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博尔谢特,W.
1)  Wolfgang Borchert (1921~1947)
博尔谢特,W.
2)  Wilhelm Scherer (1841~1886)
谢勒尔,W.
3)  William Beaumont (1785~1853)
博蒙特,W.
4)  Walther Bothe (1891~1957)
博特,W.
5)  Wilhelm Keitel (1882~1946)
凯特尔,W.
6)  Robert Bolt (1924~  )
博尔特,R.
补充资料:博尔谢特,W.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1921年 5月20日生于汉堡一个牧师家庭。当过书店学徒,学过演戏。1941年被征入伍。 在战争期间因发表"敌视国家"的言论, 犯有"分裂军队"罪,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后改判为到前线作战。1945年被法军俘虏,同年从战俘营返回汉堡。1947年秋去瑞士旅行,11月20日在巴塞尔逝世。
  
  博尔谢特的第一部诗集《灯、夜、星》于1946年发表,收有14首抒情诗歌。此后,转向散文创作。他是战后西德第一个在短篇小说中描写个人和人民的遭遇不能分割,以及描写受战争摧残的这一代人的作家。他的作品表现战争、饥饿、被俘等给德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优秀的有《蒲公英》、《不辞而别的一代》、《这是我们的宣言》、《面包》和《厨房的钟》等。
  
  广播剧《在大门外》(1947)是他的代表作,叙述战俘贝克曼战后返回祖国,希望建立新的生活,但他失去了双亲和恋人,又难以找到工作,因而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部剧作表达了千百万被战争夺去亲人的幸存者的悲愤。作者在剧中采用把现实中的人物和上帝、死神、易北河女神等相互穿插出现的手法,使主人公始终处于神思恍惚的状态,以表现其内心痛苦,从而唤起人们对法西斯主义、对战争的愤恨。《在大门外》广播后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西德战后"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博尔谢特的文学创作深受表现主义和里尔克的影响,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个人感情。作品的语言不拘泥于语法规则,采用单音节词、短句和重复同一词汇的方法来加强作品的气氛和主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