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nochrome-glazed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单色釉瓷器
2) monochrome ceramics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明清单色釉瓷
3) colored enamel
带色瓷釉
4) colored enamel
着色瓷釉
5) ceramic colour glaze
陶瓷色釉
补充资料:明清单色釉瓷器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或一道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在瓷器的坯体上施釉后经窑火烧,呈现出美丽的色泽,即成单色釉瓷器。如釉中含有一定量的铁,经窑火烧成后呈青色,即为青釉瓷器;含有一定量的铜,经窑火烧成后呈红色,即为红釉瓷器。
明代单色釉瓷器 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有明显的进步,产品质量逐渐提高,品种日益增多。据已掌握的实物资料,约有 16 种:即白釉、红釉、蓝釉、黄釉、酱釉、青釉、仿龙泉釉、影青釉、孔雀蓝釉、孔雀绿釉、青金蓝(洒蓝)、茄皮紫、回青、瓜皮绿、仿哥釉、仿汝釉等,比文献记载的品种多。这些色釉瓷器,少数为低温烧成,多数为高温釉,说明中国的陶瓷工匠早在14~15世纪就已经掌握了许多种釉料的性能及烧制单色釉瓷器的复杂技术。因为只有配料准确,严格控制窑温,才能烧出浑然一体的单色釉瓷器。明代单色釉瓷器中著名的品种有永乐"甜白"、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弘治"娇黄"、正德"孔雀绿"等。
永乐"甜白"釉 是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经窑火烧成后白度很高,给人以"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的甜蜜之感,后世遂以"甜白"的美称命名。其足边或刻花装饰的某些部位积釉处呈冷青色,主要是因釉料中的铁成分与氧结合所致。永乐白釉瓷器胎体极薄,有的达到"半脱胎"状态,胎体通过光照可透见器身的纹饰和款识,制作工艺高超。器身饰有暗花,朴素雅洁。造型上多样化,除盘、碗外,还有大小鸡心碗、梅瓶、玉壶春瓶、罐等。1982年在景德镇发现的明代残瓷窑及御窑废品堆积处,出土有盏托、钵、烛台、烛插、花浇、折沿盘、军持、爵、鱼篓式罐、大茶壶等,多数与同期青花造型相同,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永乐"鲜红"釉、宣德"宝石红"釉 红釉瓷器初创于元代,明永乐时日臻成熟。永乐红釉瓷呈色红艳,故称"鲜红"。宣德时红色釉更加浓重,像红宝石一样瑰丽,被誉为"宝石红"。根据红色的深浅及用途,又出现有"霁红"、"祭红"、"积红"等名。
红釉与釉里红都采用氧化铜作呈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但两者的工艺过程不同。釉里红为釉下彩绘,而红釉则是在坯体上施铜红料而成,且红釉中所需的铜红料仅是釉里红料的数十分之一。铜红料对烧成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因氧化铜在高温下极易挥发,稍有差异就会出现深浅不同的色调,因而成品合格率少。遗存至今的永乐、宣德红釉传世品,一般都是经过挑选供宫廷专用的精品,十分珍贵。
永乐时期的红釉暗花高足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故宫传世品中仅有2件,为稀世珍品。1件通体施满红釉,胎体轻薄,无纹饰;另 1件碗外壁施满鲜红釉,里部施白釉划刻云龙纹饰,碗心刻一葵花,在花心内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
