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urice Ravel (1875~1937)
拉韦尔,M.
2) Manfred Wekwerth (1929~ )
韦克韦尔特,M.
4) Veraval
韦拉沃尔
5) Mile Rachel (1820~1858)
拉歇尔,M.
6) Harold Dwight Lasswell (1902~1978)
拉斯韦尔,H.D.
补充资料:拉韦尔,M.
法国作曲家。1875年3月7日生于法国西南边境上的锡布尔。父亲是工程师,兼有法国与瑞士血统,母亲是西班牙巴斯克人。拉韦尔11岁开始学钢琴与和声,14岁入巴黎音乐学院钢琴预科。两年后转到了C.W.贝里奥钢琴班,并先后向E.佩萨尔、A.热达尔日、G.福雷学习和声、对位与作曲。在音乐学院求学共15年。由于在学习与作曲上不受学院派规则的约束,致使4次参加罗马大奖赛均未获胜。毕业后同一些在艺术上追求创新的音乐家、画家和作家为友,钢琴组曲《镜》就是为这些友人而写的。1910年与在巴黎活动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接近,为其写了著名舞剧《达夫尼斯和赫洛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入伍任汽车驾驶员。战争损害了他的健康,战后作品数量减少。最初几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旅行演出,访问了欧洲各国及美国,指挥或弹奏自己的作品,赢得世界声誉。后隐居于巴黎郊外的别墅,主要从事创作。1932年因车祸头部受伤,从此丧失工作能力,1937年12月28日逝世于巴黎。
早年,拉韦尔与C.德彪西接触了相同的艺术潮流,他爱读象征派诗人的诗歌并为之谱曲;受非学院派的E.萨蒂与E.夏布里埃以及俄罗斯和东方音乐的影响。拉韦尔认为他的音乐从来不是任何一种作曲风格的奴隶。他吸收了包括印象派在内的音乐成果,更多地研究了法国哈普西科德音乐、F.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与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色彩性的管弦乐法。拉韦尔从学生时代就形成了他特有的基于传统和声、结构明确、织体清晰、情趣横溢并富于幽默感的音乐风格,这时的主要作品是为钢琴创作的《古风小步舞曲》(1895)、《为悼念一位夭折的公主而写的帕凡舞曲》(1899)、《小奏鸣曲》(1905)及《弦乐四重奏》(1903)等。他的创作,常常将奔放的乐思约束在严谨的结构之中。《水的嬉戏》(1901)则用了五声音阶的旋律,平行和弦,附加音和弦及空五度的和声等印象派手法,但不显得模糊朦胧,反而色彩明亮,形象生动。
1905年拉韦尔进入创作的成熟时期,钢琴组曲《镜》(1905)、《夜之幽灵》(1908,一译《夜之盖斯帕》)的和声写作与钢琴技巧都更加复杂化。管弦乐曲中只有《圆舞曲》(1920)与《博莱罗》(1928)等少数作品是一开始就为乐队而写的,其余大部分是钢琴曲的配器,如《丑角的晨曲》(1918)、《海上孤舟》(1908)、《鹅妈妈》(1911)、《高雅而伤感的圆舞曲》(1912)以及《西班牙狂想曲》(1907)等。他技巧高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扩展了乐队各乐器的演奏性能,丰富了乐队整体的表现力。织体严谨精练,音响华丽多彩,是公认的管弦乐大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的作品加强了线条,减少了色彩,手法更简洁纯熟,如钢琴曲《库普兰之墓》(1917),《小提琴奏鸣曲》(1927)、《大提琴奏鸣曲》(1922)及两部钢琴协奏曲(1930、1931)。
