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卢梭,J.-J.
1)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卢梭,J.-J.
2)  J·M·Blum
J.布卢姆
3)  Jean Rouch (1917~  )
卢什,J.
4)  Jacob Paludan (1896~1975)
帕卢丹,J.
5)  Jules Dalou (1838~1902)
达卢,J.
6)  j-j Coupling
j-j耦合
1.
The Spin Factoring for deriving Atomic Spectroscopic Terms in j-j Coupling of Equivalent Configuration;
自旋因式化法推求等价组态j-j耦合原子光谱项
2.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tomic state of j-j coupling of equivalent electrons with C language
C语言计算同科电子j-j耦合原子态
3.
The paper reports a new method deriving atomic spectroscopic terms in j-j coupling of equivalent configuration—the spin factoring.
以同科电子f2组态光谱项推求为例,提出了用自旋因式化方法推求同科电子j-j耦合光谱项的一般方法。
补充资料:卢梭,J.-J.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原籍巴黎, 生于日内瓦。父亲是钟表匠。 卢梭12岁习雕刻,因不堪其师打罚,出走巴黎、里昂等地。后在侯爵府邸服役,曾以演奏音乐为生,也作过法国驻威尼斯公使的随员。他在流浪中读了 J.洛克、 G.W.莱布尼茨、R.笛卡儿等英、法、德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习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他旅居巴黎时,又结识了哲学家D.狄德罗、┵.B.de孔迪拉克,参加撰写《百科全书》,受到进步思想的启发。
  
  卢梭痛恨封建社会。1749年,第戎学院征文,题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卢梭为文应征,痛斥了封建社会及其文化。该文列为首选。1753年,该学院又行征文,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应征,文中揭穿了社会不平等根源在于私有制度。从此卢梭专力著述。1761年出版《新爱洛绮丝》,1762年出版《民约论》和《爱弥儿》,后又撰成《忏悔录》(1782),都有很大影响。因《爱弥儿》揭露教会罪行,政府当局立即下令焚毁,并要逮捕作者。卢梭被迫奔赴瑞士、普鲁士和英国。1770年返回巴黎。1778年逝世。
  
  卢梭作为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反映的是当时"第三等级"中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他的思想是唯心主义的,认为人皆秉赋善性,如果顺任天性发展,罪恶就可消灭,社会就可得救。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人性自由发展,人人得享自由、平等。后来私有制度产生,压迫现象出现,善良天性无从保持,邪恶便笼罩人间。他呼吁社会和个人都"归于自然"。卢梭富于革命激情,也有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虽知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却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是自相矛盾的。
  
  卢梭的教育理论同样以"归于自然"为依据。他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儿》开宗明义便说:"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善的,而人滥于作为,便变为丑恶的。"他痛斥当时的教育戕害人性,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他说:"我们且以天性的最初的冲动永远是正当的,作为颠扑不破的原则。"他又说:"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非人所造成的人。"这就形成教育史上的自然主义。《爱弥儿》论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抨击造就王公贵族和达官显宦的封建教育,对于当时以培养公民为教育理想的观点,也予以抨击。他认为自然不制造王侯和士绅,培养贵族和显宦是违反天性的;人人应该按天性而生活,而公民的一切却是由社会决定的。在卢梭心目中,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既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因而身体健康,感觉灵敏,理性发达,良心畅旺,还具有从事劳动以维持生计的本领。卢梭设想的爱弥儿就是自然人,是自然主义教育培养的新型人物,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教育培养的模特儿。
  
  自然主义要求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育。因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卢梭将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长分为4期:①由初生到2.5岁是婴儿期,身体软弱,教育应以养护身体为主。② 2.5~12岁是儿童期,感觉发达,教育应以身体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③12~15岁是青年期,理性开始发达,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④15~20岁是青春期,已意识到社会关系,是实施性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时期。卢梭认为教育既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成熟的阶段,还须适应众多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这一主张对心理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卢梭对教育内容和方法,也提出了改革方案。在身体养护锻炼方面,卢梭既反对把身心对立起来,把身体当作心灵的桎梏,以致流为禁欲主义;又反对娇生惯养,以致流为溺爱放纵。在感觉训练方面,他强调感觉是知识的门户,强调通过训练而使之发达。在智育方面,卢棱反对古典主义的教学内容和教条主义教学方法。他主张让儿童通过实际活动及接触事物,从观察与探索中,受到启发诱导,获得真实的知识。他反对教师把儿童当学者看待,一味注入灌输和强迫呆读死记。他痛恨书本教育,认为儿童到 12岁尚不知书籍是什么,不要紧, 等到青年期再读书求学,教以各种知识。在德育方面,他反对教师把儿童当道德家看待,空洞地进行道德说教;反对把儿童当神学家看待,讲求礼仪和教义传诵。他要求通过培养善良习行来培养善良品德;利用自然惩戒来改正儿童的过失;从正义行动中,锻炼对罪恶社会进行斗争的意志;还要养成儿童对神的内心虔信,不流为盲目信从。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妇女教育的看法过于偏颇,他认为女子的天赋低于男子,女子教育应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妇女不能妄想作学者或社会活动家,而应擅长治家之道和讲求贞洁的妇德。
  
  卢梭批判封建教育的功绩是巨大的。以后J.H.裴斯泰洛齐、I.康德、J.B.巴泽多、J.杜威等瑞士、德、美的教育家、哲学家,都深受卢梭理论的启发;近世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但卢梭的教育理论存在着偏激性。他的性善论并不科学,因为天性只是身心发展的潜能,教育不能片面地顺应人的本能,而应依据受教育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诱导他们向社会需要的方向成长。卢梭虽反对把培养公民作为教育目标,但在1755年所写的《论政治经济学》和1772年为波兰政府所拟的振兴规划中,却主张政府必须进行公民教育。卢梭思想上的矛盾,正反映了教育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和以社会为归结点;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发达时期不注重培养公民,乃是教育上的乌托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J-群  j-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