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cteroidaceae
![点击朗读](/dictall/images/read.gif)
拟杆菌科
2) bacteroides
![点击朗读](/dictall/images/read.gif)
拟杆菌
1.
Molecule biology identification for bacteria of bacteroides;
![点击朗读](/dictall/images/read.gif)
拟杆菌属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 Bacteroides
![点击朗读](/dictall/images/read.gif)
拟杆菌属
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dy fat storage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Firmicutes,Bacteroidetes,Bacteroides,and the ratios of Firmicutes/Bacteroidetes(FD/BD) and Firmicutes/Bacteroides(FD/B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pigs.
本研究在成功建立检测肠道拟杆菌门和硬壁菌门16S rRNA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猪肠道硬壁菌门、拟杆菌门、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
4) Bacteroides caccae
![点击朗读](/dictall/images/read.gif)
粪拟杆菌
5) Bacteroides merdae
![点击朗读](/dictall/images/read.gif)
屎拟杆菌
6) bacteroidosis
![点击朗读](/dictall/images/read.gif)
拟杆菌病
补充资料:拟杆菌科
细菌的1科。本科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化能有机营养的专性厌氧杆菌,细胞可呈直杆状、弧状、螺旋状或多形态,但不分枝;运动或不运动;可代谢碳水化合物、蛋白胨或代谢中间产物,产生可检测的有机酸。
1933年,E.普里布拉姆建立此科。其后虽有修正,但基本表现特征未曾更改。现在所用的定义是L.V.霍尔德曼等人于1984年提出的。本科包括的细菌种类非常庞杂。依照能量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可分为3大群:
第一群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包括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1984)中,还包括纤毛菌属、丁酸弧菌属等11个属。这些属是以细胞形态、鞭毛、可代谢的底物和产物的种类来区分的。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中的有些种是人类致病菌,造成深层器官(脑、肺、肝等)脓肿。其余各属、种细菌多是动物消化道栖居菌,有许多是瘤胃细菌。
第二群是以元素硫或氧化性无机含硫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有脱硫磺单胞菌、 脱硫弧菌属等8属。这群细菌都具有细胞色素,可依据其含硫电子受体的种类、细胞形态、代谢底物等来区分。它们多栖息于水域淤泥中,少数可见于动物消化道中。
第三群是以质子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目前还不能单独培养,必须与利用氢的产甲烷细菌或硫酸盐还原菌共同培养。1967年,M.P.布赖恩特发现这类细菌,1980年和1981年发表两个新属、新种:共养杆菌属、沃氏共养杆菌和共养单胞菌属、沃氏共养单胞菌。前者只降解丙酸,后者即可降解C4~C8的多种脂肪酸,又可降解丙酸。
1933年,E.普里布拉姆建立此科。其后虽有修正,但基本表现特征未曾更改。现在所用的定义是L.V.霍尔德曼等人于1984年提出的。本科包括的细菌种类非常庞杂。依照能量代谢的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可分为3大群:
第一群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包括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1984)中,还包括纤毛菌属、丁酸弧菌属等11个属。这些属是以细胞形态、鞭毛、可代谢的底物和产物的种类来区分的。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中的有些种是人类致病菌,造成深层器官(脑、肺、肝等)脓肿。其余各属、种细菌多是动物消化道栖居菌,有许多是瘤胃细菌。
第二群是以元素硫或氧化性无机含硫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有脱硫磺单胞菌、 脱硫弧菌属等8属。这群细菌都具有细胞色素,可依据其含硫电子受体的种类、细胞形态、代谢底物等来区分。它们多栖息于水域淤泥中,少数可见于动物消化道中。
第三群是以质子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目前还不能单独培养,必须与利用氢的产甲烷细菌或硫酸盐还原菌共同培养。1967年,M.P.布赖恩特发现这类细菌,1980年和1981年发表两个新属、新种:共养杆菌属、沃氏共养杆菌和共养单胞菌属、沃氏共养单胞菌。前者只降解丙酸,后者即可降解C4~C8的多种脂肪酸,又可降解丙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