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guerrilla war in the southern areas
南方游击战争
3) the period of liberation war
解放战争时期
1.
In the period of liberation war,along with incessant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America,Solvent Union,KMT and CPC,Solvent Union s foreign policy on China was a swaying one.
解放战争时期,伴随着国际形势和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关系的不断变化,苏联的对华政策也处于摇摆不定,不断变化之中。
4) the war of liberation
解放战争时期
1.
Taking a whole view of the founding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the CPC, we would find that: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which was particular stage ,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就会发现:解放战争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相当顺利的、成绩非常显著的阶段。
6) Red Army's Guerrilla War for Three Years in Eight Provinces in South China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补充资料:解放战争时期南方游击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分散活动于长江以南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游击部队的统称。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陆续将其大批军队调往内战前线,长江以南各省仅有少量正规军和地方保安团驻防。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斗争的中共地方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自1946年底先后在苏南、皖南、苏浙皖边、浙东、浙南、浙西、闽浙赣边、福建、广东以及桂滇边、滇南等地群众基础较好和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建立武装,恢复和发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游击根据地。
南方各省游击战争的广泛展开,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统治的后方,迫使国民党不得不调集一部分正规军协同各地的保安部队、地主武装,对游击队实行"围剿"。在长期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中,游击队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不断地消灭国民党军地方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摧毁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并在斗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巩固与扩大游击根据地,建立了各级基层政权。其中,在中共华东局领导下的浙东、苏南、皖南、闽浙赣和苏浙皖边等地区的游击队,自1946年恢复武装斗争以来,至1948年冬已发展到7000余人,活动范围达40多个县和区。中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长期坚持在海南岛斗争的琼崖游击队,至1948年已达7200余人,活动范围包括海南岛16个县,占全岛面积的87%和全岛人数的58%。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广东省游击队发展尤为迅猛,到1947年底,发展至1.7万人,并在闽粤赣边、粤赣湘边、粤桂湘边、粤中、粤桂边建立了比较巩固的游击根据地。至1948年冬,南方各省的游击队已发展到4万人以上。
1949年 1月,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战斗在闽粤赣边、粤赣湘边、桂滇黔边、闽浙赣边四支较大的游击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分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刘永生,政治委员魏金水)、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尹林平)、桂滇黔边纵队(司令员庄田,政治委员周楠)、闽浙赣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镜冰)。同年4~8月又将活动在浙东地区、 粤桂边地区的3支游击队分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马青,政治委员张瑞昌)、粤中区纵队(司令员吴有恒,政治委员冯欣)、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梁广)。连同以冯白驹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琼崖纵队,共有8支较大的游击部队,活动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使南方各省的人民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是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向江南各省展开大进军,南方各游击队趁国民党动摇混乱之机,纷纷出击,消灭了大批国民党军和地方保安团队,解放了广大农村和许多城镇,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主力的作战。其中广东省的游击队到1949年9月,已经解放了该省1/3以上土地和40%的人口。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南方游击队同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各路野战军胜利会师后,又在各野战军的直接指挥下,主动配合野战军部队追歼残敌,组织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协助进行接管城市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南方游击队,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和频繁的战斗中,从解放战争开始时的1000余人,到1949年秋发展到11万余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解放后,南方各游击队分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省军区的武装。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陆续将其大批军队调往内战前线,长江以南各省仅有少量正规军和地方保安团驻防。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斗争的中共地方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自1946年底先后在苏南、皖南、苏浙皖边、浙东、浙南、浙西、闽浙赣边、福建、广东以及桂滇边、滇南等地群众基础较好和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建立武装,恢复和发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游击根据地。
南方各省游击战争的广泛展开,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统治的后方,迫使国民党不得不调集一部分正规军协同各地的保安部队、地主武装,对游击队实行"围剿"。在长期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中,游击队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不断地消灭国民党军地方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摧毁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并在斗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巩固与扩大游击根据地,建立了各级基层政权。其中,在中共华东局领导下的浙东、苏南、皖南、闽浙赣和苏浙皖边等地区的游击队,自1946年恢复武装斗争以来,至1948年冬已发展到7000余人,活动范围达40多个县和区。中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长期坚持在海南岛斗争的琼崖游击队,至1948年已达7200余人,活动范围包括海南岛16个县,占全岛面积的87%和全岛人数的58%。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广东省游击队发展尤为迅猛,到1947年底,发展至1.7万人,并在闽粤赣边、粤赣湘边、粤桂湘边、粤中、粤桂边建立了比较巩固的游击根据地。至1948年冬,南方各省的游击队已发展到4万人以上。
1949年 1月,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战斗在闽粤赣边、粤赣湘边、桂滇黔边、闽浙赣边四支较大的游击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分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刘永生,政治委员魏金水)、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尹林平)、桂滇黔边纵队(司令员庄田,政治委员周楠)、闽浙赣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镜冰)。同年4~8月又将活动在浙东地区、 粤桂边地区的3支游击队分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马青,政治委员张瑞昌)、粤中区纵队(司令员吴有恒,政治委员冯欣)、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梁广)。连同以冯白驹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琼崖纵队,共有8支较大的游击部队,活动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使南方各省的人民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是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向江南各省展开大进军,南方各游击队趁国民党动摇混乱之机,纷纷出击,消灭了大批国民党军和地方保安团队,解放了广大农村和许多城镇,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主力的作战。其中广东省的游击队到1949年9月,已经解放了该省1/3以上土地和40%的人口。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南方游击队同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各路野战军胜利会师后,又在各野战军的直接指挥下,主动配合野战军部队追歼残敌,组织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协助进行接管城市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南方游击队,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和频繁的战斗中,从解放战争开始时的1000余人,到1949年秋发展到11万余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解放后,南方各游击队分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省军区的武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