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offrey Wilkinson (1921~ )
威尔金森,G.
3) Wilkinson's catalyst
威尔金森催化剂
4) Wilkinson complex
威尔金森复合物
5) Wilkinson's ointment
威尔金森软膏
6) George Orwell (1903~1950)
奥威尔,G.
补充资料:威尔金森,G.
英国无机化学家。1921年 7月14日生于英格兰西约克郡托德莫登。1939~1943年,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化学。 1943~1946年, 服务于英国-加拿大原子能工程。后在美国各地任职: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辐射实验室(1946~1950)、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1950~1951)、哈佛大学任助理教授(1951~1956)和教授(1956~1978)。1978年起,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无机化学教授。196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威尔金森主要从事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1951年发表了合成二茂铁的论文。后来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的综合研究,以及X射线结构分析,证明了二茂铁是一个具有夹心面包式结构的化合物,一个铁原子位于两个茂基之间,两个茂基的五碳平面环互相平行。此后又合成了二苯铬Cr(C6H6)2,接着又制得4个碳的、7个碳的以至8个碳的环烯烃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π夹心络合物。以二茂铁为代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进一步打破了划分无机和有机化学的旧界限,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他并于1964年发现了威尔金森催化剂。威尔金森因制得以二茂铁为代表的一系列夹心络合物,发展了有机金属化学而与E.O.费歇尔共获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还获得法国化学会拉瓦锡奖章(1968)和美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奖(1965)等。
威尔金森主要从事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1951年发表了合成二茂铁的论文。后来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的综合研究,以及X射线结构分析,证明了二茂铁是一个具有夹心面包式结构的化合物,一个铁原子位于两个茂基之间,两个茂基的五碳平面环互相平行。此后又合成了二苯铬Cr(C6H6)2,接着又制得4个碳的、7个碳的以至8个碳的环烯烃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π夹心络合物。以二茂铁为代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进一步打破了划分无机和有机化学的旧界限,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他并于1964年发现了威尔金森催化剂。威尔金森因制得以二茂铁为代表的一系列夹心络合物,发展了有机金属化学而与E.O.费歇尔共获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还获得法国化学会拉瓦锡奖章(1968)和美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奖(1965)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