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steriosis
[lis,tiəri'əusis]
利斯特氏菌病
2) L monocytogenes
利斯特氏菌
3) Listeria seeligeri
斯氏利斯特菌
4) Listeria grayi
格氏利斯特菌
5) Listeria ivanovii
伊氏利斯特菌
6) Listeria ivanovii
依氏利斯特菌
补充资料:利斯特氏菌病
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菌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脑膜炎、败血性肉芽肿、淋巴结肿大等。本病遍及世界各地,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有增多趋势,特别是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性更高。患病孕妇体内的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本病一般为散发,婴儿室内偶可发生小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储存寄主、病人及带菌者,发病高峰在夏季,主要通过吸入、食入或直接接触污染物而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直接传播。本病病死率较高,如脑膜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的死亡率仍为30%。
病原学 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菌属乳酸杆菌科。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芽胞及荚膜,根据菌体和鞭毛抗原可将本菌分为11个血清型。此菌于1926年从自然感染的兔中分离出,因患病动物单核细胞增加,而命名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杆菌;英国外科医师J.利斯特生前对本病临床情况有较详细记载,1940年本菌改称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菌。
临床表现 脑膜炎是本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起病可急可缓。新生儿可在通过产道时或产后被感染,产后1~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拒食、多哭、易激惹、高热、恶心、呕吐、嗜睡、惊厥、囟门突出及脑膜刺激征。成人患者常表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昏迷,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抽搐、偏瘫、脑疝。白细胞增高以粒细胞为主,偶见单核细胞增高。脑脊液改变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
胎儿经胎盘感染此菌后,可出现流产、胎死宫内或生后数日的新生儿发生严重播散性利斯特氏菌病;新生儿室中的暴发流行表现为播散性内脏肉芽肿和脓肿形成。患儿表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窘迫、紫绀、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抽搐、肝脾肿大、出血性皮疹和化脓性结膜炎等。
淋巴结感染者可突然发热、发冷、头痛、咽痛、颈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增高,并有程度不一的单核细胞增多。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区别是:①利斯特氏菌感染者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②血或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到利斯特氏菌。
孕妇患利斯特氏菌病后可能表现为亚临床型,亦可有急性发热而与流感相似,有时又类似肾盂肾炎。病情多不严重,但妊娠5个月后发病者,胎儿可能受严重影响。
有脑膜炎者多数同时有败血症存在,部分病人可仅表现为败血症,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引起者并无特殊之处。利斯特氏菌还可引起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及胆囊炎。接触病畜还可引起化脓性皮肤感染或化脓性结膜炎。
诊断 人类利斯特氏菌病没有特异的临床征象,临床识别比较困难。凡新生儿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热而原因不明时均可疑及本病。但应与流感、粟粒性结核、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败血症等鉴别;确诊有赖于分离到致病菌。在疾病早期取血、骨髓、脑脊液、受损皮肤粘膜及新生儿脐带残端、羊水、喉及外耳道分泌物、粪、尿等作细菌培养,均可分离到致病菌。由于利斯特氏菌与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等有相同的抗原,可引起交叉反应,故血清学反应对诊断帮助不大。
治疗和预防 多采用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治疗,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等也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是消灭动物中的储存寄主,牛奶经巴氏消毒后再饮用,积极治疗孕妇患者等。
病原学 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菌属乳酸杆菌科。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芽胞及荚膜,根据菌体和鞭毛抗原可将本菌分为11个血清型。此菌于1926年从自然感染的兔中分离出,因患病动物单核细胞增加,而命名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杆菌;英国外科医师J.利斯特生前对本病临床情况有较详细记载,1940年本菌改称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氏菌。
临床表现 脑膜炎是本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起病可急可缓。新生儿可在通过产道时或产后被感染,产后1~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拒食、多哭、易激惹、高热、恶心、呕吐、嗜睡、惊厥、囟门突出及脑膜刺激征。成人患者常表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昏迷,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抽搐、偏瘫、脑疝。白细胞增高以粒细胞为主,偶见单核细胞增高。脑脊液改变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
胎儿经胎盘感染此菌后,可出现流产、胎死宫内或生后数日的新生儿发生严重播散性利斯特氏菌病;新生儿室中的暴发流行表现为播散性内脏肉芽肿和脓肿形成。患儿表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窘迫、紫绀、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抽搐、肝脾肿大、出血性皮疹和化脓性结膜炎等。
淋巴结感染者可突然发热、发冷、头痛、咽痛、颈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增高,并有程度不一的单核细胞增多。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区别是:①利斯特氏菌感染者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②血或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到利斯特氏菌。
孕妇患利斯特氏菌病后可能表现为亚临床型,亦可有急性发热而与流感相似,有时又类似肾盂肾炎。病情多不严重,但妊娠5个月后发病者,胎儿可能受严重影响。
有脑膜炎者多数同时有败血症存在,部分病人可仅表现为败血症,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引起者并无特殊之处。利斯特氏菌还可引起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及胆囊炎。接触病畜还可引起化脓性皮肤感染或化脓性结膜炎。
诊断 人类利斯特氏菌病没有特异的临床征象,临床识别比较困难。凡新生儿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热而原因不明时均可疑及本病。但应与流感、粟粒性结核、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败血症等鉴别;确诊有赖于分离到致病菌。在疾病早期取血、骨髓、脑脊液、受损皮肤粘膜及新生儿脐带残端、羊水、喉及外耳道分泌物、粪、尿等作细菌培养,均可分离到致病菌。由于利斯特氏菌与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等有相同的抗原,可引起交叉反应,故血清学反应对诊断帮助不大。
治疗和预防 多采用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治疗,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等也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是消灭动物中的储存寄主,牛奶经巴氏消毒后再饮用,积极治疗孕妇患者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