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鸟纲(化石)
1)  Aves(fossil)
鸟纲(化石)
2)  bird fossils
鸟化石
3)  Bird fossil colony
鸟化石群
4)  Aves ['eivi:z]
鸟纲
5)  Ostracoda(fossil)
介形纲(化石)
6)  Amphibia (fossil)
两栖纲(化石)
补充资料:鸟纲(化石)
niao gang (huashi)
鸟纲(化石)
Aves(fossil)


   在脊椎动物中鸟纲的化石比较稀少,已发现绝灭种近1000个和约1000余种现生鸟类的化石。
 侏罗纪的鸟类 鸟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侏罗世(距今约1.4亿年)古鸟亚纲的(Archaeopterx)是迄今为止侏罗纪发现的唯一鸟类(北美发现的Laopterx可能是一种爬行动物的化石)从已发现的标本可以清楚的看到始祖鸟具有羽毛;后足对趾型;腕掌骨和跗骨愈合;骨盘结构、锁骨、喙部、下颌关节方式以及眼等许多特征与鸟类相似。始祖鸟具槽生齿,有具尾椎的长尾;脊椎双凹型;前翅掌指骨游离并具爪;脑、胸骨、肋骨及后肢等特征又与爬行类接近(见彩图[始祖鸟(Archaeopteryx)]始祖鸟(Archaeopteryx))。 所以始祖鸟被认为是爬行动物与鸟类之间的中间环节。
 白垩纪的有齿鸟类 除始祖鸟外的其他鸟类全属于新鸟亚纲,其身体结构与现在的鸟类更为接近,其中白垩纪的一些口中具糟生齿的鸟类,构成齿颌超目,包括黄昏鸟目及鱼鸟目。黄昏鸟目可以黄昏鸟为代表,(Hesperornis)体长约1.8米,胸骨无龙骨突,后肢强健,适于潜水和游泳。其外形可能与现在相似(图1[黄昏鸟化石及复原图]黄昏鸟化石及复原图鱼鸟目以鱼鸟为代表。(Ichthornis)的大小及习性与海鸥相似,具发达的翅、锁骨和胸骨的龙骨突。对于鱼鸟颌上是否有牙曾有过怀疑(格雷戈里,1952),认为带牙的下颌是一种海生蜥蜴沧龙(Mosasaurus)的。沃克(1967),金格里奇(1972)证明:鱼鸟口中确实具槽生齿,因此又被置于齿颌超目。
 白垩纪的无齿鸟类 新鸟亚纲其余成员的口中均不具有真正的牙齿。从白垩纪开始出现,在始新世开始繁荣,共34目。鸟类学家对楔翼超目及古颌超目的建立有不同意见。
 近年来在白垩纪地层中又发现一些已绝灭的不具牙齿的鸟类化石,但大都比较零散。这些新颌鸟类有4个目。近鸡鸟目 (Caenognathiformes)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晚白垩世地层,1940年被定名为近鸡鸟(Caenonathus),1971年又报道了第二个种,这一目与鸡形目雁形目关系较密切戈壁鸟目(Gobipterygiformes)发现于蒙古戈壁省的晚白垩世地层,1974年定名为戈壁鸟(Gobipterx),推测可能是平胸类的早期代表。1981年根据在南美晚白垩世地层采集的部分鸟化石,建立了反鸟属(Enantior-nis),并认为它在进化及分类上应处于齿颌超目与古鸟亚纲之间,建立了反鸟目(Enantiorniformes)。1982年在蒙古又发现一个新的早白垩世鸟化石──傍鸟(Ambi-ornis),并建立新的傍鸟目(Ambiorniformes),指出它有可能是最早的突胸鸟类,和形目较接近。1984年在中国甘肃省玉门市附近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鸟类化石,被命名为甘肃鸟 (Gansus;图2[甘肃鸟肢骨化石]甘肃鸟肢骨化石)根据它具有许多原始特征,但又具有较多进步特征,不同于已知的化石鸟类,建立了甘肃鸟目(Gansuiformes)。并认为它可能是滨岸及近水鸟类的祖先。而与形目更为接近。由于齿颌类的鱼鸟及黄昏鸟发现于晚白垩世地层,而且具有槽生齿,具有明显的原始特征。而且早白垩世地层中还曾发现过除上述以外的约20余种鸟类化石,分属于潜鸟目、目和鹳形目。证明新颌超目鸟类的进化在白垩纪前即已开始。鹱形目的一种现代鸟类每年春季从南极附近飞往北极圈内的斯匹兹卑尔根岛,但其迁飞路线是曲折的“之”字形,中间要四次穿越大西洋。如果考虑到在三叠纪初,联合古陆尚未分裂漂移,那么它们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经过大陆的直线。据此人们提出了鸟类的出现可以早于侏罗纪的疑问。
 新生代的鸟类化石 第三纪最早期 化石记录较少,始新世和渐新世突胸类有较大发展,平胸鸟只有鸵鸟目和隆鸟目开始出现,目前已发现近40个已绝灭科的化石。第四纪是鸟类极繁盛的时期。大多数现生种都来源于这个时期。
 平胸类 现在分布于南半球,但是隆鸟类和鸵鸟类的代表在始新世见于中东及欧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