宣德时期的红釉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创新。其特点是在器物的口部及凸棱部位露出纯净的白釉边线,有如灯草一般,故称"灯草边"或"灯草口"。它是铜红釉在烧制过程中通过化学变化形成的,古代匠师就利用这一变化,作为瓷器的美丽装饰。如红釉菱花式洗,通体由10个花瓣组成,花瓣的间隔线凸起,全器的里外壁均满施浓郁红釉,间隔线及口边均露透明的白色釉,红白相映,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艳菱花。宣德红釉瓷器还有的加金彩装饰,更增加了单色釉瓷器的新光彩。主要造型有盘、碗、僧帽壶、菱花式洗、莲花瓣小壶、描金龙纹盘、描金龙纹碗等。1982年景德镇发现的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残瓷窑及官窑废品堆积处,出土了红釉钟式碗、暗龙纹带盖梅瓶、水仙盆、钵等,均是传世品中少见的品种。
弘治"娇黄"釉 黄釉用含铁成分较高的天然磁石赭石为着色剂,烧成温度稍高于850~900℃。此种釉瓷器在宣德时期已经烧成,但釉色不够纯净,以弘治黄釉最佳。因呈色淡而娇艳,釉面肥润莹亮,故有"娇黄"之称。由于这种黄釉瓷器是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所以也称作"浇黄"。
明代施黄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施于无釉的烧结瓷胎上,另一种是施于白釉瓷器的釉面上,传世品中大量的黄釉瓷器是后一种,但万历时期的黄釉则是直接将釉挂于坯体上。由于上釉的方法不同,所以釉的色感、质感也就不同。弘治黄釉淡雅纯正,质感好。以后各代颜色逐渐加深,万历时期尤甚,且质感较差,釉中还有极微细的丝状纹。弘治黄釉器主要造型有双耳罐、牺耳罐、盘、碗等,有的还加上金彩纹饰,增加了艺术效果。
正德"孔雀绿"釉 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色釉,釉面宛如孔雀羽毛色那样艳丽。早在汉代已出现过釉面光亮的低温铅绿釉,明代正德时期发展到了历史的高峰。它的色调翠绿、鲜艳。清《南窑笔记》称之为"法蓝、法翠"(即孔雀蓝、孔雀绿)。明代孔雀绿釉的传世品少,均为精品,器物釉面晶莹夺目,造型古朴,并附有釉下装饰,是有名的色釉瓷器品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孔雀绿釉鱼藻纹盘,是在生坯上用青花色料绘鱼藻纹,然后罩绿釉经低温烧制而成。该盘呈现出鱼在碧绿的湖泊中悠然自得之态,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此外,正德孔雀绿釉还有刻鱼藻纹大碗、刻莲瓣纹碗等,其他时代均少见。
清代单色釉瓷器 在明代单色釉瓷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据雍正末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当时御窑厂烧制的釉、彩达57种,其中大部分是单色釉瓷器。大量传世品也证实了清代单色釉瓷器既有仿古,也有创新,成就超越前代,充分体现了瓷器生产的高超技术。
