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rigin of state and early state
国家起源与早期国家
2) early states
早期国家
1.
Having reviewed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erspectives on this issue,the author argues that Chinese archaeologists should extricated themselves from sole data collection and document or dogmatism-oriented approaches,strive to explore social characters of China s early states objectively in terms of concrete evidence,in.
在介绍和讨论了国内外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后,文章呼吁考古学要走出一味收集资料、囿于文献和公式化概念进行研究的倾向,力求从具体的材料来客观探究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性质,为世界早期文明探源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3) the early state
早期国家
1.
Mushi and the Research of hang Dynasty History——From the Mushi sees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arly state of the Shang dynasty;
《牧誓》与商史研究——从《牧誓》看商王朝的早期国家特点
4) origin of state
国家起源
1.
I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state of nature,this article tries to describ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beralist theory of origin of state,and points out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that the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theories.
通过对二者的自然状态理论的比较分析 ,试图描述出自由主义的国家起源的逻辑结构 ,并对两种不同的方法做出概括。
5) state origin
国家起源
1.
Yang Gong -le rethinks of the state origin, thinking that Engels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class struggle, but he does not assert that this is the only root of state origin.
杨共乐对国家起源问题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恩格斯所说的"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并非是指奴隶主和奴隶,在国家起源的原因问题方面,恩格斯虽然更多地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但其从未断言这是国家产生的唯一根源。
6)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国家起源
1.
Kwang-chih Chang initiated the theory of the two models on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the model of Breakout-Continuity.
张光直开创性地提出国家起源的两种模式:断裂———连续模式。
补充资料:国家起源与早期国家
国家起源,即文明史开端问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二、三百万年的人类发生发展史,乃至三、五万年的现代人或智人之智人的历史,其绝大部分时期处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社会,即蒙昧·野蛮时代或称"旧社会";以地域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家的出现,最早不过距今约5000年,也就是说,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或称"新社会")仅仅有5000年的历史。
国家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的重要标志。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大飞跃,发生了农业革命,农耕畜牧代替了采集狩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化为食物的生产者。食物生产量的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村落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末期,母系氏族公社逐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技能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和奴隶制的产生。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大分裂,即分为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氏族内部则分为富裕的氏族贵族和贫困的普通氏族成员两个集团。富有的氏族贵族不仅剥削来自其他部落的奴隶,剥削处于从属地位的部落,也开始剥削和奴役本氏族的贫困成员。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氏族贵族的剥削和奴役,使一些破产的氏族成员脱离氏族到别处谋生,同时氏族也不断吸收其他部落的奴隶和依附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公社逐渐为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所取代。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氏族内部贵族与贫民之间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日趋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国家,体现人民意志的氏族制度被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奴隶占有制国家所取代,原始民主制被原始君主制所取代。
