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n.火;火灾,失火;炉火 vi.开火 vt.放(枪)
1)  fire [英]['faɪə(r)]  [美][faɪr]
n.火;火灾,失火;炉火 vi.开火 vt.放(枪)
2)  touch-off
放火火灾
3)  incendiarysuspicious fire
放火放火嫌疑火灾
4)  fire [英]['faɪə(r)]  [美][faɪr]
火炉火失火生火点火
5)  sparkle [英]['spɑ:kl]  [美]['spɑrkḷ]
vi.发火花,发泡;vt.使闪耀;n.火花,活力
6)  flame [英][fleɪm]  [美][flem]
n.火焰,光辉;vi.发火焰,爆发;vt.用火焰传送,点燃
补充资料:火枪


火枪
fire-lance

huoqiQng火枪(fire一1阶ce)中国古代用竹或纸做枪筒的管形火器。见于史书记载的主要制品有长竹杆火枪、飞火枪与突火枪。 南宋绍兴二年(1132),陈规守德安府(今湖北安陆)时,“以火袍药造下长竹杆火枪二十余条,1一皆用两人共持一条”(《守城录))),以为守城之用。是年八月,在敌军用大型攻城器械天桥猛攻城垣时,陈规命“六十人持火枪自西门出,焚天桥,以火牛助之”(《宋史·陈规传))),敌人败去。陈规因此被后人视为管形火器的发明者。 南宋绍定五年(12犯),金军在守开封时使用了飞火枪,其制是以16层纸卷成筒,长2尺(约合0.62米)许,内装火药与铁滓、磁末等,再绑于枪锋之后,“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损”(《金史·蒲察官奴传》)。次年,金哀宗率忠孝军退守归德(今河南商丘南),蒙古军跟踪追击而至。忠孝军主将蒲察官奴命450名士兵组成火枪队,夜袭蒙古军驻地,飞火枪齐喷火焰,蒙古军毫无防备,纷纷溃逃,溺水死者甚众。飞火枪枪小而轻,便于单兵携带使用,既可喷射火焰烧灼1丈多远的敌军,又可以枪锋刺敌,是中国第一次装备集群士兵作战的两用火枪。 南宋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今安徽寿县)有人创制了一种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案,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突发出,如袍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宋史·兵志》)。从突火枪的构造与发射过程可知,它已具备了管形射击火器的3个要素:枪筒、火药、子案(最早的弹丸)。枪筒是装填火药与子案的必要条件,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力能将子案射出枪筒,产生击杀作用。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发射弹丸的管形射击火器,堪称世界枪炮的始字比 火枪的不断创新,表明l一I.国的火器从初级燃烧性火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为金属管形射击火器一一火锐的创制和使用,奠定了基础。(王兆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