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狄尔泰,W.
1)  Wilhelm Dilthey (1833~1911)
狄尔泰,W.
2)  Dilthey
狄尔泰
1.
The Turning of Timeliness Question and Artistic End-Result——from Dilthey to Martin Heideggar;
时间性问题的转向与艺术的诗性归途——从狄尔泰到海德格尔
2.
On Dilthey s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His New Approach to Philosophy;
狄尔泰的问题意识和新哲学途径的开拓——论精神科学的自主性及作为其方法的诠释学
3.
From narrative to hypermedial Identity——Reading Dilthey and Ricoeur in the Age of Sony PlayStation;
从叙事的到超媒体的同一性——在游戏机时代解读狄尔泰和利科
3)  Willem Bilderdijk (1756~1831)
比尔德狄克,W.
4)  lndyl
鲁狄尔
5)  Josef Kajetan Tyl (1808~1856)
狄尔,J.K.
6)  Rudolf Diesel(1858~1913)
狄塞尔,R.
补充资料:狄尔泰,W.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生命哲学的奠基人。早年曾受哲学史家 K.费舍、历史哲学家 L.兰克的影响。他先后在巴塞尔大学、基尔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柏林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科学序论》(1883)、《青年黑格尔历史》(1905)、《哲学的本质》(1907)、《精神科学中的历史世界结构》(1910),以及未完稿《历史理性的批判》。《狄尔泰全集》截至1983年止,已出版22册。
  
  狄尔泰的哲学思想是新康德主义的新发展,他把I.康德的分析方法,从知识论扩展到精神科学,从理性转向精神,从道德推广到历史与文化。他和新康德主义者一样,严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认为哲学的重点是在精神科学,以生命或生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他推崇经验论,但他注重的是生活经验、人的内省经验或内在经验,而不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经验。他也反对超经验主义和康德的"物自体"。他认为,对人的生命(不论对自己或对他人)的认识是再现,也是再体验,因而加入了认识者本人的创造性的想象,所以人在认识现象或物质时所应用的理性或理智,并不能穷尽生命的意义或本质。在他看来,对生命或精神的理解,必须以情感的直觉与想象为主,因为生命或精神都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它有过程,有历史,但却不重复。生命总在变化,人性也总在变化,人只有置身在自己的生命之流中,又能与他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作同情的了解,才能说得上有真正的"理解"。狄尔泰并不否认环境对人的生命所起的作用,但他把社会环境看成是精神生活的总和,看作是精神的客观化,认为社会生活(或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精神与物质,在性质上尽管不同,但在现实中却密不可分。
  
  狄尔泰的哲学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或精神)的说明,而是更强调人类的生命。他提出,人类生命的特点必定表现在时代精神上,即是在历史过程中,人的一切表现都是历史过程的一部分。但他把历史过程归结为人类生命的过程,同时又把生命解释为某种神秘的心理体验,他的生命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变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