古典时代的国家 古典时代的国家基本上经历了城邦和帝国两个阶段。迄今所知,不论包括以苏美尔-阿卡德为中心、东及印度河流域、西及尼罗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和克里特-迈锡尼上古文明的旧世界西方古典文明系统;或包括中国殷周上古文明和印度吠陀文化以来的上古文明在内的东方古典文明系统;抑或新世界的中南美古典文明,其最早出现的国家都是城邦或城市国家。
世界各地最早的文献,对于国家的最初形式往往有所反映。如《苏美尔王表》称为 ūru,意为村镇、城邑;古希腊文为Polis,意即城邦;古代中国最早文字记载为"或"、"邦"、"邑"。我们现在所称城邦或城市国家系根据古希腊文Polis的英译city state,主要是取其国家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而不在于有无城墙建筑。
城邦的组织形式有三个层次:①城邦或城市国家;②若干城邦组成一个城邦联盟;③城邦内的贵族家族,形成邦中之邦。三个层次中,城邦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普遍存在的;城邦联盟在多数情况下是存在的;贵族家族则是或有或无的。
在古代中国,城邦的三个层次被称为"天下"、"国"和"家"。《孟子·离娄》中写道:"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所谓"天下"就是城邦联盟,"天子"或王是联盟的盟主。西周之王就是盟主。天子势力衰落的春秋时代,霸者就是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就是盟主。所谓"家"是指以卿大夫为首的贵族家族,是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存在于国家之内的。但有些国,如莒、曹等国是"无大夫"之邦,即无"家"之邦。
城邦的三个层次,在苏美尔和古希腊等上古文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苏美尔在洪水前就存在埃利都、巴德提比拉、拉拉克、西巴尔和苏路帕克五邦。在原始文字时期建立了尼普尔联盟。早王朝Ⅱ时期(公元前2650~前2550),基什王朝成为该联盟的盟主。基什第一王朝国王恩美巴拉格西(公元前2630~前2600在位),其名中的"恩"(en),即是基什城邦首领之衔,也是盟主之衔。《苏美尔王表》记叙了尼普尔联盟盟主更迭、王权递嬗的情况:洪水之后,王权先后由基什转到乌鲁克、乌尔......直到阿卡德以及乌尔第三王朝。尼普尔联盟是苏美尔文明的中心。此外还有两个范围较小但历史地位重要的城邦系统,一是伊图伦伽尔运河系统,包括阿达布、温马、基丁吉尔、巴提比拉、阿拉尔马诸邦;一是拉格什系统,包括札巴拉穆、吉尔苏、拉格什和宁那诸邦。
古希腊的城邦联盟规模最大的是以雅典为盟主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盟主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此外,各地还有若干小型的城邦联盟,这些联盟往往是通过部落结合的方式形成的。
城邦的居民分为自由民和非自由民。自由民又分为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和没有政治权利的非公民;非自由民首先指奴隶,还有其他依附民。公民内部又有贵族和平民、富人和穷人等不同的阶级。
城邦时代是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阶段。城邦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社会转化而来,难免带有旧社会的残余,受到旧传统、旧习惯、旧思想的影响,但城邦公民、自由民是文明时代的婴儿,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在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的漫长历程中,日益排除了旧社会的残迹,表现出无限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无不溯源于希腊、印度、西亚和中国的古典时代。
城邦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并合扩大,最后形成统一的帝国。帝国统一城邦,但它不是在某一城邦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帝国与城邦联盟不同。在城邦联盟中,各城邦是独立的国家。在帝国范围内,原来的城邦和城邦联盟通过郡县化、行省化不复存在。
关于城邦发展阶段的探讨 古典时代城邦的发生发展,在苏美尔、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虽各有其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性的规律可寻。上述地区城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神话传说时代与原始民主制政治阶段:中国的尧舜禹禅让时代,雅典提秀斯改革前后,苏美尔原始文字时期至早王朝Ⅰ时期,均属于这一阶段。
②史诗时代和原始君主制政治阶段:中国的殷周时代和史诗《诗》,雅典在特洛伊战役以后和荷马史诗,苏美尔早王朝Ⅱ时期、(公元前2650~前2550)和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加》,均属于这一阶段。
③"春秋时代"与列国争霸阶段:中国的春秋时代,公元前8~前4世纪的古希腊和苏美尔·阿卡德早王朝Ⅲ时期(公元前2550~前2335)至乌尔第三王朝,均属于这一阶段。
④"战国时代"与向帝国过渡阶段:中国经过战国时代转入秦汉帝国时代;在古希腊、亚历山大帝国和各大将割据国家处于战国时代,以后转入罗马帝国时代;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古亚述和中巴比伦、中亚述是战国时代,以后转入亚述帝国时代。
关于古典时代的国家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城邦一词的古希腊文Polis有三种含意,即城市、国家和公民公社。城邦的第一个要素是城市,在一些地区远在城市出现以前就出现了国家,城邦并不是一切奴隶制国家所必经的阶段:城邦转化为帝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奴隶制城邦未必都会转化为帝国。
国家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的重要标志。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大飞跃,发生了农业革命,农耕畜牧代替了采集狩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化为食物的生产者。食物生产量的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村落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末期,母系氏族公社逐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技能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和奴隶制的产生。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大分裂,即分为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氏族内部则分为富裕的氏族贵族和贫困的普通氏族成员两个集团。富有的氏族贵族不仅剥削来自其他部落的奴隶,剥削处于从属地位的部落,也开始剥削和奴役本氏族的贫困成员。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氏族贵族的剥削和奴役,使一些破产的氏族成员脱离氏族到别处谋生,同时氏族也不断吸收其他部落的奴隶和依附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公社逐渐为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所取代。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氏族内部贵族与贫民之间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日趋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国家,体现人民意志的氏族制度被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奴隶占有制国家所取代,原始民主制被原始君主制所取代。
