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nti-Japanes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College
抗日军政大学
1.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Anti-Japanes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College;
抗日军政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及经验
4)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uperpower
政治军事大国化
6) Western military politics
西方军事政治学
1.
Western military politics has been becoming a branch of Politics that draws a clear line of demarcation of the discipline.
西方军事政治学的知识谱系以"文武关系"作为研究主题,以亨廷顿"文人统制"理论、简诺维兹专业军人理论和萨奇先"均衡模型"理论推动知识生产并构成学科发展的宏线。
补充资料: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
1936年6月1日,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7年1月,"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委员,亲自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并多次到抗大讲课和作报告,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就是在抗大的讲演。周恩来、朱德、陈云、李富春等也到抗大讲过课。林彪、罗瑞卿、张际春、刘亚楼、傅钟、许光达、滕代远、莫文骅、何长工等先后担任过学校的领导工作。 抗大校部下辖8个大队。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来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学习内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问题、世界现实、群众工作、战争和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和军事常识等。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研究式和实验式,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强调"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的原则。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需要,抗大于1939年7月开始到敌后办学,先后迁至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1938年底至1945年春,抗大陆续在晋东南、晋察冀、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10个分校和太行分校、太岳分校(在晋东南的第 1分校后来迁入山东省)。抗大还附属有6所中学。1943年3月,抗大总校迁回陕北绥德,徐向前任代理校长,李井泉任政治委员。1945年10月,抗大总校迁往东北,后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并以各分校为基础,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抗大在抗战八年间,连续办了8期,培养了20余万名军政干部。抗大的办校方针和校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建设和部队建设的优良传统之一。
1936年6月1日,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7年1月,"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委员,亲自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并多次到抗大讲课和作报告,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就是在抗大的讲演。周恩来、朱德、陈云、李富春等也到抗大讲过课。林彪、罗瑞卿、张际春、刘亚楼、傅钟、许光达、滕代远、莫文骅、何长工等先后担任过学校的领导工作。 抗大校部下辖8个大队。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来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学习内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问题、世界现实、群众工作、战争和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和军事常识等。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研究式和实验式,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强调"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的原则。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需要,抗大于1939年7月开始到敌后办学,先后迁至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1938年底至1945年春,抗大陆续在晋东南、晋察冀、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10个分校和太行分校、太岳分校(在晋东南的第 1分校后来迁入山东省)。抗大还附属有6所中学。1943年3月,抗大总校迁回陕北绥德,徐向前任代理校长,李井泉任政治委员。1945年10月,抗大总校迁往东北,后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并以各分校为基础,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抗大在抗战八年间,连续办了8期,培养了20余万名军政干部。抗大的办校方针和校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建设和部队建设的优良传统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