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北宋金银书《妙法莲华经》卷
1)  Scrolls of Lotus Sutra Written in Gold and Silver, Northern Song Dynasty
北宋金银书《妙法莲华经》卷
2)  Miaofalianhuajing
妙法莲华经卷
1.
The restoration of the Miaofalianhuajing of Tang dynasty collected by Henan Museum drew the lessons from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aper cultural relic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and us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在对河南博物院藏唐代《妙法莲华经卷》的修复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在纸质品文物保护方面的一些经验,结合中国传统的古旧书画揭裱修复技术,对经卷进行了现代科学手段与传统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修复工程,较为合理修复了这件珍贵纸质文物。
3)  Calligraph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北宋书法
4)  the"Yun"Theory in Calligraph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北宋书法韵论
5)  The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北宋书院
6)  calligraphy of Five Dynasties,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ies
五代-宋-辽-金书法
补充资料:北宋金银书《妙法莲华经》卷
      北宋庆历四年 (1044) 金银书写绘制的《妙法莲华经》。明洪熙元年(1425)修补重装。卷六为山东省胶县博物馆旧藏,卷一、二、三、四、五、七为山东省即墨县博物馆旧藏。
  
  《妙法莲华经》又称《法华经》,是佛教大乘派的经典之一,后秦鸠摩罗什译。全经共二十八品七卷;卷轴装。每卷长1100厘米,高31厘米。每卷用纸16.5~25张不等。各卷卷前均有金银泥绘经变画,每幅用纸 3张。部分经纸有银丝栏,框高22.5~23厘米。经文也用金银泥书写,楷书,每纸书写26~33行,每行16~20字不等。凡经名、菩萨、佛、如来、世尊诸佛等名皆为金书。每卷经文开端右上角书经名及序次,下书"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每卷有供养人像及题记。
  
  第五卷有金书题记五行"果州西充县抱戴里弟子何子芝与同寿女弟子陈氏、长男文用、次男文祚、小男文一同造此经,愿长保安吉供养亡过母亲杨氏"。第七卷卷尾有银书"庆历四年太岁甲申十二月戊子朔五日壬辰弟子何子芝造此经一部谨记"题记三行。其后又有金书"大明洪熙元年孟秋吉旦善人葛福诚重修补造毕"题记一行。知为北宋庆历四年果州西充县(今四川省西充县)人何子芝出资造此经,经明洪熙元年葛福诚修补重装。
  
  各卷经变画的内容,一般包括如来说法图、护法神像、经变画、供养人像等。各幅画面均有文字榜题,以简练的文字说明画的内容。经变画内容与该卷各品经文内容相应。如来说法图,皆如来居中,并绘梵王帝释、天王、菩萨、比丘弟子等。其中如来、梵王、天王、菩萨皆为金面,余为银面,各卷基本相同。
  
  现今所见中国唐代及其以前的写经皆为纸本墨笔书写, 北宋时期用金银字书写的经卷亦极为罕见, 这部《妙法莲华经》书体为颜柳风格,文字工整严谨,字体优美,为宋代书法艺术之精品。其卷首的经变画,画风沿袭了唐代画家吴道子开创的"吴家样"风格,具有唐代佛教内容卷轴画的艺术传统。它为研究中国美术史、书法史、宗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