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印度尼西亚音乐
1)  music of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音乐
2)  Indonesia [英][,indəu'ni:ʒə]  [美][,ɪndo'niʒə]
印度尼西亚
1.
Oil resource of East Seram Island,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Seram岛东部地区油源条件
2.
Reef Trap Characteristics of Kais Carbonate in Salawati Basin,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萨拉瓦提盆地第三系K ais组碳酸盐岩生物礁圈闭特征
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Iron Quality of Mt.Gugu in Nanjialimandan Province of Indonesian;
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省姑姑山铁矿石质量初步研究
3)  Indonesian waters
印度尼西亚海域
1.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rawlnet used by fishing vessels of China in Indonesian waters;
对印度尼西亚海域中国渔船使用拖网渔具的分析和探讨
4)  Indonesian passage
印度尼西亚通道
1.
Such a plate configuation made the Indonesian passage wider and might have affected climate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澳大利亚板块位置较现代偏南时,海洋次表层南赤道海水穿过印度尼西亚通道直接进入印度洋,注入赤道潜流的南赤道海水减少,使得赤道潜流主要来源于北赤道海水,造成赤道太平洋海温比现在冷,其中以赤道西太平洋海温降低幅度最大。
5)  Polyalthia tsiangiana
印度尼西亚暗罗
6)  Indonesian studies
印度尼西亚研究
补充资料:印度尼西亚音乐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居住着100多个民族,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与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国和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过密切的交往,近代曾长期为荷兰的殖民地。由于地理、民族和历史的原因,使得印度尼西亚存在着多种多样音乐形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中爪哇发展起来并广泛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佳美兰音乐。
  
  "佳美兰"这个词的词义,既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佳美兰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建成于9世纪的大型佛教庙宇婆罗浮屠的浮雕上,已可见到现代佳美兰乐队中一些乐器的图形。在13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麻喏巴歇王朝时代,大型佳美兰乐队的乐器已基本齐备,当时分为室内演奏和室外演奏两种乐器组合形式。16世纪以后这两种乐器组合逐渐统一,形成规模相当大的乐队。此后佳美兰乐队被普遍用作皮影戏、戏剧和舞蹈的音乐伴奏,同时也被用到宗教仪式上。在民间,群众自己组织起来的佳美兰乐队更是随处可见。
  
  大型佳美兰乐队有如下几类乐器:①锣类:一对大吊锣贡,其直径为70~100厘米,中央有乳突,两锣之间的音程为五度;中吊锣坎普尔,直径小于50厘米;大釜锣凯农,形似锅状,平置于木架上;小釜锣凯图克,声音比大釜锣略高;排锣波南,分斯连德罗音阶和佩洛格音阶两种,前者两排各5个,后者两排各7个。②排琴类:木琴甘邦,由20余块置于共鸣箱上的硬木板或竹板构成,音域达3~4个八度,分高音和中音两种。铁排琴萨龙,有6~7块铁板组成,分高、中、低音3种,各相差一个八度。共鸣管铁排琴根德尔,亦分高、中、低音3种,有11~14块铁板,每块板下悬有竹制或铁制的共鸣筒,分高、中、低音3种,音色柔和,余音可持续很久。③鼓类:大长鼓坎当与小长鼓凯蒂蓬都是双面鼓,分别以左右手击奏。④弦乐器:列巴布,与流行于阿拉伯及西亚的拉巴卜属同一类乐器。拨弦乐器切连朋,琴体呈船形,有14组弦,以右手弹拨,左手按弦。⑤管乐器:竖笛苏灵,竹制,形似中国洞箫,多为6孔。
  
  佳美兰音乐是一种支声体的多声音乐。其声部结构原则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音调,由多种乐器在不同音区以不同的织体同时演奏各自的装饰性旋律。其音响可划分为3个功能性层次:①核心音调层。它主要是由铜排琴以缓慢的节拍无装饰地演奏,有时也由人声来演唱;②装饰性曲调层。由各种旋律性乐器对核心音调进行装饰性演奏和变奏;③节奏层。由各种节奏性乐器演奏。节奏层还体现出佳美兰音乐的句逗结构,即在特定的节拍,以特定的顺序,演奏特定的乐器,以此将音乐划分为若干个单位。
  