康熙时期 红釉成就最卓著。由于匠师们充分掌握了铜红的还原技术,使停烧百余年的红釉瓷器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此时烧制出的红釉瓷有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均蜚声国内外。著名的"郎窑红"釉,以江西巡抚兼督陶官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其釉色鲜红,宛若宝石或初凝之牛血,因而有"宝石红"、"牛血红"之称。其特点是除釉鲜红外,釉面光亮,玻璃质感强,开细片纹,并有不规则的牛毛状丝纹。一般器物的口部多有釉的垂流现象,呈浅红、淡青或显露胎骨的粉白色、米黄色,底部有白色、米黄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青色。琢器器里多白釉,圆器多为里外均施红釉。如仿汉壶式样的郎窑红釉穿带瓶,足边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系带,造型秀美,釉色晶莹鲜艳,底部刻有乾隆皇帝乙未年赞赏郎窑时所题的七言诗句,具有典型的郎窑作品的特征。郎窑还有加金器皿,突出了华贵富丽的装饰效果。这类瓷器造型以大型陈设品为主,如琵琶尊、观音尊、凤尾尊以及各式瓶、盘、碗等。
"豇豆红"是康熙名贵红釉瓷器中的一种,釉面呈幽倩浅红色,带有绿色的斑点,酷似红豇豆色。由于红色的深浅及绿色的斑点分布在器物的不同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乳鼠皮"等称谓。它比郎窑红釉烧成难度更大,在施釉过程中需巧妙处理铜在器身各部位存在的形态,用还原焰煅烧时还要巧妙地放进一点空气,以调节氧气量,才能够使非常容易变化的铜色保持美丽的红色。如氧气超过所需要的限度,氧化部分的铜会由红变成绿斑,这原是烧制中的缺点,但被后人誉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美丽釉色。此种红釉瓷器由于烧制不易,只能在官窑中少量生产,供皇室内廷赏用。其造型有文房用品中的印盒、洗、太白尊及菊瓣瓶、萝卜瓶、柳叶瓶等。太白尊的腹部带有暗团螭纹,菊瓣瓶近底处浅浮雕菊瓣一周,萝卜瓶的颈部凸起弦纹 3道,这些都是豇豆红器中固有的装饰。
"天蓝釉"系康熙时期新创,在铁青的釉料中掺钴土矿经高温烧成。其色调犹如雨后的青天,淡雅悦目,呈色匀净。有的器身划刻精细暗花纹饰,非常优美。康熙时期的"苹果青"是青釉中的杰作,与龙泉窑的"梅子青"同样享有声誉。其器身的釉色象早熟的苹果那种青色,浑然一体,幽静雅洁,如康熙苹果青釉菊瓣瓶,即是其代表作品。
康熙时的"洒蓝釉"始烧于明代宣德时期,器表蓝釉凹凸不平,胎体厚重,划刻云龙海水纹饰。后中断 300余年,康熙时期开始复烧。康熙"洒蓝釉" 釉面平亮,洒点均匀,造型多样,根据器物的大小,瓷胎有薄有厚,大件琢器胎厚坚致,小件圆器胎薄体轻。器物装饰新颖,在洒蓝地开光内有釉上釉下彩绘,或洒蓝地描金、洒蓝地施五彩、洒蓝地描绘白色诗句等,均新颖别致。康熙时的"孔雀绿"釉与明代相比也面貌一新,釉色或浓重葱翠,或色淡而鲜艳,均开细碎片纹,玻璃质光强。造型多仿古铜器样,有尊、觚、觯等,还兼烧瓷塑人物、禽兽。器身大部刻仿古铜器纹饰,别具一格。
"茄皮紫"釉,明万历时期已烧成。呈色黑暗。康熙"茄皮紫"釉则呈色如鲜嫩茄皮色,釉面莹亮。此种釉色利用了金属锰在釉中所呈现的美丽紫色,是中国陶瓷工艺上一次成功的发明。这种釉色工艺要求较高,因为氧化锰在普通釉中呈褐色,只有在放碱分多的釉内才会出现美丽的紫色,但碱分不能过多,过多会使釉抵抗湿气的力量减少,釉易剥落。主要器型有钵缸、螭耳瓶、牺耳罐及光素盘、碗等。
康熙时期的颜色釉除以上各种外,还有胎体轻薄的淡黄、淡绿及少量的金釉、银釉、乌金釉、白釉等。
雍正时期 单色釉瓷器在仿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景德镇陶录》记载,当时官、民窑都进行仿制,以仿宋五大名窑为主,精致者多数为御器厂的产品。如仿汝釉器,天蓝釉色中带鱼子纹小开片,胎釉细腻,色泽淡雅柔和,胎体为灰中泛红褐色,颇似宋汝窑的"香灰胎",《陶成纪事碑》称为"铜骨之汝"。仿官、哥釉器,釉质莹润凝厚,釉面以"开片"作装饰,体现出官窑"冰裂"、哥窑"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胎质色黑,器物的口足部呈现"紫口铁足"状,《陶成纪事碑》称之为"铁骨大观"。仿定窑白瓷,开细小纹片,有印刻暗花装饰。仿钧窑作品,造型与釉面均逼真。仿钧窑器,如鼓钉三足洗、菱花式洗等,规格大小、釉色、底部酱釉和刻的数字号码及支钉痕等,都与真品无二致,甚至蚯蚓走泥纹也仿得逼真。
