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org Wilhelm Pabst (1885~1967)
派伯斯特,G.W.
2) Gordon Willard Allport (1897~1967)
奥尔波特,G.W.
3) Webster
[英]['webstə] [美]['wɛbstɚ]
韦伯斯特
1.
Webster'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Thought and It's Revelation
韦伯斯特的母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Noah Webster.
文章旨在对诺亚·韦伯斯特(Noah Webster)一生的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研究。
5) Robert Burns
罗伯特·彭斯
1.
Robert Burns’ Compassion for Animals Represented in To a Mouse;
罗伯特·彭斯对动物的同情之再现——谈《致老鼠》(英文)
6) Brewster's angle
伯里斯特角
补充资料:派伯斯特,G.W.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导演。1885年 8月27日生于奥地利劳德尼茨(今捷克斯洛伐克罗乌德尼采),1967年 5月29日卒于维也纳。最初在苏黎世、萨尔茨堡和柏林当舞台演员,1910年在纽约德国剧院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监禁在法国。1920年,在维也纳任舞台导演。1921年,进入电影界,开始任演员,随后当了两部影片的助理导演,并与人合写过电影剧本。他导演的第3 部影片《没有欢乐的街》(1925)是成名之作,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普通人民的疾苦,在德国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他成为新德国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后,他的创作和生活道路相当曲折。他导演过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的影片,如《一个灵魂的秘密》(1926);有自然主义色彩的影片,如《珍妮情史》(1927);有色情镜头的影片,如《亲妇日记》(1929,曾在一些国家禁映)。1930年他任德国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参与了电影艺术人民联合会的组建工作。在这期间,他导演了影片《1918年的西部战线》(1930),具有反战和反法西斯主义的色彩。接着又导演了讽刺社会现实的影片《三分钱歌剧》(1931)和表现德法工人团结的影片《同志之谊》(1931)。
1933年他逃离德国,先去法国,导演了影片《堂吉诃德》(1934)。后去好莱坞,导演了一部失败了的影片之后,又回到法国。1939年他接受了希特勒的命令回国,在维也纳导演了《喜剧演员》(1941)等 3部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在联邦德国继续任电影导演,1948年拍摄的《审判》曾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此后,他又导演了一些影片。其中有抨击希特勒的影片《七月二十日》(1955)和《最后的行动》(1955)。
1933年他逃离德国,先去法国,导演了影片《堂吉诃德》(1934)。后去好莱坞,导演了一部失败了的影片之后,又回到法国。1939年他接受了希特勒的命令回国,在维也纳导演了《喜剧演员》(1941)等 3部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在联邦德国继续任电影导演,1948年拍摄的《审判》曾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此后,他又导演了一些影片。其中有抨击希特勒的影片《七月二十日》(1955)和《最后的行动》(195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