拉韦尔重视吸收民间因素并将其融化在自己富于个性音乐语言之中。他为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及希伯莱民歌配和声;写作西班牙题材和具有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如《西班牙狂想曲》,独幕喜歌剧《西班牙时光》(1909),男中音与室内管弦乐队的《堂吉诃德致杜尔西亚》(1933)。不少乐曲有异国情调,如《鹅妈妈》中的一些段落和《马达加斯加歌曲》(1926)。在《小提琴奏鸣曲》、歌唱芭蕾《孩子与魔法》(1925)和两部钢琴协奏曲中,还采用了爵士乐。拉韦尔爱用舞曲体裁。如古典舞曲帕凡、小步舞曲、福尔拉纳、里戈东;民间舞曲马拉加、阿瓦内拉、博莱罗等,都被他处理得典雅精致、明晰优美,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的特点。
他从未担任过公职,一生专事作曲。仅教几个他感兴趣的学生及撰写少量的但很有特点的评论文章,对有才能的青年艺术家给予积极支持。他的全部活动展示了法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早年,拉韦尔与C.德彪西接触了相同的艺术潮流,他爱读象征派诗人的诗歌并为之谱曲;受非学院派的E.萨蒂与E.夏布里埃以及俄罗斯和东方音乐的影响。拉韦尔认为他的音乐从来不是任何一种作曲风格的奴隶。他吸收了包括印象派在内的音乐成果,更多地研究了法国哈普西科德音乐、F.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与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色彩性的管弦乐法。拉韦尔从学生时代就形成了他特有的基于传统和声、结构明确、织体清晰、情趣横溢并富于幽默感的音乐风格,这时的主要作品是为钢琴创作的《古风小步舞曲》(1895)、《为悼念一位夭折的公主而写的帕凡舞曲》(1899)、《小奏鸣曲》(1905)及《弦乐四重奏》(1903)等。他的创作,常常将奔放的乐思约束在严谨的结构之中。《水的嬉戏》(1901)则用了五声音阶的旋律,平行和弦,附加音和弦及空五度的和声等印象派手法,但不显得模糊朦胧,反而色彩明亮,形象生动。
1905年拉韦尔进入创作的成熟时期,钢琴组曲《镜》(1905)、《夜之幽灵》(1908,一译《夜之盖斯帕》)的和声写作与钢琴技巧都更加复杂化。管弦乐曲中只有《圆舞曲》(1920)与《博莱罗》(1928)等少数作品是一开始就为乐队而写的,其余大部分是钢琴曲的配器,如《丑角的晨曲》(1918)、《海上孤舟》(1908)、《鹅妈妈》(1911)、《高雅而伤感的圆舞曲》(1912)以及《西班牙狂想曲》(1907)等。他技巧高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扩展了乐队各乐器的演奏性能,丰富了乐队整体的表现力。织体严谨精练,音响华丽多彩,是公认的管弦乐大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的作品加强了线条,减少了色彩,手法更简洁纯熟,如钢琴曲《库普兰之墓》(1917),《小提琴奏鸣曲》(1927)、《大提琴奏鸣曲》(1922)及两部钢琴协奏曲(1930、1931)。
拉韦尔重视吸收民间因素并将其融化在自己富于个性音乐语言之中。他为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及希伯莱民歌配和声;写作西班牙题材和具有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如《西班牙狂想曲》,独幕喜歌剧《西班牙时光》(1909),男中音与室内管弦乐队的《堂吉诃德致杜尔西亚》(1933)。不少乐曲有异国情调,如《鹅妈妈》中的一些段落和《马达加斯加歌曲》(1926)。在《小提琴奏鸣曲》、歌唱芭蕾《孩子与魔法》(1925)和两部钢琴协奏曲中,还采用了爵士乐。拉韦尔爱用舞曲体裁。如古典舞曲帕凡、小步舞曲、福尔拉纳、里戈东;民间舞曲马拉加、阿瓦内拉、博莱罗等,都被他处理得典雅精致、明晰优美,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的特点。
他从未担任过公职,一生专事作曲。仅教几个他感兴趣的学生及撰写少量的但很有特点的评论文章,对有才能的青年艺术家给予积极支持。他的全部活动展示了法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