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
1)  Shanxi-Suiyuan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Area
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
2)  Anti-Japanese base area of Jin-Sui
晋绥抗日根据地
3)  Shanxi-Chaha'er-Hebei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Area
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
4)  Shanxi-Hebei-Henan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Area
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
5)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areas
抗日民主根据地
1.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t the agency on the drug ban, relied on and mobilized the masses to wage a vigorous anti-smoking campaign in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areas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areas achieved .
中国共产党则以禁烟禁毒为己任,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制定了有关禁烟禁毒的法规、条例,设立禁毒机构,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禁烟禁毒运动。
6)  The Shanxi-Suiyuan area base
晋绥根据地
补充资料: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省西北部和绥远省东南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创建的抗日基地。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遵照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命令,率部开赴晋西北地区,从侧后打击沿同蒲铁路南侵的日军,创建抗日根据地。为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第120师在雁北的井坪、平鲁、雁门关等地连续打击日军,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与此同时,第120师派出地方工作团深入各县,协同中共山西地方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动群众,改造旧政权,开展游击战争。至年底,开辟了以管涔山为中心,包括10余县范围的晋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日伪军1万余人首次对晋西北发动围攻,国民党军未作有效抵抗即行撤退。第120师奋起反击,连续收复7座县城,保卫了根据地。8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第120师第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率第715团等部2000余人,挺进绥远,于当年冬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晋绥两地接壤,统一领导,合称为晋绥抗日根据地。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屏障,又是中共中央与敌后战场联系的通道。它与晋察冀、晋冀豫抗日根据地鼎足而立,形成对日军占领的太原及同蒲铁路的战略反包围。1938年12月,第120师开赴冀中地区作战。至1940年1月,留在晋西北地区的第120师第358旅和驻晋西北的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纵队、暂编第1师、工人武装自卫队等部,协同作战,多次粉碎日军进攻,保卫了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阎锡山部旧军在山西各地"讨伐"新军, 第358旅支持晋西北新军打退了旧军的进攻。1940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第120师和中共晋西北区委,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一党政军民的领导。2月初,第120师主力由晋察冀边区回到晋西北。与此同时,成立晋西北行政主任公署,由国民党军著名爱国将领、新军暂编第1师师长续范亭任主任。2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出代表同阎锡山谈判,解决旧军冲突,达成协议。后又以协议为基础经双方议定,划汾阳经离石至军渡公路为界,以南为旧军活动区域,以北为八路军和新军活动区域。8月,根据地军民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并粉碎了日军的报复"扫荡"。此时,根据地面积已有23个完整县和34个县的部分地区,人口约150万。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贺龙、关向应分别兼任司令、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军区的成立,推进了地方部队和人民武装的发展。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变华北为其"兵站基地",对抗日根据地加紧进攻。1941~1942年间,日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千人以上的"扫荡"19次,累计400余天。由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分割、封锁、"蚕食"和在"扫荡"中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又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根据地面积缩小1/3,人口减少2/3,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时期。1942年9月,建立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向应为书记(由副书记林枫代理);晋西北军区改为晋绥军区,贺龙为司令员(后吕正操接任),续范亭为副司令员。在晋绥分局统一领导下,根据地军民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和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在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和整风、生产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得到加强;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取得很大胜利。自1943年起,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开始好转。遵照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至1943年底,根据地军民攻克或挤走日军据点58处,收复大片地区,粉碎日军"扫荡"13次。1944年,根据地军民抓住日军收缩兵力,加强重点守备的有利时机,连续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 拔除据点176处,解放人口40余万,切断离石至岚县、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和静乐至宁武的公路交通,迫使日伪军退守公路沿线的县、镇据点。1945年,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执行中共中央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又发起春、夏季攻势,打通了日伪军控制的离石-岚县、忻县-静乐、神池-五寨等3条公路,收复沿线据点,把日伪军压缩到同蒲铁路和太原-汾阳公路附近据点。8月10日起,根据地军民转入大反攻,逼近归绥(今呼和浩特)、太原两城和平绥、同蒲铁路,并对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动猛烈进攻,解放城镇53座,夺取了晋绥边区抗战的最后胜利。
  
  八年抗战中,晋绥军区部队作战1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俘1.8万余人;民兵、自卫队作战1.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7733人,俘1876人。在战斗中,部队由8200余人发展到6万余人,民兵、自卫队发展到66万余人。根据地军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