仿古中还有创新品种,如"窑变釉",即是雍正仿钧釉的新品种。此种釉中呈色剂以铜红为主,还有微量的钛、锰、铁等呈色元素。采用二次以上施釉方法,将各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釉料自然流淌相互交融,呈现出火焰状的色彩,绚丽多姿。较红者称火焰红,较蓝者称火焰青,别有情趣。"天蓝仿钧"是一种仿钧而不似钧的新品种,釉质肥厚,艳丽悦目,釉色蔚蓝中泛红,青紫交融,清人《陶雅》称为"新紫"。代表性作品如仿钧太白罈,腹部施一周紫红色的环带,色彩艳丽,青紫分明,为稀有珍品。"炉钧釉"是雍正时期创烧的仿钧釉的又一个新品种,为低温颜色釉,先将坯体经高温素烧,再施釉在低温炉火中烧成。釉面五彩缤纷,将钧红、月白、葱绿、青蓝等釉色熔融为一体,似孔雀开屏般美丽。其着色剂为铜、铁、钴等。釉中掺有粉剂,釉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纹片。"炉钧釉"中的红色较特殊,红而不艳,红中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因之常称为"高粱红"。清《南窑笔记》云"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炉钧釉"除施于景德镇瓷胎之外,有的还挂于宜兴紫砂胎上。"豆青"、"冬青"与"粉青"是仿龙泉窑繁衍出的青釉,呈色剂为氧化铁,因铁含量不同可烧制出各种不同色调的青釉瓷器。"豆青"釉色最深且浓;"冬青"色泽稍浅,青中泛绿,"粉青"色泽浅淡,青中泛粉白色。青釉器,釉面均细润坚致,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此时在铁含量及还原气氛的控制上完全可以人为掌握,改变了宋以来青釉器呈色不稳的状况,因而产量大, 造型丰富多样, 带刻划花印花装饰,工艺精细,纹饰细腻清晰,是雍正单色釉瓷器中的突出产品。
雍正时期所创的"茶叶末"釉,是中国古代结晶釉的重要品种,釉中结晶因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釉面呈色黄绿而不透明,并带有黄色的星点,颇似茶叶的细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故称"茶叶末"釉。其施釉方法为生坯挂釉,入窑经高温还原焰烧制,由于温度不同可变色调,如蟹甲青、鳝鱼青、蛇皮绿等、"铁锈花"釉,与"茶叶末"同属结晶釉范畴,釉面呈不透明的黑褐色,在黑色釉中显赤褐色的黑点,灿然发亮,其光如铁。
雍正时期还创烧了多种低温釉彩,如"淡粉"、"淡黄"、"淡绿"、"湖绿"、"瓜皮绿"、"胭脂水"、"珊瑚红"等,多数是在烧成的薄胎白釉瓷器上施釉彩熔剂,在700~900℃温度的彩炉中烘烤而成。但"瓜皮绿"是在涩胎上施釉,经炉火烧制。雍正时期还有为数不多的"仿木纹" 釉和"仿石" 釉,准确地表现了木、石的质感,说明当时颜色釉瓷器的烧造技术已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
乾隆时期 "松石绿"釉和"秋葵绿"釉,为前所未有。"松石绿"釉,釉色酷似绿松石。"秋葵绿"釉,则宛若植物的嫩芽,绿中带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施釉凝厚而不透明,表面有一层油润的光泽,并饰有印花、雕刻花装饰,多为陈设品。如松石绿釉灯笼尊,?锿庥陨恢拢獠客ㄌ宓窨毯K屏疲粤鲈谕蚯瓯烫沃希剖位碳龉ぞ福哂械湫偷墓⒊律杵返奶厣7鹿磐髟煨偷那锟逃曰ㄌ宄适ò曜矗』ㄗ笆危及阜泵芄ふ∈逼谔赜械淖髌贰4送猓∈被褂胁幌Чけ旧赵斓母髦中缕娴牡ド源善鳎绶履尽⒎轮瘛⒎率⒎鹿磐鳌⒎掠衿鳌⒎缕崞饕约胺赂髦侄参镅丈姆律缘龋加朐锏纳笙嘞瘢艘恢直普娴闹矢小?
