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莱因哈特,M.
1)  Max Reinhardt (1873~1943)
莱因哈特,M.
2)  M Kline
M·克莱因
3)  Hamlet
《哈姆莱特》
1.
Falsehood and Truth:On Binary Opposition in Hamlet;
假与真:《哈姆莱特》的二元对立结构
2.
Dissimilation of Hamlet in Chinese Film The Banquet;
从电影《夜宴》看《哈姆莱特》剧本在中国影视解读中的异化
4)  Hamlet
哈姆莱特
1.
An Analysis of Hamlet’s Images and the Reason for His Revenge Delay;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
5)  Hartley
哈特莱
6)  Michel Tremblay (1942~  )
特朗布莱,M.
补充资料:莱因哈特,M.
      奥地利导演、演员、剧院领导人。1873年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巴登。1890~1892年接受戏剧表演训练。1892年在鲁多夫海姆开始艺术生涯。1894~1902年被柏林德意志剧院经理布拉姆招聘为演员。1905年起担任德意志剧院经理。从此莱因哈特的名字与德意志剧院和德国戏剧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德国从事戏剧活动,成为这一历史时期中德国戏剧一位重要的资产阶级艺术家。莱因哈特才气横溢,精力充沛,进行了多方面的舞台革新尝试。他扩大舞台功能,建造转台,重新设计并扩展观众厅。1910年起他甚至利用维也纳和柏林的马戏场、慕尼黑的展览大厅,演出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并到伦敦、俄国和斯德哥尔摩巡回演出。1905年他创建德意志剧院附属戏剧学校,培养演员,并建立小剧院,增加演出场地。1911年出版《德意志剧院报》,宣传剧院的艺术主张,从各方面加强剧院建设。他的导演艺术强调韵律、音响、动作形式的色彩,讲究灯光运用,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为了实现他的艺术目的,他在剧场建筑方面提出新的原则,并运用圆形天幕制造舞台幻觉,追求剧场效果,让观众沉迷于艺术享受之中。1912年和1927年两次率领剧团赴美国演出。莱因哈特酷爱莎士比亚戏剧,一生曾执导W.莎士比亚许多剧作,从1905~1930年间,柏林各剧院共上演他导演的莎士比亚剧作2723场次。1913年11月至1914年5月,他把他导演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 等9部莎士比亚的不同体裁和风格的剧本集中在德意志剧院上演,共演201场。在世界戏剧史上像莱因哈特这样全面而丰富地导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导演是十分罕见的。他对J.C.F.席勒、J.W.von歌德以及其他同时代的剧作家 F.魏德金德、G.豪普特曼、L.皮兰德娄、萧伯纳等人的戏剧也十分重视,他执导的《浮士德》1、2部及《华伦斯坦》,颇为人们称道。莱因哈特的艺术贡献不是孤立的现象,O.布拉姆为他铺平了道路,同时有一批才华出众的演员如巴泽尔曼、莫西、温特尔施泰因等人与之合作。舞台美术家罗勒、N.斯特恩等也是他的导演构思的忠实体现者。莱因哈特说过:"对我来说,一个没有现实的梦想和一个没有梦想的现实同样可怜。戏剧只能建立在实现了的梦想上面。"1933年希特勒攫取德国政权,莱因哈特被迫离开德国,在维也纳和美国继续从事导演工作。1937年移居美国,定居好莱坞,创建演员工作室,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艺术活动。1943年10月31日在纽约逝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