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Porcelain of the Three Kingdoms,the Western and Eastern Jin,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
4) sculpture of Three Kingdoms, Jin, Southern andNorthern Dynasties
三国-两晋-南北朝雕塑
补充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从公元221年到589年,是中国这个统一国家的分裂时期。民族迁徙和混融而引起生活起居方式的改变,佛教的传入带来印度和中亚文化,对建筑艺术发生很大的影响。
魏、吴、蜀三国鼎立时期(221~280),蜀国经营西南,吴国营建建业城(见建康城)和武昌城,魏国营建洛阳城和邺城。魏都邺城建设,采取宫城在北,里坊在南的分区规划,对后世很有影响。从曹魏洛阳宫起,正殿左右有东西堂,这体制一直沿用到南北朝。
280年后,西晋出现了短暂的统一。不久,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先后入据中原,汉族政权南迁,造成近三百年南北对峙局面。但是民族的大融合,文化的交流,在建筑上也得到体现。佛教盛行,反映于寺庙建筑的造型、装饰题材、石雕、壁画技法等方面,并影响到世俗建筑。
西晋重建洛阳城,桥道、闸堰、窦渠等工程技术水平很高,成为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
东晋(317~420)和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均建都建康城(今南京),它是当时中国最大城市,布局自由,别具一格。南朝范围内荆州、江州、成都、襄阳、寿春、广州等城市,也日趋繁盛。北方则有邺城(后赵、北齐)、姑臧城(前凉)、统万城(夏)、平城(北魏)等城市。北魏孝文帝重建洛阳城,规模宏大,与建康城南北并峙,对隋代大兴城(见长安城)和东都洛阳的规划布局很有影响。
南北朝时期,各国宫室,大体继承三国魏洛阳的太极殿和东西堂制度,并于宫侧建苑囿,其影响直至明清。
曹魏提倡薄葬,陵墓规模缩小。南朝陵墓遗留大量珍贵的石刻艺术品。南朝地方官吏墓葬沿袭东汉用石兽、碑碣和墓表的旧制。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柱顶有石刻小殿,是墓表的变体。
中国南北朝的佛寺建筑,数量极多。早期寺以塔为中心,继之则塔殿并重。北魏洛阳永宁寺塔,是古代最宏伟的楼阁型木塔。南方多数塔是中心柱(刹柱)式结构,成为塔式主流,并传入日本。砖塔始于西晋,现存最古砖塔河南登封的北魏嵩岳寺塔的形式同北凉石经塔基本一致,是密檐式塔的先声。同时也开始建造可以登临的层楼式砖石塔。
这个时期开始创建许多石窟寺。中国最早的石窟寺在新疆拜城、库车地区,约当汉末。十六国时期起,由敦煌(见敦煌石窟)向东沿河西走廊至天水,开凿石窟不下20多处。北魏皇帝崇佛,开凿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北齐皇室则开凿太原天龙山石窟和邺城响堂山石窟。北朝石窟中保存了一些建筑形象,如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壁上雕刻绘画中的佛殿形象,云冈、麦积山、响堂山、天龙山的窟檐。南北朝木建筑均已不存,仅据石窟的雕刻绘画方得了解其大致面貌,其中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的过程。
在材料、技术和艺术方面,出现了用砖券砌筑的门窗洞口;琉璃制品开始应用于建筑;模制花砖用于壁面和铺地;塔刹和门窗装饰用镏金件;屋顶呈曲面,屋角起翘的特点已经出现;应用了鸱尾一类大型瓦饰;佛寺绘制有绚丽多彩的大幅壁画等。这些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由于其他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出现高坐式的家具,汉族长期的席地危坐习惯开始发生变化。
魏、吴、蜀三国鼎立时期(221~280),蜀国经营西南,吴国营建建业城(见建康城)和武昌城,魏国营建洛阳城和邺城。魏都邺城建设,采取宫城在北,里坊在南的分区规划,对后世很有影响。从曹魏洛阳宫起,正殿左右有东西堂,这体制一直沿用到南北朝。
280年后,西晋出现了短暂的统一。不久,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先后入据中原,汉族政权南迁,造成近三百年南北对峙局面。但是民族的大融合,文化的交流,在建筑上也得到体现。佛教盛行,反映于寺庙建筑的造型、装饰题材、石雕、壁画技法等方面,并影响到世俗建筑。
西晋重建洛阳城,桥道、闸堰、窦渠等工程技术水平很高,成为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
东晋(317~420)和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均建都建康城(今南京),它是当时中国最大城市,布局自由,别具一格。南朝范围内荆州、江州、成都、襄阳、寿春、广州等城市,也日趋繁盛。北方则有邺城(后赵、北齐)、姑臧城(前凉)、统万城(夏)、平城(北魏)等城市。北魏孝文帝重建洛阳城,规模宏大,与建康城南北并峙,对隋代大兴城(见长安城)和东都洛阳的规划布局很有影响。
南北朝时期,各国宫室,大体继承三国魏洛阳的太极殿和东西堂制度,并于宫侧建苑囿,其影响直至明清。
曹魏提倡薄葬,陵墓规模缩小。南朝陵墓遗留大量珍贵的石刻艺术品。南朝地方官吏墓葬沿袭东汉用石兽、碑碣和墓表的旧制。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柱顶有石刻小殿,是墓表的变体。
中国南北朝的佛寺建筑,数量极多。早期寺以塔为中心,继之则塔殿并重。北魏洛阳永宁寺塔,是古代最宏伟的楼阁型木塔。南方多数塔是中心柱(刹柱)式结构,成为塔式主流,并传入日本。砖塔始于西晋,现存最古砖塔河南登封的北魏嵩岳寺塔的形式同北凉石经塔基本一致,是密檐式塔的先声。同时也开始建造可以登临的层楼式砖石塔。
这个时期开始创建许多石窟寺。中国最早的石窟寺在新疆拜城、库车地区,约当汉末。十六国时期起,由敦煌(见敦煌石窟)向东沿河西走廊至天水,开凿石窟不下20多处。北魏皇帝崇佛,开凿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北齐皇室则开凿太原天龙山石窟和邺城响堂山石窟。北朝石窟中保存了一些建筑形象,如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壁上雕刻绘画中的佛殿形象,云冈、麦积山、响堂山、天龙山的窟檐。南北朝木建筑均已不存,仅据石窟的雕刻绘画方得了解其大致面貌,其中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的过程。
在材料、技术和艺术方面,出现了用砖券砌筑的门窗洞口;琉璃制品开始应用于建筑;模制花砖用于壁面和铺地;塔刹和门窗装饰用镏金件;屋顶呈曲面,屋角起翘的特点已经出现;应用了鸱尾一类大型瓦饰;佛寺绘制有绚丽多彩的大幅壁画等。这些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由于其他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出现高坐式的家具,汉族长期的席地危坐习惯开始发生变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