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illiam Pepperell Montague (1873~1953)
蒙塔古,W.P.
3) Montague's Intensional Semantics
蒙塔古内涵语义学
1.
On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Post-Montague's Intensional Semantics: Comments on Chris Fox and Shalom Lappin's Foundational Semantics
在简述后蒙塔古内涵语义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概述福克斯和拉平的内涵语义学思想,尤其是通过强调他们对蒙塔古内涵语义学主要局限性的一种根本性修正和整体的重新设计,从而描述了当代内涵语义学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语义学理论发展的内在关联。
4) Boertala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1.
Analysi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f Chinese and Mongolia in Xinjiang Boertala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
5) Mongolia
[英][mɔŋ'gəuljə] [美][mɑŋ'goljə]
蒙古
1.
Experiment on Small Type and Serial Separation of Dry and Coarse Concentrate from Mongolia;
蒙古国干选粗精矿小型和连选选矿试验研究
2.
A Basic Evaluation of Mongolian Environment for Investment in Mining Industry;
蒙古矿业投资环境基本评价
6) Mongolian
[英][mɔŋ'gəuljən] [美][mɑŋ'goljən]
蒙古
1.
The Mongolian Ancient Proverbs and the Aphorisms from the History of Yuan Dynasty;
元史中所见蒙古族古代谚语和格言
2.
Evolution and change: the religion in Oyirad Mongolians;
演进与转换:卫拉特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3.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ongolian Shamanism Types and Functions in Xinjiang Area
当代新疆地区蒙古族萨满类型和职能的调查与分析
补充资料:蒙塔古,W.P.
美国哲学家,新实在论的主要代表。1896、1897和1898年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拉德克利夫、哈佛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短期任教。1907~1920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20~1941年任该校约翰逊哲学讲座教授。1928年他曾作为卡内基金会的访问教授在日本、捷克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等国讲学。193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主要论著有:《关于真理和错误的实在论理论》(1912)、《认识方法,或哲学的方法》(1925)、《事物的方法;关于知识、自然和价值的哲学》(1940)、《美国实在论的历史》(1947)等。
蒙塔古认为认识对象不依赖于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但又反对回答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他的另一基本观点是,事物的本质或共相和个别事物同样具有实在性,也是独立存在的。他自己承认,这种观点是"柏拉图主义式的"实在论。
蒙塔古还否定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摹写,认为人们对于对象的认识是对象直接呈现于人的意识之中。他称这种主张为 "直接呈现的实在论"。 他不赞同另一些新实在论者把认识看作是有机体对客体作出的"反应"、"行为"的观点,主张认识是所谓脑的状态的"自我超越的蕴涵的关系"。他也不赞同那种把错误、虚幻认识的对象看作是客观存在的观点,认为这类认识的对象只是 "潜在的",造成错误、 虚幻认识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误差",即在于主观判断的错误。
蒙塔古认为认识对象不依赖于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但又反对回答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他的另一基本观点是,事物的本质或共相和个别事物同样具有实在性,也是独立存在的。他自己承认,这种观点是"柏拉图主义式的"实在论。
蒙塔古还否定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摹写,认为人们对于对象的认识是对象直接呈现于人的意识之中。他称这种主张为 "直接呈现的实在论"。 他不赞同另一些新实在论者把认识看作是有机体对客体作出的"反应"、"行为"的观点,主张认识是所谓脑的状态的"自我超越的蕴涵的关系"。他也不赞同那种把错误、虚幻认识的对象看作是客观存在的观点,认为这类认识的对象只是 "潜在的",造成错误、 虚幻认识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误差",即在于主观判断的错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