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韩愈(768~824)
1)  Hɑn Yu
韩愈(768~824)
2)  HAN Yu
韩愈
1.
On HAN Yu s the Stele of Liuzhou Luochi Temple Carved on a Stone Tablet;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石本考
2.
Comparison of Liu Zongyuan and Han Yu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ought;
柳宗元与韩愈经学思想之比较
3)  Hanyu
韩愈
1.
Ouyangxiu s Accepting and Surpassing of Hanyu s Ancient Prose Art Tradition;
欧阳修对韩愈古文艺术传统的接受和超越
2.
Studies on Hanyu s Unusual Preferences in Literary Aesthetics;
论韩愈“奇崛”的文学审美好尚
3.
A New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Yu and DaDian and Its Causes;
韩愈与大颠关系及成因新考
4)  HAN-Yu
韩愈
1.
Previous researches tend to relate the thought origin of HAN-Yu s Of the Teacher to Confucianism from the pre-Qin days.
关于韩愈《师说》的思想来源,以往的研究大都谓之与先秦以来的儒家密切相关。
5)  Han Yu's Works
韩愈集
6)  Han yu's poets
韩愈古诗
补充资料:韩愈(768~824)
      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祖居昌黎,故又称昌黎先生。自幼丧亲, 3岁而孤,随伯兄度日。少年刻苦攻读,博览经史百家之书,25岁中进士。做过县令、刺史等地方官。也做过刑部、 兵部、 吏部的侍郎。韩愈为人刚正忠义,曾数黜下迁,境遇坎坷。他重视教育工作,一为四门博士,二任国子博士、一任国子祭酒,在整顿唐代中央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对于地方教育也很热心,在潮州刺史任内曾捐薪创办"乡学"。他积极从事教育活动,凡经过他指教过的人,都自称"韩门弟子",其中李翱、李汉、皇甫湜为最著名。他的著作由李汉编为《昌黎先生集》,朱熹撰《韩文考异》十卷。他的作品以诗文为多,其中《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潮州请置乡校牒》等文都论及了教育问题。
  
  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形式上是文学体裁的改革,实质上是借古文以传古道。这不仅改变了魏晋以来的学风、文风,而且使载道于文学的《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成为作人的标准。这一切都影响着后期的封建教育。苏轼称赞韩愈说:"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其影响是深远的。
  
  韩愈把教育的作用与性三品说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性"是"道"的体现,并包含着仁、礼、信、义、智五常之教。和性紧密相关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在他看来,"性"和"情"都是先天的,"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而且"性"和"情"都分为不同的三品。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具有不同品级的性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上焉而已矣"的上品之人,则"就学而愈明";对于中品之人,则"可导而上下";对于"恶焉而已矣"的下品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制服,使其"畏威而寡罪"。所以他说:"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韩愈在这些观点中,隐藏着深刻的阶级不平等的思想。
  
  在《进学解》一文中,可以看出韩愈关于学习方法的观点。他的"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言,告诉人们,欲若使自己"业精"、"行成",则必须在"勤"和"思"上下功夫,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重要学习原则。至于怎样学习,他也有丰富的经验。首先,他要求遵循"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在学习时应提纲挈领,博约相济。其次,他要求有"沉浸郁,含英咀华"的治学态度,就如同品尝芳香味甘的佳肴美酒一样,去诵读经典著作、探索经典的真谛。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勤奋精神,意即学习时,应该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力作不息。在教学方法方面,他也象先秦儒者一样,重视因材施教。他以工匠使用木材为例,说明教育者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
  
  《师说》是韩愈关于教育的一篇论文。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轻视教师,难于从师的错误思想,阐明"从师""为师"的重要性。
  
  韩愈指出教师的任务有三: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之间,道是师的灵魂,业是运载道的工具,师是道的传播者和业的解惑者。这种师、道、业、惑的见解是有见地的。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以师为中心,以道和业为准绳,谁在道和业上有疑难,谁就应从师而学,谁先懂得道和业,谁就可以为人师。这种师道思想,大大降低了封建师道的尊严性和权威性,强调能者为师,打破了自汉以来的师法、家法的保守壁垒,是师道思想的新发展,远远超出了《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的涵义。
  
  韩愈在维护"儒道"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的思想在其门人李翱发挥下,成为宋明"理学"的先驱,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一定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