  佳美兰的每一首大型乐曲都有一段序奏,它包含了整首乐曲的主要材料,并根据领奏的乐器来命名,有的序奏由人声演唱。每一段落通常要反复演奏多次。每一段音乐的结束都以大吊锣的一声响亮的击奏来表示。作为戏剧和舞蹈伴奏的佳美兰,其结构比较短小自由,主要用于烘托背景,渲染气氛,或表现剧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绪。
  
  佳美兰音乐使用两种不同的音阶。一种称"斯连德罗"的五声音阶;一种称"佩洛格"的七声音阶。它们各有 3种"帕泰特"。帕泰特这一概念具有调式、音域、旋律型等多方面的含义。斯连德罗的称为"涅姆"、"桑加"和"曼尤拉",佩洛格的称为"里马"、"涅姆"和"巴兰"。它们各用于表现特定的内容。使用某种帕泰特和乐曲演奏的时间有联系。佩洛格虽属七声音阶,但每一种帕泰特都仅由该音阶中的5个音构成,其中3个为骨干音。近百年来西方的不少音乐学家曾测定过这两种音阶的音律,但结果不尽一致。现将J.金斯特和M.胡德测定的音分数及它们各自的3种帕泰特列举如下表:
  
  爪哇和巴厘的佳美兰音乐有一定差别。爪哇上演的戏剧多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故事为题材,伴奏音乐使用斯连德罗音阶,故爪哇的佳美兰音乐多为斯连德罗音阶,由于它源自宫廷,宗教色彩较浓,风格上典雅纤细,节奏缓慢。巴厘上演的戏剧多是表现印尼的民间故事,伴奏音乐使用佩洛格音阶,故巴厘的佳美兰音乐多为佩洛格音阶。由于它扎根于人民生活之中,在风格上粗犷活泼,节奏较快;巴厘音乐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乐队中的许多乐器都成对地使用,同样的两件乐器在定音上又略有差别,合奏时音响颤抖起伏,音色更富于变化。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歌曲是流行于西爪哇的"邓邦"。它分大、中、小3种类型。每种邓邦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如表现爱情、思乡和进行道德教化等。邓邦的曲调节奏缓慢,一般都带有一种感伤、孤寂的情调,多以竖笛和拨弦乐器伴奏,音乐伴奏是歌曲曲调的装饰性变奏。另一种较为著名的传统歌曲是"卡威"。它是一种叙事体歌曲,每段歌词有4行,若干段组合为一首长篇的叙事诗。曲调带有吟诵性,多以拨弦乐器伴奏。
  
  在巴厘有一种叫作"克恰克"的特殊的声乐形式。它本是一种祭神乐,后经过发展,成为给戏剧烘托某种气氛的伴唱。克恰克本身并无曲调,它的特点是由一组人按等节奏连续发出"朋......"的声音,另外几组人则按不同的节奏型同时发出"恰克、恰克"的声音,这几组声音复合在一起便形成连续不断的声音,它时强时弱,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近代,在印尼到处都流行一种叫"克龙宗"的歌曲。它是葡萄牙民歌与印尼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16世纪,荷兰与葡萄牙在印尼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葡萄牙人因战败而成为荷兰人的俘虏,散居在爪哇各地,在他们中间传唱一种叫"法多"的葡萄牙民歌,也逐渐在印尼人民中流传开来。在传唱过程中又融合了佳美兰音乐和邓邦歌曲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了克龙宗歌曲的风格。近几十年印尼作曲家按此风格创作的歌曲或改编的民歌也称克龙宗。它的歌词内容多表现爱情和热带风光,曲调缓慢悠扬,富于抒情性。著名的克龙宗歌曲有《梭罗河》、《椰岛之歌》、《衷心赞美》、《红桥曲》、《莎丽楠蒂》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