古典时代的国家 古典时代的国家基本上经历了城邦和帝国两个阶段。迄今所知,不论包括以苏美尔-阿卡德为中心、东及印度河流域、西及尼罗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和克里特-迈锡尼上古文明的旧世界西方古典文明系统;或包括中国殷周上古文明和印度吠陀文化以来的上古文明在内的东方古典文明系统;抑或新世界的中南美古典文明,其最早出现的国家都是城邦或城市国家。
世界各地最早的文献,对于国家的最初形式往往有所反映。如《苏美尔王表》称为 ūru,意为村镇、城邑;古希腊文为Polis,意即城邦;古代中国最早文字记载为"或"、"邦"、"邑"。我们现在所称城邦或城市国家系根据古希腊文Polis的英译city state,主要是取其国家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而不在于有无城墙建筑。
城邦的组织形式有三个层次:①城邦或城市国家;②若干城邦组成一个城邦联盟;③城邦内的贵族家族,形成邦中之邦。三个层次中,城邦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普遍存在的;城邦联盟在多数情况下是存在的;贵族家族则是或有或无的。
在古代中国,城邦的三个层次被称为"天下"、"国"和"家"。《孟子·离娄》中写道:"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所谓"天下"就是城邦联盟,"天子"或王是联盟的盟主。西周之王就是盟主。天子势力衰落的春秋时代,霸者就是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就是盟主。所谓"家"是指以卿大夫为首的贵族家族,是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存在于国家之内的。但有些国,如莒、曹等国是"无大夫"之邦,即无"家"之邦。
城邦的三个层次,在苏美尔和古希腊等上古文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苏美尔在洪水前就存在埃利都、巴德提比拉、拉拉克、西巴尔和苏路帕克五邦。在原始文字时期建立了尼普尔联盟。早王朝Ⅱ时期(公元前2650~前2550),基什王朝成为该联盟的盟主。基什第一王朝国王恩美巴拉格西(公元前2630~前2600在位),其名中的"恩"(en),即是基什城邦首领之衔,也是盟主之衔。《苏美尔王表》记叙了尼普尔联盟盟主更迭、王权递嬗的情况:洪水之后,王权先后由基什转到乌鲁克、乌尔......直到阿卡德以及乌尔第三王朝。尼普尔联盟是苏美尔文明的中心。此外还有两个范围较小但历史地位重要的城邦系统,一是伊图伦伽尔运河系统,包括阿达布、温马、基丁吉尔、巴提比拉、阿拉尔马诸邦;一是拉格什系统,包括札巴拉穆、吉尔苏、拉格什和宁那诸邦。
古希腊的城邦联盟规模最大的是以雅典为盟主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盟主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此外,各地还有若干小型的城邦联盟,这些联盟往往是通过部落结合的方式形成的。
城邦的居民分为自由民和非自由民。自由民又分为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和没有政治权利的非公民;非自由民首先指奴隶,还有其他依附民。公民内部又有贵族和平民、富人和穷人等不同的阶级。
城邦时代是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阶段。城邦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社会转化而来,难免带有旧社会的残余,受到旧传统、旧习惯、旧思想的影响,但城邦公民、自由民是文明时代的婴儿,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在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的漫长历程中,日益排除了旧社会的残迹,表现出无限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无不溯源于希腊、印度、西亚和中国的古典时代。
城邦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并合扩大,最后形成统一的帝国。帝国统一城邦,但它不是在某一城邦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帝国与城邦联盟不同。在城邦联盟中,各城邦是独立的国家。在帝国范围内,原来的城邦和城邦联盟通过郡县化、行省化不复存在。
关于城邦发展阶段的探讨 古典时代城邦的发生发展,在苏美尔、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虽各有其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性的规律可寻。上述地区城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神话传说时代与原始民主制政治阶段:中国的尧舜禹禅让时代,雅典提秀斯改革前后,苏美尔原始文字时期至早王朝Ⅰ时期,均属于这一阶段。
②史诗时代和原始君主制政治阶段:中国的殷周时代和史诗《诗》,雅典在特洛伊战役以后和荷马史诗,苏美尔早王朝Ⅱ时期、(公元前2650~前2550)和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加》,均属于这一阶段。
③"春秋时代"与列国争霸阶段:中国的春秋时代,公元前8~前4世纪的古希腊和苏美尔·阿卡德早王朝Ⅲ时期(公元前2550~前2335)至乌尔第三王朝,均属于这一阶段。
④"战国时代"与向帝国过渡阶段:中国经过战国时代转入秦汉帝国时代;在古希腊、亚历山大帝国和各大将割据国家处于战国时代,以后转入罗马帝国时代;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古亚述和中巴比伦、中亚述是战国时代,以后转入亚述帝国时代。
关于古典时代的国家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城邦一词的古希腊文Polis有三种含意,即城市、国家和公民公社。城邦的第一个要素是城市,在一些地区远在城市出现以前就出现了国家,城邦并不是一切奴隶制国家所必经的阶段:城邦转化为帝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奴隶制城邦未必都会转化为帝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