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rtók Béla (1881~1945)
巴托克,B.
2) Bartók
巴托克
1.
On Bartók s Use of Harmony and the 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usic;
承传统之精髓 铸民族之乐魂——巴托克和声运用的民族化及其思考
3) Bartok
巴托克
1.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First Movement of Bartok s "The Third String Quartet";
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结构划分解析
2.
Analysis on Polyphonic Method of Hungarian Folk Song "In Prison" by Bartok;
巴托克作品《在监狱中》多声手法分析
3.
The modern characters of the Harmony of Bartok s Works;
巴托克和声的现代化特点
4) Richibucto
里奇巴克托
5) Stockbarger method
斯托克巴格法
6) New Tolbachik volcanoes
新托尔巴奇克火山
补充资料:巴托克,B.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民俗学家、钢琴家。
生平 1881年 3月25日,巴托克生于大圣米克洛什(位于匈牙利托龙塔尔州境内,现属罗马尼亚)。6岁随母学习钢琴。父亲是一所农业学校的校长,有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巴托克8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在学校任教来维持生活。9岁时开始作曲。1891年首次公演。1899~1903年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I.托曼班上学钢琴,并在H.克斯勒班上学习作曲。1905年他与Z.科达伊和农民直接交往,采集民歌,这为他以后的音乐民俗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给他的创作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1907年巴托克被任命为布达佩斯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在这里工作近30年之久。1919年匈牙利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巴托克同情革命,并参与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音乐建设和改革工作。革命失败后,巴托克为此遭到诽谤和攻击。1935年他在科学院专门从事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1940年当纳粹势力猖獗欧洲时,他忍痛离开了祖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民间音乐。晚年,他表现了反法西斯的高尚气节和对祖国终生不渝的热爱。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他创作演出了自己的最后几部作品。1945年9月26日病逝于纽约。
创作 巴托克的创作年代从1899~1945年止,可划分为5个时期。
早期(1899~1905) 这一时期中的一些作品显示了巴托克深受R.施特劳斯、F.李斯特和J.勃拉姆斯等人的影响。1903年,他的第1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交响诗《科苏特》,描写了1848~1849年革命时期匈牙利民族英雄科苏特为摆脱奥地利的奴役而进行独立战争的情景。《科苏特》公演后,青年作曲家巴托克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发展期(1906~1920) 1906年巴托克和科达伊把他们采集民间音乐的工作成果第一次公诸于世。1908~1917年,他写了大量的以民歌曲调为基础的钢琴曲,其中包括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1909)、《匈牙利地区的罗马尼亚舞曲》(1915)、《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1918)。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民间音乐的启示下,在和声上作了许多极有意义的创新。这个时期的管弦乐作品,如《第二管弦乐组曲》、《两幅肖像》(1908)、《交响音画》(1910)以及《四首管弦乐曲》(1912)中,他吸收了C.德彪西等西方作曲家的写作技巧。巴托克的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911)与两部舞剧《木雕王子》(1914~1916)、《奇异的满大人》(1919)都是这一时期所作。这 3部作品体现了作曲家对新的当代风格的探索。
探索期(1920~1926) 巴托克一面在各种手法上作大胆探索,一面在进行各种尝试的同时,寻找一种新的、较为均衡的、听众易于接受的创作风格。体现他这种探索精神的作品有《八首钢琴即兴曲》(1920)、2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21、1922)和一部较为均衡的作品《舞蹈组曲》(1923)。
创作高峰期(1927~1940) 巴托克的创作呈现出繁荣茂盛的景象。著名的小提琴与钢琴第1、第2狂想曲,富有高度独创性的独唱与钢琴伴奏的《20首匈牙利民歌》、《世俗康塔塔》,以及通俗易懂、并具有教学意义的《44首小提琴二重奏》和钢琴作品《小宇宙》,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尤其应该着重提到的是下列4部作品:《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1936)、《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器的奏鸣曲》(1937)、《小提琴协奏曲》(1938)和《嬉游曲》(1939)。前两部作品在表达某些独特的思想感情,以及运用不同寻常的乐器组合而获得特殊效果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无论在手法与结构上的新颖与简练,还是在感情的充沛与民族气息强烈的程度上,都不愧是世界名作。另外,巴托克的6部弦乐四重奏曲在曲式结构上富于创新精神,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晚期(1940~1945) 在美国期间,他所写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1943年的《管弦乐协奏曲》,1945年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贡献 巴托克对音乐文化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可分为3个方面。首先,在音乐民俗学的领域中,作为比较音乐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奠基人,巴托克对民间音乐作了大量的记录、整理、研究工作。他一生收集了近8000首民歌曲调,主要是匈牙利与罗马尼亚的民歌。其中还包括他在中欧、土耳其和北非所采集的民歌。他还写了几部有关民歌研究方面的著作。通过他的辛勤劳动,为比较音乐学开拓了道路。他的民歌集和论文专集已成为比较音乐学的经典文献。
第二,巴托克在钢琴演奏和教学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钢琴曲集《小宇宙》是一部优秀的、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所写的钢琴教材。在这部作品中他对自己及当时一些作家的新的作曲手法作了有趣的归纳。此外,他还编写了许多专为钢琴教学用的教材。
