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ney in modern China
中国近代货币
2) Chinese modern monetary history
中国近代货币史
1.
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and comment on Chinese modern monetary history,aiming at propelling the research on modern monetary history and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文章对中国近代货币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议,目的在于推动近代货币史的研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 money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货币
6) Ancient Chinese Monetary Theories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
补充资料:中国近代货币
指中国从清代鸦片战争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货币制度。
中国近代的货币是在古代货币制度的基础上,受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制度的影响,逐步向近代化方向发展的。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货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发展着独立的货币制度,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制度准备了条件。
银钱并用 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清末,中国的货币流通仍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大数大宗支付用银,小笔支付用钱,而外国流入的银元流通日广。在鸦片战争前的银元以西班牙铸造的为多,俗称"本洋"。战后,墨西哥铸造的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因币面有鹰像,俗称"鹰洋",或称"英洋"。中国人开始仿造外国银元,先是用手工,后来用机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用机器铸造有蟠龙图案的银元,后各省陆续仿效,流通渐广,俗称"龙洋"。1914年北洋政府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头"。1933年国民党政府铸造有孙中山头像和帆船图案的银元,俗称"船洋"。龙洋、袁头、船洋是近代中国自铸的三种主要银元。(见彩图)
清朝每个年号都铸铜钱。钱文为年号加"通宝"二字,小平钱称制钱。咸丰年间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财政困难,铸造多种贬值钱币。币材有铜、铁、铅,面值高达当千,钱文有通宝、元宝、重宝,非常复杂。太平天国的货币有银钱和铜钱;还制造过金币。金币数量不多。银钱见于太平天国对外文书。流传下来的有各种大小不同的铜钱?G拇蠖嘁?"太平天国圣宝"分列正反面,作价有"平钱"、"当五"、"当十"、"当五十"共四种。清末又用机器铸制钱和铜元。铜元自"当一"至"当二十",以"当十"的最流行(见彩图)。中华民国初年继续铸铜元,四川铜元面值高达二百文。铜元是不足值铸币,由于滥铸,贬值严重。
除白银和钱币外,还有纸币流通。钱庄、银号等旧式信用机构从清初以来即发行银票或钱票,甚至某些商店也有发行。为筹措军费,清政府于咸丰三年(1853)起发行国家纸币户部官票(银票,(见彩图))和大清宝钞(钱票)。官票、宝钞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已基本上不流通。在中国设立的外商银行和产生于清末的中国银行业则有银行券的发行。 两、元并行和废两改元 中国原来以银两为货币单位,外国银元流入后又产生了"元"的货币单位,但一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前,始终以银两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银两制度有新发展。有的对外通商城市产生了新的银两记帐标准,如上海的"规元",汉口的"洋例",天津的"行化"等。清末进行了币制改革的讨论,货币单位有主张用两的,也有主张用元的。宣统二年(1910)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元,因清政府被推翻而未实行。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国币仍以元为单位,袁头即据此而铸造。但两与元并行的局面并未改变。
1933年 3月 8日国民党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 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由中央造币厂铸造银本位币和相当于银本位币一千元的厂条;银类持有者请求中央造币厂代铸银本位币,须付2.25%的铸造费。4月6日全国实行废两改元,从此中国进入了为时短暂的银本位制时期。银本位币即船洋。
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 实行银本位后,各种旧银元和纸币继续流通,货币制度仍未统一。由于美国高价向国外收购白银,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爆发了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在英国的支持下,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11月 4日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外汇本位制的"法币政策",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来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为"法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地方性纸币逐步停止流通(新疆省银行仍继续发行纸币)。1942年7月1日法币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在敌伪统治区,则流通敌伪银行发行的纸币,如中银券(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券)、联银券(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券)、中储券(伪中央储备银行券)、台币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用中央银行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收兑中银券,用法币收兑联银券和中储券等,在台湾则发行新台币。
抗日战争中,法币进入了恶性膨胀时期。1945年以后,法币因急剧贬值而走向崩溃。1948和1949年,国民党政府还先后发行过金圆券和银圆券,但并未能缓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局面。
