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volutionary song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工农革命歌曲
3) the revolution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工农革命
4) red revolutionary song
红色革命歌曲
1.
Resid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ong Perpetuityof Iingering Sound——Historical evidence of red revolutionary song of period of struggling of Jinggangshan;
寓理于歌 余音永存——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佐证
2.
The Red Revolutionary So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which leaded b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红色革命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生动体现。
6) revolutionary poetry
革命诗歌
1.
Ever since Liang Qichao s "Poetic Revolution" brought the term "revolution" into the poetic field and opened sources for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poetry,both the connotative and denotative changes of poetic revolution and revolutionary poetry and their 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have found sources in Liang s poetic theories.
此后的诗歌革命和革命诗歌的内涵外延的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局限,都可以在梁氏的诗学理论中找到源头。
2.
Yunnan native writer,Liu Yu\'s poems are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including "Surviving Volume" and "Yan\'an ballad" etc,which fully reflects artistic charm of the revolutionary poetry.
云南籍作家刘御的《幸存集》、《延安短歌》等诗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诗歌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充分体现了革命诗歌创作的艺术魅力。
补充资料: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运动中所涌现的革命歌曲,以及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红色革命根据地产生的民歌和红军歌曲。
"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农运动的兴起,工农革命歌咏活动也逐步在各个地区得到发展。1921年"五一"劳动节的庆祝大会上,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师生唱了《五一纪念歌》(根据《梅花三弄》曲调填词),这首歌唱出了"世界大同,劳工神圣",提出了"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消灭尽"的口号,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当时,长辛店工人还唱了《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922年,在安源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工农联盟歌》等歌曲,安源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安源工人创作了一部长篇叙事歌《劳工记》(又名《罢工歌》),这部有1000多行的说唱性叙事歌谣,描述了安源工人斗争从建立组织、发动群众到取得胜利的全过程,表达了工人阶级的自豪感。
此外,产生在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中的革命歌曲《奋斗》、《京汉罢工歌》;产生在长沙泥木工人罢工浪潮中的《赶走赵恒惕》;在"五卅运动"中传唱的《工人歌》、《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在省港大罢工中产生的《工农兵得胜利歌》等,都是这一时期在工人运动中起过作用的歌曲。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广东海陆丰地区的农民运动掀起了高潮。彭湃亲自编写了《五一劳动节》、《田仔骂田公》、《农会歌》等歌曲,教给农民们歌唱,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当时,海陆丰农民歌咏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还产生了《工农听说起》、《"七五"莫忘歌》等许多革命歌曲。
广西东兰的农民运动,在韦拔群领导下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韦拔群编写了《为人民为革命》、《个个妇女都改装》等革命民歌。农民中还传唱着《列宁岩成立讲习所》、《东兰有个韦拔群》等。此外,在湖南农民运动中产生了《穷人翻身打阳伞》、《十恨心》等农民歌曲。在湖北农民运动中出现了《土劣逃难》、《困龙也有上天机》等。
1926年以后,随着北伐军的胜利挺进,工农革命歌曲的流传面进一步扩大,《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等歌曲响遍大江南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工农革命歌曲大部分是采用民歌、学堂乐歌和外国革命歌曲的现成曲调填词而成。也有一部分是革命工作者的创作,如瞿秋白在1923年创作的《赤潮曲》,贺绿汀在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等。在当时的工农歌咏活动中,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以及《少年先锋队歌》等在工农群众中也很流传。1926年,中国青年社出版了中国第 1本革命歌曲集《革命歌声》(又名《革命歌集》),由李求实(即李伟森)编辑,收入《国民革命歌》、《农工歌》、《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15首歌曲。
在1927~1937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十分重视革命文艺的宣传作用。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由"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谣,军政治部编制委员会负督促及调查之责"。决议还提出在红军俱乐部中开展音乐、 演剧、 打花鼓等文艺活动。当时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教育人民委员和负责艺术方面领导工作的瞿秋白,鼓励大家收集民歌填入新词。革命根据地的报刊《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等经常发表新的歌曲作品。红军和群众的各级组织编辑并以铅印、石印、油印等方式出版的歌集为数更多。
