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甲骨文中的舞蹈记载
1)  dance inscribed on oracle bones
甲骨文中的舞蹈记载
2)  On Chinese and Japanese Dance Cultures
论中日舞蹈文化
3)  Dancing cul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唐代的舞蹈文化
4)  Enlightenment of Dancing Culture
舞蹈文化的启示
5)  In Crevice Dance
夹缝中的舞蹈
6)  dance culture
舞蹈文化
1.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folk dance culture and dance teaching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dance , shows their elegant gesture in performance and abundant sensibility.
只有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在表演时不仅能展现优美的肢体动作,还能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2.
The dance culture of the Thai ethnic group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is unique both in the contents and the art.
湄公河次区域泰国山地民族村落舞蹈形态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研究其多民族舞蹈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和变异的趋向,并且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发展对策,让这一珍贵的世界性文化遗产、即原生态的山地民族村落舞蹈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其意义是深远的。
3.
The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dance cultures has a long history.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补充资料:甲骨文中的舞蹈记载
      甲骨文和甲骨卜辞是考察中国商代舞蹈的重要资料。在已发掘出的甲骨卜辞中,与舞蹈活动直接相关的纪录,不下百条。如武丁卜辞"勿舞"、"......卜今日......舞河眔,从雨"等表明,舞蹈是商代用来降神祀鬼的一种手段。在商代,舞蹈常常被用于求雨,卜辞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几乎都与是否下雨有关,除上面所引,还有如"多舞,不其从雨";"癸卯卜,贞,乎多老舞──王占曰其有雨──甲辰雨,丙午亦雨";"贞我舞,雨";"乎舞,从雨"等等。廪辛和康丁卜辞中的,是头蒙羽毛而跳的一种祈雨舞;康丁卜辞中的(即雩),也是一种祈雨舞。如"于翌日丙,又大雨"和"王其乎戍,又雨"等。这种舞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同时还有呼号之声。这种祈雨的舞蹈活动不仅经常举行,而且很隆重,甚至连续一两天,如"羽乙已我奏舞,至于丙午(雨)"。除祈雨外,在祭祀上帝、先王、祖先、山川等仪式中,舞蹈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商代祭祀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卜辞中的翌祭和濩祭是舞羽毛而祭;伐祭是舞盾而祭;龠祭是边吹奏管乐边舞蹈的祭祀活动;彡祭是伐鼓而祭。
  
  甲骨文中的"舞"字尽管有多种写法,但均作一个正面的人体双手持对称的舞具而舞的形状。这表明双手执相同的道具舞蹈,是商代最典型的舞蹈形式。舞具在象形的甲骨文中略有不同。一般象鸟羽或兽尾,也有象编结的彩帛。魌字是一人头戴假面具的形象。这说明在商代有戴面具的舞蹈,形式丰富多彩。
  
  
  
  降神、祈雨、祭祀、驱傩都是古代巫术。因而卜辞中所涉及各类舞蹈大抵属于巫舞。从事这类舞蹈的主要人物,如上面卜辞中的我、多、多老、和戍等。都可能是以歌舞娱神的巫,在卜辞中还有"今日众舞"的记载,可见也有群众性的集体舞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