明代单色釉瓷器 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有明显的进步,产品质量逐渐提高,品种日益增多。据已掌握的实物资料,约有 16 种:即白釉、红釉、蓝釉、黄釉、酱釉、青釉、仿龙泉釉、影青釉、孔雀蓝釉、孔雀绿釉、青金蓝(洒蓝)、茄皮紫、回青、瓜皮绿、仿哥釉、仿汝釉等,比文献记载的品种多。这些色釉瓷器,少数为低温烧成,多数为高温釉,说明中国的陶瓷工匠早在14~15世纪就已经掌握了许多种釉料的性能及烧制单色釉瓷器的复杂技术。因为只有配料准确,严格控制窑温,才能烧出浑然一体的单色釉瓷器。明代单色釉瓷器中著名的品种有永乐"甜白"、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弘治"娇黄"、正德"孔雀绿"等。
永乐"甜白"釉 是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经窑火烧成后白度很高,给人以"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的甜蜜之感,后世遂以"甜白"的美称命名。其足边或刻花装饰的某些部位积釉处呈冷青色,主要是因釉料中的铁成分与氧结合所致。永乐白釉瓷器胎体极薄,有的达到"半脱胎"状态,胎体通过光照可透见器身的纹饰和款识,制作工艺高超。器身饰有暗花,朴素雅洁。造型上多样化,除盘、碗外,还有大小鸡心碗、梅瓶、玉壶春瓶、罐等。1982年在景德镇发现的明代残瓷窑及御窑废品堆积处,出土有盏托、钵、烛台、烛插、花浇、折沿盘、军持、爵、鱼篓式罐、大茶壶等,多数与同期青花造型相同,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永乐"鲜红"釉、宣德"宝石红"釉 红釉瓷器初创于元代,明永乐时日臻成熟。永乐红釉瓷呈色红艳,故称"鲜红"。宣德时红色釉更加浓重,像红宝石一样瑰丽,被誉为"宝石红"。根据红色的深浅及用途,又出现有"霁红"、"祭红"、"积红"等名。
红釉与釉里红都采用氧化铜作呈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但两者的工艺过程不同。釉里红为釉下彩绘,而红釉则是在坯体上施铜红料而成,且红釉中所需的铜红料仅是釉里红料的数十分之一。铜红料对烧成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因氧化铜在高温下极易挥发,稍有差异就会出现深浅不同的色调,因而成品合格率少。遗存至今的永乐、宣德红釉传世品,一般都是经过挑选供宫廷专用的精品,十分珍贵。
永乐时期的红釉暗花高足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故宫传世品中仅有2件,为稀世珍品。1件通体施满红釉,胎体轻薄,无纹饰;另 1件碗外壁施满鲜红釉,里部施白釉划刻云龙纹饰,碗心刻一葵花,在花心内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
宣德时期的红釉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创新。其特点是在器物的口部及凸棱部位露出纯净的白釉边线,有如灯草一般,故称"灯草边"或"灯草口"。它是铜红釉在烧制过程中通过化学变化形成的,古代匠师就利用这一变化,作为瓷器的美丽装饰。如红釉菱花式洗,通体由10个花瓣组成,花瓣的间隔线凸起,全器的里外壁均满施浓郁红釉,间隔线及口边均露透明的白色釉,红白相映,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艳菱花。宣德红釉瓷器还有的加金彩装饰,更增加了单色釉瓷器的新光彩。主要造型有盘、碗、僧帽壶、菱花式洗、莲花瓣小壶、描金龙纹盘、描金龙纹碗等。1982年景德镇发现的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残瓷窑及官窑废品堆积处,出土了红釉钟式碗、暗龙纹带盖梅瓶、水仙盆、钵等,均是传世品中少见的品种。
