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地质科学院
1)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ecal Sciences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geological institutes of Academia Sinica
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机构
3)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1.
Historical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Ⅰ);
中国科学院环境科技发展回顾(Ⅰ)
2.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ulture i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的评价研究
3.
The juristic study on the coming new char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新院章制定的法律背景研究
4)  CAS
中国科学院
1.
Analysis of Function and Status of CAS in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纳米科技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
2.
Several Major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of CAS:An Interview with Prof. Ma Xianyi
中国科学院教育史上的几件大事——马先一教授访谈录
5)  CAS members
中国科学院院士
6)  Presid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院长
补充资料: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直接领导的全国地质科学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的几个研究所。1959年成立,称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1975年改称现名。第一任院长是古生物学家许杰,现任院长是矿床学家陈毓川,名誉院长是构造地质学家黄汲清。
  
  中国地质科学院下设16个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的研究机构,1个国家级地质博物馆,以及50多个实验室。办有20多种专业刊物。(见彩图)
  
  地质研究所  1956年成立于北京。设有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构造地质、地层与古动物、地层与古植物、变质地质、镁铁超镁铁岩及有关矿产、同位素地质年代、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沉积地质、岩石圈构造物理、极地地质及国外地质、情报等研究室。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重要地区的重大基础地质和地质理论问题;岩石、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和全国基础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和总结;全国和洲际地质图件的编制;新技术方法在基础地质和区域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国外地质的综合研究。
  
  矿床地质研究所  1956年成立于北京。原名矿物原料研究所,1978年改称现名。设有区域成矿规律、黑色及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稀有稀土和贵金属矿床地质、矿产勘探综合方法、沉积与非金属矿床地质、矿物和矿石、稳定同位素实验、成矿成岩实验、数学地质、科技情报等研究室。主要任务是在研究解决全国矿产勘查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同时,研究全国重要矿床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机理,发展成矿理论;研究和总结国内主要矿产的成矿条件和分布规律;开展全国矿产区划和全球矿产地质的研究,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矿床地质工作和矿产预测中的应用。
  
  地质力学研究所  是在李四光倡导建立的地质力学研究室(1956)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专业性研究所。所址在北京。设有区域构造与成矿规律,能源矿产地质,矿田构造与动力成岩成矿,第四纪冰川地质与环境地质,地壳稳定性、地应力与岩石力学、构造应力场、古地磁,新技术开发,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测试中心等研究室。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壳各类构造体系的发生、发展及矿产分布规律,以及构造带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作用,为矿产预测提供依据;研究现今构造体系的活动性、岩石的力学性质、构造应力场特征,为城市及重点工程建设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开展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研究,探讨第四纪时期气候的演化规律,为环境及国土整治服务。
  
  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  1978年成立于北京。其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地质部北京实验室,1956年并入矿物原料研究所,改称为化学分析研究室。设有矿物与采样,岩石与矿石等6个研究室。配有等离子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等先进设备。主要任务是根据地球科学研究,地质矿产资源评价的需要,研究发展岩石矿物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各种岩石矿物标准物质的定值分析与研制工作,承担复杂疑难样品的测试、仲裁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在1956年成立于北京,1965年迁至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设有地下水资源、环境工程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地热及矿泉、水文地球化学、工程地质力学、第四纪地质、岩土工程、同位素水文地质、矿床水文地质、制图、科技情报等研究室,以及水文地质测试中心和环境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带有普遍性、关键性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研究,发展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
  
  岩溶地质研究所  1976年成立于桂林。设有区域岩溶地质、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工程地质、岩溶探测技术、岩溶地质科技情报、实验分析等研究室。主要研究解决中国岩溶形成发育规律、岩溶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其探测方法,以及岩溶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岩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问题和有关技术方法问题;开展全国性岩溶资料的综合、总结和研究、发展岩溶地质理论和岩溶探测技术,为全国岩溶区的国土整治、规划服务。
  
  岩石圈研究中心  1986年成立于北京。主要研究岩石圈结构、深部地质构造及地球物理特征与成矿、地震的关系,建立构造立体图式与成矿环境模型,为地质找矿、地震预报、工程建设等服务。
  
  区域性地质研究所  沈阳、天津、西安、成都、宜昌、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均成立于1962年。原名分别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1978年易为现名。它们的主要任务除研究解决所在地大区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预测和勘查中的重大地质科技问题外,又各具特色。沈阳所重点开展全国金矿地质研究;天津所重点开展前寒武纪地质和第四纪地质研究;西安所重点开展海相火山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的研究;成都所重点开展沉积学及沉积矿产研究;宜昌所重点开展中酸性侵入岩及有关矿产和地质力学应用研究;南京所重点开展陆相火山岩及有关矿产研究。
  
  五六二综合研究队  1976年成立于河北三河县。主要开展深部地质、灾害地质、区域稳定性和矿产地质的研究。
  
  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和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前者1964年成立于北京,1970年迁至四川省峨眉县;后者1979年于郑州市建立。两所主要从事重要和急需的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为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方案。
  
  中国地质博物馆  见中国地质博物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