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狄更生,E.
2) 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更生
1.
Ruminating over Death——Emily Dickinson;
玩味“死亡”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
2.
Emily Dickinson s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Skills in His Poems;
艾米莉·狄更生的诗歌创作特征与艺术手法
3) The life portrait of Dickens
狄更斯生活写照
4) Eugène Pottier (1816~1887)
鲍狄埃,E.
5) Charles Dickens
狄更斯
1.
A Comparison of Children Figures in Bingxin and Charles Dickens Works;
浅谈冰心与狄更斯创作中的儿童形象
2.
Comparing Bingxin and Charles Dickens Style of Describing Children;
冰心和狄更斯作品中儿童形象创作的比较研究
6) Dickens
[英]['dɪkɪnz] [美]['dɪkɪnz]
狄更斯
1.
Artistic Features on Dickens Creation;
试论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
2.
On the Traits of Non-realism in Dickens Literary Creation and the Causes;
狄更斯创作的非现实主义性及其原因
补充资料:狄更生,E.
美国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一个律师家庭。祖上是当地的望族,父亲曾一度出任国会议员,家庭以保守的传统自诩。她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的教育,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单调而平静,很少外出,仅作过一次旅行。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研究者至今仍不明白她长期隐居的原因。
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 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 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在她创作时,华·爱默生所领导的"超验主义"运动在离阿默斯特不远的康科德兴起,她年轻时曾接触到爱默生的思想,爱默生反对权威、崇尚直觉的观点,使她与正统的宗教感情发生冲突,处于对宗教的虔诚与怀疑的矛盾之中。她的诗主要写高傲的孤独、对宗教追求的失望、死的安详等,反映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她的诗稿没有注明创作的日期,在隐居写诗的30年中,诗的风格和题材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她的作品的年代都是编者所加。据某些研究者估计,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上半期她写了800首诗,她的最佳之作大多出于这个时期。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即听来似乎有韵,而实际上并不严格押相同的韵。形式上这些革新使她的诗避免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诗的风格中甜腻圆熟的音调,而具有许多现代派诗人所刻意追求的粗糙美。她的诗也摆脱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直抒胸臆或感叹,善于用独特的形象和比喻,以表现复杂的内心活动。
狄更生于1886年 5月15日逝世。她的亲友曾选编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 3集,但逐渐为人忘却。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从1921年起,狄更生的书信陆续选编出版。其中有许多表现出与她的诗相仿的谜一般的意趣,这也说明她的生活内容过于狭隘。
参考书目
Richard B.Sewall, The Life of Dickinson, 1974.
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 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 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在她创作时,华·爱默生所领导的"超验主义"运动在离阿默斯特不远的康科德兴起,她年轻时曾接触到爱默生的思想,爱默生反对权威、崇尚直觉的观点,使她与正统的宗教感情发生冲突,处于对宗教的虔诚与怀疑的矛盾之中。她的诗主要写高傲的孤独、对宗教追求的失望、死的安详等,反映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她的诗稿没有注明创作的日期,在隐居写诗的30年中,诗的风格和题材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她的作品的年代都是编者所加。据某些研究者估计,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上半期她写了800首诗,她的最佳之作大多出于这个时期。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即听来似乎有韵,而实际上并不严格押相同的韵。形式上这些革新使她的诗避免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诗的风格中甜腻圆熟的音调,而具有许多现代派诗人所刻意追求的粗糙美。她的诗也摆脱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直抒胸臆或感叹,善于用独特的形象和比喻,以表现复杂的内心活动。
狄更生于1886年 5月15日逝世。她的亲友曾选编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 3集,但逐渐为人忘却。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从1921年起,狄更生的书信陆续选编出版。其中有许多表现出与她的诗相仿的谜一般的意趣,这也说明她的生活内容过于狭隘。
参考书目
Richard B.Sewall, The Life of Dickinson, 197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