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health effect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4) health effects of fluorine pollution
氟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6) health effects of chromium pollution
铬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补充资料:砷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元素砷的毒性极低,砷化合物则均有毒性,三价砷化合物比其他砷化合物毒性更强。中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的砒霜 (As2O3)就是一种毒性很强的三价砷化合物。砷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的砷,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见微量元素对健康的影响)。如果饮用水含砷量较高,长期饮用就会引起地方性的慢性砷中毒。中国台湾省西南海岸布袋、北门等地区居民中发生的"黑脚病"就是一例。
污染来源 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砷化合物作原材料的玻璃、颜料、药物、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中,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砷污染。
砷致公害病 砷和砷化合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如美国某金矿熔炼厂附近因大气中含砷量高,造成周围儿童的皮肤和粘膜局部发炎。捷克斯洛伐克也曾发现火力发电站附近儿童头发中含砷量增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下降的现象。中国长沙地区一口水井因井旁用含砷废渣垫地而受到污染,造成周围居民发生亚急性砷中毒。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在生产奶粉时,曾因使用了含砷的中和剂,引起12100多人中毒,其中约130人因脑麻痹而死亡。典型的慢性砷中毒发生在日本宫崎县土吕久砷矿,该矿用砷铁矿制造三氧化二砷,砷矿附近土壤中的砷含量高达300~838毫克/公斤,使附近小学生慢性中毒。该矿已于1962年关闭。日本生产三氧化二砷达数百年之久的岛根县笹个谷铜矿山,停产后废渣仍堆积如山,使土壤含砷量高达上万个 ppm,距矿6公里处还有85毫克/公斤,附近三条水系和井水都受到严重污染。在此矿关闭10~23年后,居民中仍有慢性砷中毒患者。1973年日本政府已将慢性砷中毒正式定为公害病。
危害和机理 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脾、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砷的毒作用主要是 As3+与人体细胞中酶系统的巯基结合,使细胞代谢失调,营养发生障碍,对神经细胞的危害最大。As3+还能通过血循环,作用于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大,麻痹毛细血管,造成组织营养障碍,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慢性砷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胃痛、恶心、肝肿大),神经系统症状(神经衰弱症状群、多发性神经炎)和皮肤病变等,其中尤以皮肤病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高度沉着和皮肤高度角化(见图),发生龟裂性溃疡,有时可恶变成皮肤原位癌。急性砷中毒一般是由误食砷化物所致。砷化氢是剧毒气体,是一种溶血性毒物。人体吸收后,严重者全身呈青铜色,鼻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最终因尿毒症而死亡。砷还有致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是否能够引起肺癌和肝癌,动物实验尚未得到证实。砷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对人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尚待证实。
防治措施 应严格控制含砷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砷含量不得超过0.04毫克/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中砷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4毫克/升,居住区大气中砷化物(按As计)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003毫克/米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5毫克/升(按As计)。对砷中毒者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等解毒药对症治疗。
污染来源 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砷化合物作原材料的玻璃、颜料、药物、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中,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砷污染。
砷致公害病 砷和砷化合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如美国某金矿熔炼厂附近因大气中含砷量高,造成周围儿童的皮肤和粘膜局部发炎。捷克斯洛伐克也曾发现火力发电站附近儿童头发中含砷量增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下降的现象。中国长沙地区一口水井因井旁用含砷废渣垫地而受到污染,造成周围居民发生亚急性砷中毒。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在生产奶粉时,曾因使用了含砷的中和剂,引起12100多人中毒,其中约130人因脑麻痹而死亡。典型的慢性砷中毒发生在日本宫崎县土吕久砷矿,该矿用砷铁矿制造三氧化二砷,砷矿附近土壤中的砷含量高达300~838毫克/公斤,使附近小学生慢性中毒。该矿已于1962年关闭。日本生产三氧化二砷达数百年之久的岛根县笹个谷铜矿山,停产后废渣仍堆积如山,使土壤含砷量高达上万个 ppm,距矿6公里处还有85毫克/公斤,附近三条水系和井水都受到严重污染。在此矿关闭10~23年后,居民中仍有慢性砷中毒患者。1973年日本政府已将慢性砷中毒正式定为公害病。
危害和机理 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脾、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砷的毒作用主要是 As3+与人体细胞中酶系统的巯基结合,使细胞代谢失调,营养发生障碍,对神经细胞的危害最大。As3+还能通过血循环,作用于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大,麻痹毛细血管,造成组织营养障碍,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慢性砷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胃痛、恶心、肝肿大),神经系统症状(神经衰弱症状群、多发性神经炎)和皮肤病变等,其中尤以皮肤病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高度沉着和皮肤高度角化(见图),发生龟裂性溃疡,有时可恶变成皮肤原位癌。急性砷中毒一般是由误食砷化物所致。砷化氢是剧毒气体,是一种溶血性毒物。人体吸收后,严重者全身呈青铜色,鼻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最终因尿毒症而死亡。砷还有致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是否能够引起肺癌和肝癌,动物实验尚未得到证实。砷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对人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尚待证实。
防治措施 应严格控制含砷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砷含量不得超过0.04毫克/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中砷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4毫克/升,居住区大气中砷化物(按As计)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003毫克/米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5毫克/升(按As计)。对砷中毒者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等解毒药对症治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