弘治"娇黄"釉 黄釉用含铁成分较高的天然磁石赭石为着色剂,烧成温度稍高于850~900℃。此种釉瓷器在宣德时期已经烧成,但釉色不够纯净,以弘治黄釉最佳。因呈色淡而娇艳,釉面肥润莹亮,故有"娇黄"之称。由于这种黄釉瓷器是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所以也称作"浇黄"。
明代施黄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施于无釉的烧结瓷胎上,另一种是施于白釉瓷器的釉面上,传世品中大量的黄釉瓷器是后一种,但万历时期的黄釉则是直接将釉挂于坯体上。由于上釉的方法不同,所以釉的色感、质感也就不同。弘治黄釉淡雅纯正,质感好。以后各代颜色逐渐加深,万历时期尤甚,且质感较差,釉中还有极微细的丝状纹。弘治黄釉器主要造型有双耳罐、牺耳罐、盘、碗等,有的还加上金彩纹饰,增加了艺术效果。
正德"孔雀绿"釉 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色釉,釉面宛如孔雀羽毛色那样艳丽。早在汉代已出现过釉面光亮的低温铅绿釉,明代正德时期发展到了历史的高峰。它的色调翠绿、鲜艳。清《南窑笔记》称之为"法蓝、法翠"(即孔雀蓝、孔雀绿)。明代孔雀绿釉的传世品少,均为精品,器物釉面晶莹夺目,造型古朴,并附有釉下装饰,是有名的色釉瓷器品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孔雀绿釉鱼藻纹盘,是在生坯上用青花色料绘鱼藻纹,然后罩绿釉经低温烧制而成。该盘呈现出鱼在碧绿的湖泊中悠然自得之态,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此外,正德孔雀绿釉还有刻鱼藻纹大碗、刻莲瓣纹碗等,其他时代均少见。
清代单色釉瓷器 在明代单色釉瓷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据雍正末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当时御窑厂烧制的釉、彩达57种,其中大部分是单色釉瓷器。大量传世品也证实了清代单色釉瓷器既有仿古,也有创新,成就超越前代,充分体现了瓷器生产的高超技术。
康熙时期 红釉成就最卓著。由于匠师们充分掌握了铜红的还原技术,使停烧百余年的红釉瓷器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此时烧制出的红釉瓷有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均蜚声国内外。著名的"郎窑红"釉,以江西巡抚兼督陶官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其釉色鲜红,宛若宝石或初凝之牛血,因而有"宝石红"、"牛血红"之称。其特点是除釉鲜红外,釉面光亮,玻璃质感强,开细片纹,并有不规则的牛毛状丝纹。一般器物的口部多有釉的垂流现象,呈浅红、淡青或显露胎骨的粉白色、米黄色,底部有白色、米黄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青色。琢器器里多白釉,圆器多为里外均施红釉。如仿汉壶式样的郎窑红釉穿带瓶,足边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系带,造型秀美,釉色晶莹鲜艳,底部刻有乾隆皇帝乙未年赞赏郎窑时所题的七言诗句,具有典型的郎窑作品的特征。郎窑还有加金器皿,突出了华贵富丽的装饰效果。这类瓷器造型以大型陈设品为主,如琵琶尊、观音尊、凤尾尊以及各式瓶、盘、碗等。
