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fensive Battles in the Summer-Autumn of 1951 in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
2) Counterattack in the Autumn of 1952 in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
3) the War to Resist USA and to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
1.
The Influence of the War to Resist USA and to Aid Korea upon the Church-run Universities in China;
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教会大学的影响
2.
USA Aids to South Korea in the War to Resist USA and to Aid Korea and Its Influence;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对韩国的援助及其影响
4) the war to resist America and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
1.
In 1953, the war to resist America and aid Korea was ended.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2.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great power and great power station, we believe the China’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great power situation has been set up in the war to resist America and aid Korea.
从对大国和大国地位的理论分析出发,可以认为,中国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地位是在朝鲜半岛的军事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对于中国而言,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开始被世界视为大国的一个标志。
5)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抗美援朝战争
1.
The Korean nationality of China together with other Chinese people make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safeguard the country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launched by Japanese imperialist to invade China and in 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launched by American imperialist.
中国朝鲜族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在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同全国人民一道,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 Korean War
抗美援朝战争
1.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Korean War shap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military affairs during the war.
抗美援朝战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政治与军事的互动作用与以往战争相比更有特殊性的表现 ,如政治对军事的主导作用增强 ;军事行动所追求的目标已不再是以全歼敌人并摧毁国家机器为目的的全面胜利 ,而是在力争维护国内国际和平前提下取得打退敌人有限胜利等。
补充资料: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转入阵地战之初,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而进行的作战。
朝鲜停战谈判于1951年7月开始后,"联合国军"代表团以其海空军优势要在地面上得到"补偿"为借口,要求中朝人民军队自当时的战线分别后撤38~68公里作为停战的军事分界线,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联合国军"代表团竟宣称"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并自8月18日起,乘朝中人民军队开始转入阵地防御,工事不坚,洪水成灾,供应困难之际,集中美军和韩国军共约3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进攻朝鲜人民军北汉江至东海岸约80公里的阵地。朝鲜人民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经一个月激战,至9月18日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以4个军各一部兵力,在西线发起战术性反击,占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改善了平康地区的态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粉碎"联合国军""夏季攻势"中,共歼其7.8万余人。
"联合国军"在其"夏季攻势"失败后,又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秋季攻势"。志愿军决心以坚决的防御,大量杀伤敌人,以配合停战谈判。
9月29日,美军2个师、英联邦军3个旅,对志愿军开城以东临津江两侧的23公里防御正面发起进攻,为夺取开城地区创造条件。双方在天德山、夜月山、高旺山、马良山等地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至10月18日,"联合国军"以伤亡2.2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3~4公里,被迫停止进攻。
"联合国军"在开城以东的进攻尚未停止,又于10月8日和13日,以美军和韩国军各3个师,在大量炮兵和24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先后向北汉江东西两侧的志愿军第20兵团2个军阵地发起进攻,炮火异常猛烈,进攻1个排、连阵地,发射炮弹达1万发甚至3万发以上。志愿军白天顽强抗击,夜晚发起反击,在弹药补充不上的情况下,与敌白刃格斗,打退敌人的连续冲击,并粉碎了敌人沿文登公路北犯的"坦克楔入战"。至10月22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秋季攻势",致使敌人占领金城和文登里的企图未能实现,"联合国军"以伤亡 7.9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6~9公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O.N.布雷德利说:"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边。"
志愿军乘"联合国军"攻势失败后疲惫之际,于11月对其26个营以下阵地发起战术性反击,共歼敌1万余人。与此同时,又先后攻占椴岛、 艾岛、炭岛、 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朝鲜人民军也先后攻占了避岛、 青羊岛、龙湖岛、昌麟岛、巡威岛、 褚岛、六岛等。
这次作战的胜利,迫使"联合国军"代表团放弃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接受中朝方面提出的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
在这次作战中,中朝人民军队阵地上出现马蹄形的坑道。中朝人民军队依托这种坑道进行防御作战,大大降低了敌军飞机、大炮的作用,既守住了阵地,又减少了伤亡。战士们这一创造,经过总结、提高、推广,使整个阵地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战线日益稳定。
朝鲜停战谈判于1951年7月开始后,"联合国军"代表团以其海空军优势要在地面上得到"补偿"为借口,要求中朝人民军队自当时的战线分别后撤38~68公里作为停战的军事分界线,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联合国军"代表团竟宣称"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并自8月18日起,乘朝中人民军队开始转入阵地防御,工事不坚,洪水成灾,供应困难之际,集中美军和韩国军共约3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进攻朝鲜人民军北汉江至东海岸约80公里的阵地。朝鲜人民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经一个月激战,至9月18日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以4个军各一部兵力,在西线发起战术性反击,占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改善了平康地区的态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粉碎"联合国军""夏季攻势"中,共歼其7.8万余人。
"联合国军"在其"夏季攻势"失败后,又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秋季攻势"。志愿军决心以坚决的防御,大量杀伤敌人,以配合停战谈判。
9月29日,美军2个师、英联邦军3个旅,对志愿军开城以东临津江两侧的23公里防御正面发起进攻,为夺取开城地区创造条件。双方在天德山、夜月山、高旺山、马良山等地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至10月18日,"联合国军"以伤亡2.2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3~4公里,被迫停止进攻。
"联合国军"在开城以东的进攻尚未停止,又于10月8日和13日,以美军和韩国军各3个师,在大量炮兵和24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先后向北汉江东西两侧的志愿军第20兵团2个军阵地发起进攻,炮火异常猛烈,进攻1个排、连阵地,发射炮弹达1万发甚至3万发以上。志愿军白天顽强抗击,夜晚发起反击,在弹药补充不上的情况下,与敌白刃格斗,打退敌人的连续冲击,并粉碎了敌人沿文登公路北犯的"坦克楔入战"。至10月22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秋季攻势",致使敌人占领金城和文登里的企图未能实现,"联合国军"以伤亡 7.9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6~9公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O.N.布雷德利说:"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边。"
志愿军乘"联合国军"攻势失败后疲惫之际,于11月对其26个营以下阵地发起战术性反击,共歼敌1万余人。与此同时,又先后攻占椴岛、 艾岛、炭岛、 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朝鲜人民军也先后攻占了避岛、 青羊岛、龙湖岛、昌麟岛、巡威岛、 褚岛、六岛等。
这次作战的胜利,迫使"联合国军"代表团放弃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接受中朝方面提出的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
在这次作战中,中朝人民军队阵地上出现马蹄形的坑道。中朝人民军队依托这种坑道进行防御作战,大大降低了敌军飞机、大炮的作用,既守住了阵地,又减少了伤亡。战士们这一创造,经过总结、提高、推广,使整个阵地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战线日益稳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