第三,巴托克是西方近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继承了J.S.巴赫作品中织体的丰满性,从L.van贝多芬的作品中吸取了主题发展的绝妙手法,从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中吸取了那种富于色彩的音响结合的技巧。在继承前辈们的优秀作曲技法的基础上,他通过自己的独特创造,极大地扩展了表达思想感情的幅度和刻划音乐形象的范围。而他的独特创造是植根于东欧、特别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巴托克的最大功绩,在于他把西方作曲技术上的最高成就与东欧民间音乐的精神实质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生平 1881年 3月25日,巴托克生于大圣米克洛什(位于匈牙利托龙塔尔州境内,现属罗马尼亚)。6岁随母学习钢琴。父亲是一所农业学校的校长,有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巴托克8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在学校任教来维持生活。9岁时开始作曲。1891年首次公演。1899~1903年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I.托曼班上学钢琴,并在H.克斯勒班上学习作曲。1905年他与Z.科达伊和农民直接交往,采集民歌,这为他以后的音乐民俗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给他的创作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1907年巴托克被任命为布达佩斯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在这里工作近30年之久。1919年匈牙利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巴托克同情革命,并参与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音乐建设和改革工作。革命失败后,巴托克为此遭到诽谤和攻击。1935年他在科学院专门从事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1940年当纳粹势力猖獗欧洲时,他忍痛离开了祖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民间音乐。晚年,他表现了反法西斯的高尚气节和对祖国终生不渝的热爱。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他创作演出了自己的最后几部作品。1945年9月26日病逝于纽约。
创作 巴托克的创作年代从1899~1945年止,可划分为5个时期。
早期(1899~1905) 这一时期中的一些作品显示了巴托克深受R.施特劳斯、F.李斯特和J.勃拉姆斯等人的影响。1903年,他的第1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交响诗《科苏特》,描写了1848~1849年革命时期匈牙利民族英雄科苏特为摆脱奥地利的奴役而进行独立战争的情景。《科苏特》公演后,青年作曲家巴托克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发展期(1906~1920) 1906年巴托克和科达伊把他们采集民间音乐的工作成果第一次公诸于世。1908~1917年,他写了大量的以民歌曲调为基础的钢琴曲,其中包括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1909)、《匈牙利地区的罗马尼亚舞曲》(1915)、《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1918)。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民间音乐的启示下,在和声上作了许多极有意义的创新。这个时期的管弦乐作品,如《第二管弦乐组曲》、《两幅肖像》(1908)、《交响音画》(1910)以及《四首管弦乐曲》(1912)中,他吸收了C.德彪西等西方作曲家的写作技巧。巴托克的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911)与两部舞剧《木雕王子》(1914~1916)、《奇异的满大人》(1919)都是这一时期所作。这 3部作品体现了作曲家对新的当代风格的探索。
探索期(1920~1926) 巴托克一面在各种手法上作大胆探索,一面在进行各种尝试的同时,寻找一种新的、较为均衡的、听众易于接受的创作风格。体现他这种探索精神的作品有《八首钢琴即兴曲》(1920)、2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21、1922)和一部较为均衡的作品《舞蹈组曲》(1923)。
创作高峰期(1927~1940) 巴托克的创作呈现出繁荣茂盛的景象。著名的小提琴与钢琴第1、第2狂想曲,富有高度独创性的独唱与钢琴伴奏的《20首匈牙利民歌》、《世俗康塔塔》,以及通俗易懂、并具有教学意义的《44首小提琴二重奏》和钢琴作品《小宇宙》,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尤其应该着重提到的是下列4部作品:《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1936)、《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器的奏鸣曲》(1937)、《小提琴协奏曲》(1938)和《嬉游曲》(1939)。前两部作品在表达某些独特的思想感情,以及运用不同寻常的乐器组合而获得特殊效果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无论在手法与结构上的新颖与简练,还是在感情的充沛与民族气息强烈的程度上,都不愧是世界名作。另外,巴托克的6部弦乐四重奏曲在曲式结构上富于创新精神,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晚期(1940~1945) 在美国期间,他所写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1943年的《管弦乐协奏曲》,1945年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贡献 巴托克对音乐文化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可分为3个方面。首先,在音乐民俗学的领域中,作为比较音乐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奠基人,巴托克对民间音乐作了大量的记录、整理、研究工作。他一生收集了近8000首民歌曲调,主要是匈牙利与罗马尼亚的民歌。其中还包括他在中欧、土耳其和北非所采集的民歌。他还写了几部有关民歌研究方面的著作。通过他的辛勤劳动,为比较音乐学开拓了道路。他的民歌集和论文专集已成为比较音乐学的经典文献。
第二,巴托克在钢琴演奏和教学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钢琴曲集《小宇宙》是一部优秀的、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所写的钢琴教材。在这部作品中他对自己及当时一些作家的新的作曲手法作了有趣的归纳。此外,他还编写了许多专为钢琴教学用的教材。
第三,巴托克是西方近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继承了J.S.巴赫作品中织体的丰满性,从L.van贝多芬的作品中吸取了主题发展的绝妙手法,从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中吸取了那种富于色彩的音响结合的技巧。在继承前辈们的优秀作曲技法的基础上,他通过自己的独特创造,极大地扩展了表达思想感情的幅度和刻划音乐形象的范围。而他的独特创造是植根于东欧、特别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巴托克的最大功绩,在于他把西方作曲技术上的最高成就与东欧民间音乐的精神实质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