"豇豆红"是康熙名贵红釉瓷器中的一种,釉面呈幽倩浅红色,带有绿色的斑点,酷似红豇豆色。由于红色的深浅及绿色的斑点分布在器物的不同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乳鼠皮"等称谓。它比郎窑红釉烧成难度更大,在施釉过程中需巧妙处理铜在器身各部位存在的形态,用还原焰煅烧时还要巧妙地放进一点空气,以调节氧气量,才能够使非常容易变化的铜色保持美丽的红色。如氧气超过所需要的限度,氧化部分的铜会由红变成绿斑,这原是烧制中的缺点,但被后人誉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美丽釉色。此种红釉瓷器由于烧制不易,只能在官窑中少量生产,供皇室内廷赏用。其造型有文房用品中的印盒、洗、太白尊及菊瓣瓶、萝卜瓶、柳叶瓶等。太白尊的腹部带有暗团螭纹,菊瓣瓶近底处浅浮雕菊瓣一周,萝卜瓶的颈部凸起弦纹 3道,这些都是豇豆红器中固有的装饰。
"天蓝釉"系康熙时期新创,在铁青的釉料中掺钴土矿经高温烧成。其色调犹如雨后的青天,淡雅悦目,呈色匀净。有的器身划刻精细暗花纹饰,非常优美。康熙时期的"苹果青"是青釉中的杰作,与龙泉窑的"梅子青"同样享有声誉。其器身的釉色象早熟的苹果那种青色,浑然一体,幽静雅洁,如康熙苹果青釉菊瓣瓶,即是其代表作品。
康熙时的"洒蓝釉"始烧于明代宣德时期,器表蓝釉凹凸不平,胎体厚重,划刻云龙海水纹饰。后中断 300余年,康熙时期开始复烧。康熙"洒蓝釉" 釉面平亮,洒点均匀,造型多样,根据器物的大小,瓷胎有薄有厚,大件琢器胎厚坚致,小件圆器胎薄体轻。器物装饰新颖,在洒蓝地开光内有釉上釉下彩绘,或洒蓝地描金、洒蓝地施五彩、洒蓝地描绘白色诗句等,均新颖别致。康熙时的"孔雀绿"釉与明代相比也面貌一新,釉色或浓重葱翠,或色淡而鲜艳,均开细碎片纹,玻璃质光强。造型多仿古铜器样,有尊、觚、觯等,还兼烧瓷塑人物、禽兽。器身大部刻仿古铜器纹饰,别具一格。
"茄皮紫"釉,明万历时期已烧成。呈色黑暗。康熙"茄皮紫"釉则呈色如鲜嫩茄皮色,釉面莹亮。此种釉色利用了金属锰在釉中所呈现的美丽紫色,是中国陶瓷工艺上一次成功的发明。这种釉色工艺要求较高,因为氧化锰在普通釉中呈褐色,只有在放碱分多的釉内才会出现美丽的紫色,但碱分不能过多,过多会使釉抵抗湿气的力量减少,釉易剥落。主要器型有钵缸、螭耳瓶、牺耳罐及光素盘、碗等。
康熙时期的颜色釉除以上各种外,还有胎体轻薄的淡黄、淡绿及少量的金釉、银釉、乌金釉、白釉等。
雍正时期 单色釉瓷器在仿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景德镇陶录》记载,当时官、民窑都进行仿制,以仿宋五大名窑为主,精致者多数为御器厂的产品。如仿汝釉器,天蓝釉色中带鱼子纹小开片,胎釉细腻,色泽淡雅柔和,胎体为灰中泛红褐色,颇似宋汝窑的"香灰胎",《陶成纪事碑》称为"铜骨之汝"。仿官、哥釉器,釉质莹润凝厚,釉面以"开片"作装饰,体现出官窑"冰裂"、哥窑"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胎质色黑,器物的口足部呈现"紫口铁足"状,《陶成纪事碑》称之为"铁骨大观"。仿定窑白瓷,开细小纹片,有印刻暗花装饰。仿钧窑作品,造型与釉面均逼真。仿钧窑器,如鼓钉三足洗、菱花式洗等,规格大小、釉色、底部酱釉和刻的数字号码及支钉痕等,都与真品无二致,甚至蚯蚓走泥纹也仿得逼真。