革命根据地货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除流通旧银元外,还铸造银元并发行过多种纸币。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银行分别发行在本地区流通的纸币。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解放区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陆续以不同比价收兑各解放区货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的货币是在古代货币制度的基础上,受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制度的影响,逐步向近代化方向发展的。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货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发展着独立的货币制度,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制度准备了条件。
银钱并用 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清末,中国的货币流通仍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大数大宗支付用银,小笔支付用钱,而外国流入的银元流通日广。在鸦片战争前的银元以西班牙铸造的为多,俗称"本洋"。战后,墨西哥铸造的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因币面有鹰像,俗称"鹰洋",或称"英洋"。中国人开始仿造外国银元,先是用手工,后来用机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用机器铸造有蟠龙图案的银元,后各省陆续仿效,流通渐广,俗称"龙洋"。1914年北洋政府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头"。1933年国民党政府铸造有孙中山头像和帆船图案的银元,俗称"船洋"。龙洋、袁头、船洋是近代中国自铸的三种主要银元。(见彩图)
清朝每个年号都铸铜钱。钱文为年号加"通宝"二字,小平钱称制钱。咸丰年间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财政困难,铸造多种贬值钱币。币材有铜、铁、铅,面值高达当千,钱文有通宝、元宝、重宝,非常复杂。太平天国的货币有银钱和铜钱;还制造过金币。金币数量不多。银钱见于太平天国对外文书。流传下来的有各种大小不同的铜钱?G拇蠖嘁?"太平天国圣宝"分列正反面,作价有"平钱"、"当五"、"当十"、"当五十"共四种。清末又用机器铸制钱和铜元。铜元自"当一"至"当二十",以"当十"的最流行(见彩图)。中华民国初年继续铸铜元,四川铜元面值高达二百文。铜元是不足值铸币,由于滥铸,贬值严重。
除白银和钱币外,还有纸币流通。钱庄、银号等旧式信用机构从清初以来即发行银票或钱票,甚至某些商店也有发行。为筹措军费,清政府于咸丰三年(1853)起发行国家纸币户部官票(银票,(见彩图))和大清宝钞(钱票)。官票、宝钞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已基本上不流通。在中国设立的外商银行和产生于清末的中国银行业则有银行券的发行。 两、元并行和废两改元 中国原来以银两为货币单位,外国银元流入后又产生了"元"的货币单位,但一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前,始终以银两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银两制度有新发展。有的对外通商城市产生了新的银两记帐标准,如上海的"规元",汉口的"洋例",天津的"行化"等。清末进行了币制改革的讨论,货币单位有主张用两的,也有主张用元的。宣统二年(1910)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元,因清政府被推翻而未实行。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国币仍以元为单位,袁头即据此而铸造。但两与元并行的局面并未改变。
1933年 3月 8日国民党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 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由中央造币厂铸造银本位币和相当于银本位币一千元的厂条;银类持有者请求中央造币厂代铸银本位币,须付2.25%的铸造费。4月6日全国实行废两改元,从此中国进入了为时短暂的银本位制时期。银本位币即船洋。
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 实行银本位后,各种旧银元和纸币继续流通,货币制度仍未统一。由于美国高价向国外收购白银,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爆发了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在英国的支持下,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11月 4日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外汇本位制的"法币政策",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来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为"法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地方性纸币逐步停止流通(新疆省银行仍继续发行纸币)。1942年7月1日法币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在敌伪统治区,则流通敌伪银行发行的纸币,如中银券(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券)、联银券(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券)、中储券(伪中央储备银行券)、台币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用中央银行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收兑中银券,用法币收兑联银券和中储券等,在台湾则发行新台币。
抗日战争中,法币进入了恶性膨胀时期。1945年以后,法币因急剧贬值而走向崩溃。1948和1949年,国民党政府还先后发行过金圆券和银圆券,但并未能缓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局面。
革命根据地货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除流通旧银元外,还铸造银元并发行过多种纸币。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银行分别发行在本地区流通的纸币。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解放区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陆续以不同比价收兑各解放区货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