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应仁之乱
1)  ōnin War
应仁之乱
2)  Morality of the humanity
仁义之德
3)  kind emperor
仁德之君
1.
Reviewing the whole book Chuang Tzu,we can see Yao is not regarded as a kind emperor,and the character Xuyou is not only an explanation of "Saint is nameless".
联系整部《庄子》,可以看出在书中尧并不是作为仁德之君来刻画,许由的形象也不仅是"圣人无名"的注解。
4)  virtues of benevolence
生生之仁
1.
Luo Rufang s thoughts of virtues of benevolence and innocence became a guiding principle in Tang Xianzu s political career and won him great love and respect from the people.
正是罗汝芳的“生生之仁”、“赤子之心”等论说内化为汤显祖的行为指导思想,于是他在为官从政时能施行仁政,实行人性化的政治管理,赢得百姓的爱戴。
5)  HOU Ren-zhi
侯仁之
1.
Mr.HOU Ren-zhi and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e Heritage in China——Discussion on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between the Research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Heritage;
侯仁之先生与文化遗产保护——兼谈历史地理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2.
Hou Ren-zhi——A Giant of Historical Geographer——On Hou Ren-zhi s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eography Discipline;
历史地理学巨擘侯仁之——试论侯仁之先生对地理科学的贡献
3.
The Environmental Thought in Hou Ren-zhi s Historical Geography;
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
6)  way of practicing benevolence
为仁之方
1.
Confucius said that people do not know the way of practicing benevolence,and there is no person who is devoted to fulfilling it.
在参考了多家注释之后,认为本章的章旨在于:仁之境界难至,但为仁之方易行。
补充资料:应仁之乱
      日本室町幕府末期封建领主间的内乱。亦称应仁、文明之乱。发生于应仁元年(1467)至文明九年(1477),故名。此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1449年,足利义政成为室町幕府第8代将军,他耽于酒色,不理政事,导致社会动荡,各地不断发生德政暴动,将军权力逐渐衰落,幕府实权旁落重臣和实力强大的守护大名细川胜元、山名持丰(又名山名宗全)等手中。义政早年无子,1464年以弟义视为继嗣、以细川胜元为保护人。次年其妻日野富子生子义尚,以山名持丰为保护人。二者争夺继嗣地位的斗争,使中央势力发生分裂。在守护大名各领国内,地方领主力量也不断增大,并干预守护大名的继承纠纷,因而守护大名的势力也发生分裂。以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对立为中心,中央与地方封建势力的分裂日趋激化。1467年1月18日,畠山政长和畠山义就在京都发生武装冲突,山名持丰助义就获胜。以此为导火线,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各自调集援军进入京都。细川方面有斯波义敏、畠山政长、赤松政则、京极持清等,大本营在将军驻地幕府,称东军。山名方面有斯波义廉、畠山义就、一色义直、六角高赖等,大本营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丰邸,称西军。5月26日,两军开始大战。最初东军稍强。8月,大内政弘率军2万东上京都,支援西军,10月激战于相国寺,未决胜负。此后京都地区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战乱逐渐波及地方。战争中,东军控制将军足利义政、后土御门天皇和后花园上皇,西军则控制义视和南朝的后龟山天皇之重孙,双方均以自己为正统,称对方为贼军。
  
  长期战乱极大地消耗了双方的实力。地方武士则借机扩大自己的领地,争夺领国统治权,有的甚至企图夺取守护大名的地位,在京都作战的守护大名对此深感不安,因而出现厌战情绪。1472年,两军首脑开始和谈。1473年,持丰和胜元相继死去,和谈加速进行,次年 4月一度达成和议。但因赤松政则、畠山义就和大内政弘反对,未能实现。1477年 9月,畠山义就由于领国不稳率军返回河内。大内政弘也在幕府重新承认他对周防、长门、丰前、筑前等领国的统治权后,于11月率军退出京都,战乱基本结束。应仁之乱中,京都大半化为焦土,相国寺等古建筑与许多艺术珍品遭破坏,人民备尝离乱之苦。战乱后,幕府将军、守护大名和庄园领主贵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历史进入新兴的战国大名互相混战的战国时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