗衡的洋务派首领。戊戌变法中,曾列名强学会,资助《时务报》,继而著《劝学篇》,企图把变法运动纳入封建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轨道。义和团运动时期,与帝国主义策划所谓东南互保,阻遏民众反帝斗争。1906年,镇压萍醴浏起义、破坏日知会,反对资产阶级革命。
张之洞40多年的仕宦生涯,没有中断过兴学育才的教育活动。他认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在学政任内,以端品行、务实学两义训勉学生。早年在湖北办经心书院;到四川,又设尊经书院,编撰《轩语》、《书目答问》,开列古籍2200余种,加以要言不繁的按语,为学生读书、修养指点门径。他主张通经学古,反对空疏繁琐的学风、文风。又设尊经阁,捐俸置四部图书数千卷;开办印刷局,刊行经史诸书。奏陈整顿试场积弊八条,主张要治民心先治士,法不贵严、贵在必行。他还亲自讲学、主考、批阅试卷;屡为统治阶级破格选拔荐举人才。中法战争后,在粤开办洋务学堂,如黄埔鱼雷学堂、电报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为洋务活动培养军事技术人才。同时继续开办书院,如广雅书院,并首创广雅书局,刊行广雅丛书。甲午战争后,在两江、湖广总督任内,办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军事、农工商实业和方言等,如江南陆军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江南储才学堂、江南铁路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武昌自强学堂、湖北方言学堂。1898年前后,按学堂章程多次对两湖书院等进行改革,使之纳入近代学校规制。辛丑条约后,为迎合清廷新政需要,1901年与刘坤一会奏"变通政治人才为先"等三折,建议对教育进行一系列改革,如设立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停罢武科的科举制度。奖励游学,多译洋书等。1903年受命会同张百熙、荣庆厘定学堂章程;博考日本等国学制,在1902年制定的学制基础上,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正式颁行的近代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他多次提出宜首先急办师范的主张,湖北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等即在此时成立。所办各级各类学堂形式上多具有资本主义近代学校的一般特点,教学内容增加外国语和天、地、兵、算、声、光、化、电等近代科目,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很大。他尤为注重出国游学,清末以督抚名义向日本选派留学生以湖北地区为最早最多,所学习专业甚广。为遏制留学生反清革命活动,1903年与日本驻华公使商订《约束鼓励出洋游学生章程》等。他曾多次主张变通科举,1905年 9月,与袁世凯等督抚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被清廷采纳。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宣告废止。面对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兴起和发展,1907年他在湖北经心书院旧址设存古学堂,提倡保存国粹,专研经史词章,但收效甚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总结和阐述是1898年 4月在他所写的《劝学篇》中完成的。所谓"中体西用",其实质是以西方的知识技艺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癸卯学制"即以此作立学宗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
中国封建社会日益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时期,张之洞的思想与活动,与随着当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有所发展。但他始终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竭诚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早年在京与张佩纶等号称"清流派", 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出发,纠弹朝政。光绪五年(1879),前后上20余疏,劾崇厚屈从沙俄,要求"斩崇厚,毁俄约"。
中法战争中,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在粤六年,得到英、德等国支持,开设枪弹厂,筹建粤洋水师,逐步向洋务派转化,力图以办洋务来为封建王朝振衰起弊,并借以增强自身实力。到鄂后,更开办当时远东最大的汉阳铁厂,以及枪炮厂和纱布丝麻四局等洋务企业,筹办芦汉铁路,成为唯一能与李鸿章抗衡的洋务派首领。戊戌变法中,曾列名强学会,资助《时务报》,继而著《劝学篇》,企图把变法运动纳入封建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轨道。义和团运动时期,与帝国主义策划所谓东南互保,阻遏民众反帝斗争。1906年,镇压萍醴浏起义、破坏日知会,反对资产阶级革命。
张之洞40多年的仕宦生涯,没有中断过兴学育才的教育活动。他认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在学政任内,以端品行、务实学两义训勉学生。早年在湖北办经心书院;到四川,又设尊经书院,编撰《轩语》、《书目答问》,开列古籍2200余种,加以要言不繁的按语,为学生读书、修养指点门径。他主张通经学古,反对空疏繁琐的学风、文风。又设尊经阁,捐俸置四部图书数千卷;开办印刷局,刊行经史诸书。奏陈整顿试场积弊八条,主张要治民心先治士,法不贵严、贵在必行。他还亲自讲学、主考、批阅试卷;屡为统治阶级破格选拔荐举人才。中法战争后,在粤开办洋务学堂,如黄埔鱼雷学堂、电报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为洋务活动培养军事技术人才。同时继续开办书院,如广雅书院,并首创广雅书局,刊行广雅丛书。甲午战争后,在两江、湖广总督任内,办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军事、农工商实业和方言等,如江南陆军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江南储才学堂、江南铁路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武昌自强学堂、湖北方言学堂。1898年前后,按学堂章程多次对两湖书院等进行改革,使之纳入近代学校规制。辛丑条约后,为迎合清廷新政需要,1901年与刘坤一会奏"变通政治人才为先"等三折,建议对教育进行一系列改革,如设立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停罢武科的科举制度。奖励游学,多译洋书等。1903年受命会同张百熙、荣庆厘定学堂章程;博考日本等国学制,在1902年制定的学制基础上,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正式颁行的近代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他多次提出宜首先急办师范的主张,湖北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等即在此时成立。所办各级各类学堂形式上多具有资本主义近代学校的一般特点,教学内容增加外国语和天、地、兵、算、声、光、化、电等近代科目,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很大。他尤为注重出国游学,清末以督抚名义向日本选派留学生以湖北地区为最早最多,所学习专业甚广。为遏制留学生反清革命活动,1903年与日本驻华公使商订《约束鼓励出洋游学生章程》等。他曾多次主张变通科举,1905年 9月,与袁世凯等督抚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被清廷采纳。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宣告废止。面对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兴起和发展,1907年他在湖北经心书院旧址设存古学堂,提倡保存国粹,专研经史词章,但收效甚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总结和阐述是1898年 4月在他所写的《劝学篇》中完成的。所谓"中体西用",其实质是以西方的知识技艺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癸卯学制"即以此作立学宗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