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omas Samual Kuhn (1922~ )
库恩,T.S.
2) Kuhn
[英][ku:n] [美][kun]
库恩
1.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from Kuhn 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ode;
从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来解构项目管理的发展
2.
Was Kuhn A Revolutionist or A Conservative?——On Kuhn s Philosophical Position;
库恩究竟是革命家还是改良派?——对库恩哲学立场的反思
3.
Decoding Kuhn s Paradigm Model about Scienc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库恩科学发展范式模型
3) Thomas Kuhn
库恩
1.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Alexandre Koyré s and Thomas Kuhn s Views of Science;
柯瓦雷与库恩科学观的哲学反思
2.
Thomas Kuhn,a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托马斯·库恩:不情愿的革命者
4) Cohen-Coon method
科恩-库恩法
1.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exity and the precise model that is hard to be built i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a Cohen-Coon method applied to calculate parameters was given,the result shows that .
同时,针对油田污水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和难以建立准确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用科恩-库恩法来确定控制器的参数。
5) Kuhn-Tucker
库恩-塔克
补充资料:库恩,T.S.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1922年7月18日生于辛辛那提。194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开始讲授科学史,1958~1959年在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60~70年代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79年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任教,1980年起参加该院"科学技术和社会计划"的工作。库恩从50年代转向科学史、科学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成为当代科学哲学中历史-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
库恩在1962年发表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系统阐述了一种从西方看来十分新颖的科学观,即把科学看作一定的"科学共同体"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进行的专业活动,而不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庞大的知识堆。由此出发,他描述了一种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他看来,科学首先是在"范式"支配下,为解决"范式"所提出的"疑点"的高度定向的研究活动,这是科学的常规活动;只有当已有的"范式"不足以应付新的问题的挑战时,这个常规的发展才会暂时中断,科学便因此陷入危机,最后导致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科学革命。
库恩所说的"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一方面,这种信念决定着某种"形而上学模型"即自然图象以及某种价值标准,并由此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系统或符号系统(它体现着科学中的哲学或世界观因素。"范式"的更替意味着世界观的变革)。另一方面,这种信念又建立在具体的科学成就,主要是重大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例如N.哥白尼的日心说(见地心说和日心说)、I.牛顿的经典力学、A.L.拉瓦锡的氧化学说(见燃素说与氧化说)、C.R.达尔文的进化论(见达尔文主义)和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这些成就不仅提示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思想框架,而且提供了一个可供模仿的具体范例,从而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道路和工作方式。库恩后来建议把"范式"改称为"专业母体",就是为了突出它作为科学家开展专业活动的基础的意义。由此库恩强调,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就在于它能够把自己聚焦到狭小范围内的比较深奥的问题上。他认为科学虽然需要发散式思维或批判思维,以便及时地打破过时的范式,但却更需要收敛式思维或教条思维,以维持一种传统,从而保证科学的稳定发展。
库恩的这种科学观打破了把科学单纯看作一个认识过程的传统观念,从而把科学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发展背景上。他所提出的"范式"不同于作为认识结果的"理论",而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形态,是科学共同体进行科学活动的工具;它也不是科学已有成就的记录,而是科学未来活动的指南。在库恩看来,科学发现和选择的过程并不等于科学的逻辑论证过程。一种新的理论的提出和评价,首先取决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科学共同体的偏好以至于科学家的个人癖性。因此他指出,科学发现和评价的过程首先是社会学和心理学问题,而不是逻辑问题。这样,库恩就在科学哲学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的社会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这个侧面,把科学从认识论范畴放大到社会历史范畴。这种历史主义有力地补充了科学哲学中传统逻辑主义之不足。但是与此同时,库恩又在一定程度上把科学的发展历史同科学的逻辑论证对立起来,认为不同的"范式"只是应付不同问题的工具,它们在逻辑上是不可通约的。这就截断了人类认识通过科学不断地从低级趋于高级、从相对真理趋于绝对真理的连续发展过程,从而表现出某种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倾向。80年代以来,库恩比较注意科学语言的研究,试图从语言方面找到拥有不同"范式"的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以摆脱他割裂科学的历史和逻辑所造成的困境。但是迄今未取得显著的效果。
库恩的主要著作,除《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以外,还有:《哥白尼革命》(1957)、《必要的张力》(1977)、《黑体理论和量子不连续性,1894~1912》(1978)等。
库恩在1962年发表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系统阐述了一种从西方看来十分新颖的科学观,即把科学看作一定的"科学共同体"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进行的专业活动,而不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庞大的知识堆。由此出发,他描述了一种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他看来,科学首先是在"范式"支配下,为解决"范式"所提出的"疑点"的高度定向的研究活动,这是科学的常规活动;只有当已有的"范式"不足以应付新的问题的挑战时,这个常规的发展才会暂时中断,科学便因此陷入危机,最后导致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科学革命。
库恩所说的"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一方面,这种信念决定着某种"形而上学模型"即自然图象以及某种价值标准,并由此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系统或符号系统(它体现着科学中的哲学或世界观因素。"范式"的更替意味着世界观的变革)。另一方面,这种信念又建立在具体的科学成就,主要是重大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例如N.哥白尼的日心说(见地心说和日心说)、I.牛顿的经典力学、A.L.拉瓦锡的氧化学说(见燃素说与氧化说)、C.R.达尔文的进化论(见达尔文主义)和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这些成就不仅提示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思想框架,而且提供了一个可供模仿的具体范例,从而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道路和工作方式。库恩后来建议把"范式"改称为"专业母体",就是为了突出它作为科学家开展专业活动的基础的意义。由此库恩强调,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就在于它能够把自己聚焦到狭小范围内的比较深奥的问题上。他认为科学虽然需要发散式思维或批判思维,以便及时地打破过时的范式,但却更需要收敛式思维或教条思维,以维持一种传统,从而保证科学的稳定发展。
库恩的这种科学观打破了把科学单纯看作一个认识过程的传统观念,从而把科学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发展背景上。他所提出的"范式"不同于作为认识结果的"理论",而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形态,是科学共同体进行科学活动的工具;它也不是科学已有成就的记录,而是科学未来活动的指南。在库恩看来,科学发现和选择的过程并不等于科学的逻辑论证过程。一种新的理论的提出和评价,首先取决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科学共同体的偏好以至于科学家的个人癖性。因此他指出,科学发现和评价的过程首先是社会学和心理学问题,而不是逻辑问题。这样,库恩就在科学哲学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的社会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这个侧面,把科学从认识论范畴放大到社会历史范畴。这种历史主义有力地补充了科学哲学中传统逻辑主义之不足。但是与此同时,库恩又在一定程度上把科学的发展历史同科学的逻辑论证对立起来,认为不同的"范式"只是应付不同问题的工具,它们在逻辑上是不可通约的。这就截断了人类认识通过科学不断地从低级趋于高级、从相对真理趋于绝对真理的连续发展过程,从而表现出某种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倾向。80年代以来,库恩比较注意科学语言的研究,试图从语言方面找到拥有不同"范式"的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以摆脱他割裂科学的历史和逻辑所造成的困境。但是迄今未取得显著的效果。
库恩的主要著作,除《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以外,还有:《哥白尼革命》(1957)、《必要的张力》(1977)、《黑体理论和量子不连续性,1894~1912》(1978)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