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威耳孙,C.T.R.
1)  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 (1869~1959)
威耳孙,C.T.R.
2)  Wilson cloud chamber
威耳孙云室
3)  michelson
迈克耳孙
1.
Michelson s research on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spectrometry;
迈克耳孙对光学精密仪器及光谱学的研究
2.
Michelson s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and 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 are introduced.
简述了迈克耳孙的科学生涯 ,介绍了他从演示傅科的光速实验开始 ,到测出为世界公认的光速值 ,并测出在水和二硫化碳中的光速的工作 ;以及在晚年仍如何坚持提高光速测量精度 ;强调了迈克耳孙热爱实验 ,尊重实验 ,善于在改进中创新 ,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的优良作风 。
4)  Ancestor and posterity;the earliest and the latest members of the family-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to elders or parents
鼻祖耳孙
5)  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1852~1931)
迈克耳孙,A.A.
6)  C.T.R.Wilson
威耳逊
1.
C.T.R.Wilson s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his cloud chamber;
威耳逊对云室的实验研究
2.
British physicist C.
威耳逊是云室的发明者 ,中国物理学家霍秉权对云室做了重要改进 。
补充资料:威耳孙,C.T.R.
      英国物理学家。1869年2月14日生于苏格兰的中洛锡安郡。1888年入剑桥大学的悉尼·苏撒克斯学院,开始对物理学和化学产生兴趣,1896年获得博士学位。1900年担任剑桥大学的物理学讲师等职务。1925年任剑桥大学杰克逊讲座自然哲学教授。1934年退休,曾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被授予科普利奖章。1959年11月15日在皮布尔斯郡逝世。
  
  1894年夏末,威耳孙在他为了研究云雾中的光学现象而建立的云室中发现:潮湿而无尘的空气膨胀时出现水滴。他认为这可能是水蒸气以大气中导电离子为核心而凝聚的结果。1896年他用当时新发现的 X射线照射云室中的气体,观察到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水蒸气的凝聚大量增加。X射线通过云室中的气体,能产生大量离子;他观察到的现象证实了离子是水蒸气凝聚的核心。因此,云室可以用来探测带电粒子,并可以用照相记录(见彩图)他的绝大部分有关"离子的凝聚核心作用"的工作是在1895~1900年间进行的。1911年他首先观察到并照相记录了α 和β粒子的径迹。到1928年,威耳孙已把云室装备得非常完善。接着, 这一技术在全世界实验室里得到推广, 取得很重要的成就。由于云室的工作,威耳孙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耳孙从19世纪末开始长期从事大气电现象的研究,1956年还写了《雷云电的理论》的论文送交皇家学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