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peline-connected
用管线连接的
2) associated line
连接管线
3) connections for nozzles and attachments
用于接管和附件的连接
5) Pipe connections openings for
管子的连接,用于开孔
6) jointing sleeve
连接[用]套管
补充资料:管
管 中国吹奏气鸣乐器。竖吹。俗称管子。古代曾称筚篥、篥等,皆为龟兹语的音译。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原。南北朝时已有大筚篥、小筚篥、桃皮筚篥、柳皮筚篥和双筚篥等数种。所谓桃皮和柳皮,是指制作管子的材料。隋、唐时期筚篥盛行,在宫廷的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广泛应用,在民间也用于独奏。宋代,筚篥在教坊中自成一部,常用于独奏或乐队的领奏,是杂剧、缠达音乐伴奏中的主要乐器,称作头管。明代,管子的制作材料由竹管改为乌木,并开始用于寺院音乐中。清代以后,广泛流行于民间,形制发展为今通用的8孔管。 管的构造由管哨、侵子、管身3部分组成。管哨用芦苇制作,不用侵子而直接插入圆柱形并开有音孔的管身上端。发音较高。大管哨用芦竹制作,插入侵子,或外裹软木以代替侵子,再插入管身。发音较低。侵子用薄铜片制成。管身用长茎竹或硬质木料制作,开8个音孔(前7后1)。根据管身的粗细、长短和外形,管分为小管、中管、大管、双管和加键管数种。小管又称高音管,管身细而短,发音高亢尖锐。音域为a1~c4。次高音管的音域为e1~a3。中管比高音管低1个八度,声音圆润明亮。大管又称低音管,管身粗而长,比中音管低1个八度,音色低沉、宏亮。双管为音孔开列相同的两支并列捆扎在一起的管子,清代已使用,现流行于东北、华北地区,音色深沉而柔美。加键管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改革品种,能准确奏出半音,转调方便,适用于现代音乐创作的需要。
管的音色独特。低沉柔和时有呜咽之声,高亢强烈时又有振撼之力,在北方民间音乐如河北吹歌、晋北鼓乐、西安鼓乐及北京智化寺音乐、河南大相国寺音乐中广泛应用,在南方的浙东锣鼓、福州十番乐中也有应用。代表曲目有《万年欢》、《柳青娘》、《放驴》、《江河水》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