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香港礼宾府
1)  Government House
香港礼宾府
2)  Hong Kong government
香港政府
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ong Kong government s appropriation strateg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香港政府的大学拨款战略及其启示
3)  the rite of reception to guest
宾礼
4)  the 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区政府
1.
Despite the fact that Hong Kong has been facing some difficulties in he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HKSAR government s policie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er goals of sci-tech development were objectively and necessarily adopted.
尽管香港在经济转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但香港特区政府所制定的科技政策和发展目标具有它的客观依据和必要性。
5)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香港政府宪报
6)  Hong Kong institutions
香港政府机构
补充资料:香港礼宾府
香港礼宾府
香港礼宾府

香港礼宾府是香港特区政府接待来宾的场所,特区政府的一些重要典礼亦於这里举行。礼宾府位於香港岛中环半山上亚厘毕道,前身是港英时期的香港总督府(简称港督府),现已成为香港特首的官邸。

歷史

香港礼宾府前身为香港总督府,建於1851年,歷时4年竣工。1891年於东面扩建新翼,即今日之宴会厅。1941年至1945年日佔期间,依然以礼宾府作为港日政府的总督府,於英治期间的28位港督有25位均在里面居住。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原来打算将港督府更名为特首府,作为新任特首的官邸,但据说由於担心英国在府内留下间谍装置,因此当时新任特首拒绝以此为官邸。就此前港英的港督府命名出现了问题。最初政府称之为「前港督府」,後经政府专家讨论後,建议将建筑物更名为「紫芦」,取意自建筑物上呈深紫啡色的屋顶。後来由於此名与香港的一些建筑物重名,加上社会普遍不认同,使得「紫芦」一名最终没被採用,而改称为「礼宾府」。

2005年董建华宣佈辞职,新任特首曾荫权宣佈将以礼宾府作官邸,并花费1450万港元进行维修工程,包括改良电力、电讯网络和影音系统,以及建造一个锦鲤鱼池,以迎接曾荫权的入住。2006年1月12日,曾荫权与太太正式迁入礼宾府居住,1月16日起,特首及特首办公室将从政府总部迁至礼宾府办公,回復殖民地时期的安排。特首入住後,「礼宾府」的名称将维持不变。

建筑

香港礼宾府属英国乔治时代建筑,具有浓厚的殖民地风格,在英式建筑上引入了适合亚热带地区的大型窗户和阳台。於落成後歷任香港管治者一直有对该建筑进行加建和修改,并对原建筑多作改动,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日佔期间由日本工程师藤村正一在中央加建一座塔楼,屋顶亦由欧洲式改为日本式。

於现任特首曾荫权宣佈将以礼宾府为官邸後,该建筑再一次进行了修建,其中包括加建一个小鱼池以饲养曾荫权心爱的锦鲤。

香港礼宾府现在是香港的法定古蹟。

活动

香港礼宾府除了可作为香港特首的官邸外,还是特区政府官式接见国家元首、外国政要、重要来宾的场所。特区政府的一些重要仪式也於礼宾府内举行,例如每年的授勋仪式、香港运动员出战奥运会的授旗仪式等。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与迪士尼公司正式宣佈兴建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发佈会亦於府内举行。

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礼宾府开始接受其他组织机构借用的申请,其中最早的是由香港电台在当时港督府内举行音乐会。现今礼宾府每月均会预留三个星期五供慈善、非牟利或公共团体申请借用,举办对公众有益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必须要符合礼宾府的独特地位。

香港礼宾府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举行开放日,最初每年一次,现今已增至每年六次,其中一次在三、四月间府内杜鹃花盛开时举行。然而并非整个礼宾府均作开放。开放日的门券收益多数会捐款作慈善用途。

此外,礼宾府是香港常见的游行示威地点,尤其是过去作为港督府时,很多游行示威活动都会以港督府为终点站。一般来说游行队伍由天星码头或皇后像广场开步,至港督府的下亚厘毕道的侧门止,并於这里发表声明,而警方则派人於此接收示威人士的请愿信。然而在前任特首董建华执政期间,由於他并非住在礼宾府内,因此游行队伍多改以中环政府总部为终点站。

於六七暴动期间,港督府曾受到左派的冲击,示威者於府外张贴大量大字报并高喊反对港英政权的口号的景象,是该年代香港人最鲜明的集体回忆之一。

传说

关於礼宾府的建筑民间一直有各种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指礼宾府有一条秘密的地下通道可连接中环的汇丰银行总部和金钟的添马舰海军基地(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大厦)。事实上这是一条二战时用作防空的地道,於1940年11月兴建,通往当时的布政司署,其长度比传言中的短。通道的入口原设计在礼宾府的花园,但当时的港督葛量洪对这个设计不满意,遂将地道入口改在地牢的一个储物室内。

另一个著名的传说指於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过渡期间中英两国曾进行一次风水斗法,中方於中环兴建呈尖角状的香港中银大厦,其中一个角尖即正对著港督府。港督府就此请风水专家看风水,最後决定在港督府花园面向中国银行大厦的方向种上柳树挡刹。此外亦有传说指当年要兴建港督府时曾有风水高人指点,选择於背靠山脉面向海港的现址兴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