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近代人口
1)  population in modern China
中国近代人口
2)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houghts of population in China
中国近现代人口思想
3)  modern Chinese people
近代中国人
1.
This article compares disparate western and eastern ways of popularizing sport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materials,reveals that the cause of modern Chinese people s mutation of sports perception is ascribed not only to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inking patterns and cultural factors,but deeper historical roots.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比较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体育传播路线,由此而揭示了近代中国人在体育认知上的异化,除了民族性格、思维习惯和文化因素等以外,应该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4)  Chinese population modernization
中国人口现代化
1.
The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 modern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untry 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提出中国人口现代化问题对中国人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尚缺乏量化分析指标而给人们认识、研究人口现代化和推进人口现代化进程带来困难。
5)  population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人口
6)  modern China
近代中国
1.
Aualysis of the Cauze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
教会医疗事业在近代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探析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a publication;
近代中国图书出版特征论
3.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Traces and Evidence in the Changing Era:A simple reflection on cultural history studies in modern China;
解读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简单反思
补充资料:中国近代人口
      指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人口情况。
  
  人口变化概况 中国人口到18世纪中叶已经超过4亿。在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扩大,在籍人口又有不少增加,从1841年的4.13亿增加到1949年的5.41亿,在109年中增加了31%以上。这一速度,远远超过中国古代的人口增长速度,但大大低于前100年,即从1741年的1.43亿增加到1840年的4.13亿的速度。
  
  根据《咸丰东华录人口考正》和《同治东华录人口考正》,1851年全国共有4.32亿,1852年下降到3.79亿,1853年下降到3.18亿,1866年下降到2.56亿,达到最低点。这一时期在籍人口的大幅度下降,一是战乱频繁、连年灾荒和疾病流行所致,其中减少最多的是江浙一带。二是下降如此之巨,则恐是人口记录残缺不全之故。大约自太平天国革命军兴起以后,人口记录就日益残缺,每年都有若干地区尚未册报。到19世纪末叶,清政府即不再有全国性人口记录。中华民国时期,全国人口又不断增加,仅据有关资料,1911年为3.68亿,1921年增至4.43亿,1933年达4.63亿(见表)。
  
  
  人口分布  近代中国人口的分布也有不少变化,根据梁方仲编辑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和《世界人口地理》,在1851年的 43189万人中,北方地区有12698万人,占总人口的29.4%,南方地区有30491万人,占总人口的70.6%;在1933年的46340万人中,北方地区有16997万人,占总人口的36.7%,南方地区有29343万人,占总人口的63.3%,北方地区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有所上升。其中又以东北地区增加最为迅速。全区在1851年只有 290余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7%,1933年为2900余万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6.3%,80多年里,几乎增加了9倍。东北地区?丝诘拇蠓壬仙环矫嬖谟诠啬谔煸秩嘶隽嗖欢希乇鹗腔坪酉掠蔚纳蕉⒑颖焙秃幽系娜嗣?,为了谋求生路,大批前往关外,进行垦殖;另一方面,在清代末年和中华民国初年,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都妄图霸占东北,当时的政府为了充实边疆,也鼓励内地人民移居关外。
  
  人口结构  近代中国人口的家庭组成、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情况没有系统的统计。据清代宣统年间的调查材料,每户平均人口为5.11人。20世纪30年代,据陈达(1892~1975)的《现代中国人口》一书中10个区域普查的资料,每户平均人口为4.84人;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例为112比100;年龄分配,少年组(14岁以下)约占总人口的35.3%,中年组(15~49岁)约占50.2%,老年组(50岁以上)约占14.5%。近代中国人口的再生产属于高出生、高死亡类型。一般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人口出生率约为35‰,死亡率约为2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