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赫里谢金德尔,B.
1)  Bharatendu Harishchandra (1850~1885)
赫里谢金德尔,B.
2)  Debye-Scherrer-Hull Method
德拜-谢尔乐-赫尔方法
3)  Hutter-Driffield curve
赫特德里菲尔德曲线
4)  Shell Haven
谢尔赫文
5)  Johann Gotlfried
赫尔德(德)
6)  Herbert ·Read
赫伯·里德
补充资料:赫里谢金德尔,B.
      印度近代印地语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北方邦贝拿勒斯(今瓦腊纳西)一富有的商人家庭。他在短短的一生中,除进行创作外,还主编多种文学性和其他内容的杂志,建立诗社、文学俱乐部和文化协会,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由于他的作品中反映了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人们称他为"帕勒登杜",意为"印度之月"。
  
  赫里谢金德尔创作了9部剧本,改编和翻译了10部剧本。他创作的剧本有历史剧、神话传说剧,也有现实剧。从体裁来分,有诗剧、诗文混合剧和话剧。1875年,他改编了诗文混合的多幕剧《信守不渝的国王》。故事取材于神话传说,目的是要在群众中唤起民族自豪感。1876年他写了代表作《印度惨状》。这也是一个诗文混合的多幕剧,带有活报剧和象征剧的特点。他采用了古典梵语戏剧中的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将印度所面临的悲惨处境──饥饿、疾病、天灾、人祸等都用人物来代表,以促使人民觉醒起来,振兴民族和国家。《印度母亲》的基调和《印度惨状》是一致的。《尼勒德维》取材于历史,塑造了一个反击外族入侵的女民族英雄的形象。作者最后的剧本是1884年写的《烈女的威力》,取材于《摩诃婆罗多》。
  
  赫里谢金德尔亲自组织演员演出自己的剧本,获得了很大成功。他的全部文学创作,包括剧本、散文和诗歌,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学史家把19世纪下半叶称作印地语文学的"帕勒登杜时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