仿古中还有创新品种,如"窑变釉",即是雍正仿钧釉的新品种。此种釉中呈色剂以铜红为主,还有微量的钛、锰、铁等呈色元素。采用二次以上施釉方法,将各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釉料自然流淌相互交融,呈现出火焰状的色彩,绚丽多姿。较红者称火焰红,较蓝者称火焰青,别有情趣。"天蓝仿钧"是一种仿钧而不似钧的新品种,釉质肥厚,艳丽悦目,釉色蔚蓝中泛红,青紫交融,清人《陶雅》称为"新紫"。代表性作品如仿钧太白罈,腹部施一周紫红色的环带,色彩艳丽,青紫分明,为稀有珍品。"炉钧釉"是雍正时期创烧的仿钧釉的又一个新品种,为低温颜色釉,先将坯体经高温素烧,再施釉在低温炉火中烧成。釉面五彩缤纷,将钧红、月白、葱绿、青蓝等釉色熔融为一体,似孔雀开屏般美丽。其着色剂为铜、铁、钴等。釉中掺有粉剂,釉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纹片。"炉钧釉"中的红色较特殊,红而不艳,红中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因之常称为"高粱红"。清《南窑笔记》云"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炉钧釉"除施于景德镇瓷胎之外,有的还挂于宜兴紫砂胎上。"豆青"、"冬青"与"粉青"是仿龙泉窑繁衍出的青釉,呈色剂为氧化铁,因铁含量不同可烧制出各种不同色调的青釉瓷器。"豆青"釉色最深且浓;"冬青"色泽稍浅,青中泛绿,"粉青"色泽浅淡,青中泛粉白色。青釉器,釉面均细润坚致,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此时在铁含量及还原气氛的控制上完全可以人为掌握,改变了宋以来青釉器呈色不稳的状况,因而产量大, 造型丰富多样, 带刻划花印花装饰,工艺精细,纹饰细腻清晰,是雍正单色釉瓷器中的突出产品。
雍正时期所创的"茶叶末"釉,是中国古代结晶釉的重要品种,釉中结晶因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釉面呈色黄绿而不透明,并带有黄色的星点,颇似茶叶的细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故称"茶叶末"釉。其施釉方法为生坯挂釉,入窑经高温还原焰烧制,由于温度不同可变色调,如蟹甲青、鳝鱼青、蛇皮绿等、"铁锈花"釉,与"茶叶末"同属结晶釉范畴,釉面呈不透明的黑褐色,在黑色釉中显赤褐色的黑点,灿然发亮,其光如铁。
雍正时期还创烧了多种低温釉彩,如"淡粉"、"淡黄"、"淡绿"、"湖绿"、"瓜皮绿"、"胭脂水"、"珊瑚红"等,多数是在烧成的薄胎白釉瓷器上施釉彩熔剂,在700~900℃温度的彩炉中烘烤而成。但"瓜皮绿"是在涩胎上施釉,经炉火烧制。雍正时期还有为数不多的"仿木纹" 釉和"仿石" 釉,准确地表现了木、石的质感,说明当时颜色釉瓷器的烧造技术已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
乾隆时期 "松石绿"釉和"秋葵绿"釉,为前所未有。"松石绿"釉,釉色酷似绿松石。"秋葵绿"釉,则宛若植物的嫩芽,绿中带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施釉凝厚而不透明,表面有一层油润的光泽,并饰有印花、雕刻花装饰,多为陈设品。如松石绿釉灯笼尊,?锿庥陨恢拢獠客ㄌ宓窨毯K屏疲粤鲈谕蚯瓯烫沃希剖位碳龉ぞ福哂械湫偷墓⒊律杵返奶厣7鹿磐髟煨偷那锟逃曰ㄌ宄适ò曜矗』ㄗ笆危及阜泵芄ふ∈逼谔赜械淖髌贰4送猓∈被褂胁幌Чけ旧赵斓母髦中缕娴牡ド源善鳎绶履尽⒎轮瘛⒎率⒎鹿磐鳌⒎掠衿鳌⒎缕崞饕约胺赂髦侄参镅丈姆律缘龋加朐锏纳笙嘞瘢艘恢直普娴闹矢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