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cob Aall Bonnevie Bjerknes (1897~1975)
皮耶克尼斯,J.
2) Vilhelm Friman Koren Bjerknes (1862~1951)
皮耶克尼斯,V.
3) Janko Kersnik (1852~1897)
凯尔斯尼克,J.
4) Marie-Joseph Chénier (1764~1811)
谢尼耶,M.-J.
5) John Box (1920~ )
博克斯,J.
6) (John Knox约1515~1572)
诺克斯,J.
补充资料:皮耶克尼斯,J.
挪威、美国气象学家。V.皮耶克尼斯的长子,气象学挪威学派的主要成员。原籍挪威,1939年迁居美国。1897年 11月2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75年7月7日卒于美国洛杉矶。191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肄业,1919年担任卑尔根天气预报中心负责人,1924年在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大学毕业。1931年任卑尔根博物馆教授。1940年起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J.皮耶克尼斯在1918年首先提出了锋面气旋学说,1920年前后和V.皮耶克尼斯等提出了气旋的生命史模式。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他发现中纬度西风带中的大尺度波动。50年代研究海-气关系同气候变化的联系。60年代末提出著名的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变化同中纬度大气环流之间存在着遥相关的论点。由于他对近代天气学、大气环流、大气动力学的突出贡献,获挪威、美国、丹麦和英国等政府和学术团体授于的20多项荣誉称号及奖赏。
他除参加《物理流体力学及其在动力气象学上的应用》(V.皮耶克尼斯主编,1933)的编写外,重要论著还有:《移动性气旋的结构》(1919)和《气旋的生命史以及大气环流的极锋理论》(1922,和H.索尔贝格合作),《气旋理论》(1944,和J.霍尔姆博合作),《大气哈得来环流对赤道区海洋温度距平的可能影响》(1966),《来自赤道太平洋的大气遥相关》(1969)等。
J.皮耶克尼斯在1918年首先提出了锋面气旋学说,1920年前后和V.皮耶克尼斯等提出了气旋的生命史模式。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他发现中纬度西风带中的大尺度波动。50年代研究海-气关系同气候变化的联系。60年代末提出著名的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变化同中纬度大气环流之间存在着遥相关的论点。由于他对近代天气学、大气环流、大气动力学的突出贡献,获挪威、美国、丹麦和英国等政府和学术团体授于的20多项荣誉称号及奖赏。
他除参加《物理流体力学及其在动力气象学上的应用》(V.皮耶克尼斯主编,1933)的编写外,重要论著还有:《移动性气旋的结构》(1919)和《气旋的生命史以及大气环流的极锋理论》(1922,和H.索尔贝格合作),《气旋理论》(1944,和J.霍尔姆博合作),《大气哈得来环流对赤道区海洋温度距平的可能影响》(1966),《来自赤道太平洋的大气遥相关》(1969)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