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隋唐时期政治思想
1)  political thought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of China
隋唐时期政治思想
2)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
1.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lor folk customs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隋唐时期中国民间流行的色彩民俗,认为,统治者硬性的规定和社会的主流观念是这一时期民间色彩民俗流行的主要原因。
2.
The important festivals in Luoyang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ere Shangyuan festival,Shangsi festival,Hanshi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 and Yulanpanhui and so on.
隋唐时期,洛阳的重要节日有上元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盂兰盆会等,无论民间还是朝廷,都积极参与,十分热闹隆重。
3)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
1.
On Economy and Culture in Guangxi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Also on Sui and Tang Rule over Guangxi and Development of Han Nationality;
论隋唐时期广西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态势——兼论隋唐对广西的统治和汉族的发展
2.
Study on other measuring unit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药物非衡量单位的考察
3.
Study on weight unit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药物衡量单位的考察
4)  the period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
1.
The period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as the second pinnacle of prevailing of burying tomb guardians.
隋唐时期是我国兴起墓中随葬镇墓神物的第二个高峰。
5)  Sui and Tang dynasty
隋唐时期
1.
Analyze the Conception of Artistic Innovation of Sui and Tang Dynasty Through Dight Art Works;
从八件艺术作品看隋唐时期的艺术创新观念
6)  Political thought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of China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
补充资料:隋唐时期政治思想
      中国统一的封建专制社会重建、发展和鼎盛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一时期,秦汉的黄老之学和魏晋的玄学已成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励精图治的现实政治主张、社会批判思想、儒家的礼治伦理思想和佛、道的宗教思想。
  
  背景  隋唐是中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空前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从隋朝至唐朝前中期的 100多年间,封建社会有了巨大发展。社会政治制度臻于完善,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朝中期以后,封建统治从发展的顶峰下跌,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转变。
  
  581年,隋文帝杨坚重建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并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隋炀帝杨广暴虐无道,使繁荣一时的隋朝二世而亡。唐朝的建立者李世民等人,目睹了隋朝的覆灭,从隋末农民起义中看到了民众"载舟覆舟"的巨大力量,因而采取了一系列现实政策,实现了"贞观之治",使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势日渐衰败,藩镇割据,战乱不已,民不聊生,终于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分崩离析,陷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隋唐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冲突,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也促进了政治思想的发展。
  
  基本内容  唐朝前中期,以唐太宗李世民和谏臣魏徵为代表的一大批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鉴于隋亡的教训和慑于农民起义的威力,认识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主张重民、顺民、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并且能够求谏纳谏,用人唯贤,励精图治,形成了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思想、制度、政策和措施。魏徵还提出了"偃革兴文,布德施惠"的治国方略,以及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十思"、"十渐"思想。这种务实、开明的政治主张,支配了唐朝前中期的政治中枢,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实现。
  
  唐朝中期以后,柳宗元著文论证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优于地方割据的分封制,从理论上给藩镇割据以沉重打击。他还写下了大量的政治杂说、寓言和小品文,深刻地剖析了社会的某些黑暗面。陆贽勇于指陈弊政,揭露两税法实行后的各种积弊,主张废除苛敛,建议积谷边境,改进防务。稍后,杜牧写出《罪言》,皇甫湜提出《对策》,刘论"对策",指斥宦官专权,藩镇跋扈,任人唯亲,剥削残酷,抨击朝政尤为痛切。唐末的谭峭、罗隐等纷纷著书立说,痛斥弊政,攻击专制君主。唐末佚名著作《无能子》尖锐地批判和抨击了君主专制,主张无君社会。这股社会批判思潮,有力地揭露和鞭挞了晚唐的腐败政治。
  
  隋唐时期,封建统治者一般都利用儒学、佛教、道教作为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隋时,由于国家统一,南北儒学逐渐合流。王通弘扬儒学,提倡礼治、王道和仁义道德。唐朝尊孔丘、颜渊为"先圣"、"先师",并考订、注修五经,颁行天下,明令诵读。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依据,士大夫们有所议论,一般都不敢违背儒经。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重新确立和加强。这个时期的儒学比较重视经义的宣传,尤其重礼,以维护尊卑有序、礼让不争的封建统治秩序。佛教和道教在隋唐时期有了新的发展。佛、道的流行,成为社会文化繁荣的景象之一,也是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险恶的政治斗争的产物。佛、道的传播,引起了笃信儒学的士大夫们的激烈反对。韩愈提出儒学"道统观",开展反对佛、道的斗争。儒、道、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排斥,也有渗透。佛教吸收了儒家的经义,道说无名,佛说性空,都有相通的地方。唐朝后期,以儒学为主干,儒、道、佛逐渐渗透合流,后发展成宋代的理学,成为更加完备的封建统治思想。
  
  影响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巨大发展的盛况。因时制宜、现实性、务实型和开明度,是它的显著特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道、佛逐渐渗透合流,则是它的又一特点。这种封建盛世的统治思想,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后世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所称道和效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