各革命根据地产生的红军歌曲和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 3类:①反映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歌曲。这一类数量最多,其中很多是红军队列歌曲,如江西的《当兵就要当红军》、《少共国际师》、《上前线去》、《保卫根据地战斗曲》等,红军长征途中的《吃牛肉歌》、《战斗鼓动歌》、《会师歌》等,陕北的《打南沟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抗日战争期间,产生在东北抗日联军中的《第一路军军歌》、《露营之歌》等,也属这一类。②表现革命根据地军民关系的歌曲。如江西的《送郎当红军》、《炮火声来战号声》,福建的《韭菜开花》、《正月革命》等,四川的《我随红军闹革命》、《盼红军》等,湖北的《要当红军不怕杀》、《念红军》等,陕北的《哥哥扛钢枪》、《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③歌颂工农政权和革命新生活的歌曲。如江西的《两条半枪闹革命》、《共产儿童团歌》等,广西的《有了红七军》,陕北的《刘志丹》、《天心顺》等。
由于当时在革命根据地还没有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因此大部分歌曲仍为旧调填新词。采用的曲调,主要来自3方面:①采用各地民歌小调,如根据江西、福建的山歌、陕北的信天游等填词的《炮火声来战号声》、《风吹竹叶》、《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②采用学堂乐歌的曲调,如《粉碎敌人的乌龟壳》、《工农红军学校毕业歌》等。③采用外国革命歌曲曲调,如根据苏联革命歌曲填词的《霹雳拍》、《进行曲》、《上前线去》;根据美国革命歌曲填词的《保卫根据地战斗曲》等。这些旧曲填上新词以后,在曲调上,节奏上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新的统一。
"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农运动的兴起,工农革命歌咏活动也逐步在各个地区得到发展。1921年"五一"劳动节的庆祝大会上,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师生唱了《五一纪念歌》(根据《梅花三弄》曲调填词),这首歌唱出了"世界大同,劳工神圣",提出了"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消灭尽"的口号,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当时,长辛店工人还唱了《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922年,在安源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工农联盟歌》等歌曲,安源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安源工人创作了一部长篇叙事歌《劳工记》(又名《罢工歌》),这部有1000多行的说唱性叙事歌谣,描述了安源工人斗争从建立组织、发动群众到取得胜利的全过程,表达了工人阶级的自豪感。
此外,产生在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中的革命歌曲《奋斗》、《京汉罢工歌》;产生在长沙泥木工人罢工浪潮中的《赶走赵恒惕》;在"五卅运动"中传唱的《工人歌》、《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在省港大罢工中产生的《工农兵得胜利歌》等,都是这一时期在工人运动中起过作用的歌曲。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广东海陆丰地区的农民运动掀起了高潮。彭湃亲自编写了《五一劳动节》、《田仔骂田公》、《农会歌》等歌曲,教给农民们歌唱,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当时,海陆丰农民歌咏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还产生了《工农听说起》、《"七五"莫忘歌》等许多革命歌曲。
广西东兰的农民运动,在韦拔群领导下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韦拔群编写了《为人民为革命》、《个个妇女都改装》等革命民歌。农民中还传唱着《列宁岩成立讲习所》、《东兰有个韦拔群》等。此外,在湖南农民运动中产生了《穷人翻身打阳伞》、《十恨心》等农民歌曲。在湖北农民运动中出现了《土劣逃难》、《困龙也有上天机》等。
1926年以后,随着北伐军的胜利挺进,工农革命歌曲的流传面进一步扩大,《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等歌曲响遍大江南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工农革命歌曲大部分是采用民歌、学堂乐歌和外国革命歌曲的现成曲调填词而成。也有一部分是革命工作者的创作,如瞿秋白在1923年创作的《赤潮曲》,贺绿汀在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等。在当时的工农歌咏活动中,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以及《少年先锋队歌》等在工农群众中也很流传。1926年,中国青年社出版了中国第 1本革命歌曲集《革命歌声》(又名《革命歌集》),由李求实(即李伟森)编辑,收入《国民革命歌》、《农工歌》、《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15首歌曲。
在1927~1937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十分重视革命文艺的宣传作用。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由"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谣,军政治部编制委员会负督促及调查之责"。决议还提出在红军俱乐部中开展音乐、 演剧、 打花鼓等文艺活动。当时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教育人民委员和负责艺术方面领导工作的瞿秋白,鼓励大家收集民歌填入新词。革命根据地的报刊《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等经常发表新的歌曲作品。红军和群众的各级组织编辑并以铅印、石印、油印等方式出版的歌集为数更多。
各革命根据地产生的红军歌曲和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 3类:①反映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歌曲。这一类数量最多,其中很多是红军队列歌曲,如江西的《当兵就要当红军》、《少共国际师》、《上前线去》、《保卫根据地战斗曲》等,红军长征途中的《吃牛肉歌》、《战斗鼓动歌》、《会师歌》等,陕北的《打南沟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抗日战争期间,产生在东北抗日联军中的《第一路军军歌》、《露营之歌》等,也属这一类。②表现革命根据地军民关系的歌曲。如江西的《送郎当红军》、《炮火声来战号声》,福建的《韭菜开花》、《正月革命》等,四川的《我随红军闹革命》、《盼红军》等,湖北的《要当红军不怕杀》、《念红军》等,陕北的《哥哥扛钢枪》、《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③歌颂工农政权和革命新生活的歌曲。如江西的《两条半枪闹革命》、《共产儿童团歌》等,广西的《有了红七军》,陕北的《刘志丹》、《天心顺》等。
由于当时在革命根据地还没有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因此大部分歌曲仍为旧调填新词。采用的曲调,主要来自3方面:①采用各地民歌小调,如根据江西、福建的山歌、陕北的信天游等填词的《炮火声来战号声》、《风吹竹叶》、《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②采用学堂乐歌的曲调,如《粉碎敌人的乌龟壳》、《工农红军学校毕业歌》等。③采用外国革命歌曲曲调,如根据苏联革命歌曲填词的《霹雳拍》、《进行曲》、《上前线去》;根据美国革命歌曲填词的《保卫根据地战斗曲》等。这些旧曲填上新词以后,在曲调上,节奏上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新的统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