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enter,stor-and-forward switching
储存及前向交换中心
2) 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center
存储转发交换中心
3) Argonne code center exchange and storage system ACCESS
阿戈尼代码中心交换机和存储系统
4) storage and exchange
存储交换
1.
Measured data storage and exchange technology based on FPGA;
基于FPGA的测量数据存储交换技术
5) Storage Exchange
储存交换
6) 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center
存转交换中心
补充资料:存储程序控制电子交换机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交换机,简称程控电子交换机。这种制式把传统的"布线逻辑控制"进化为"存储程序逻辑控制",可用于电话和非电话通信业务。
简史 1945年人们就开始对程序控制交换技术进行探索。1955年,首次进行样机试验。1960年,完成商用试验。1965年,正式开始设局商用。早期进入通信网使用的各种程控电子交换机的机型,几乎都是按模拟话路(传送模拟信号)进行交换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以及程控交换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程控电子交换机发展成为全数字型,注重应用微处理机,硬件和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增强对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以下简称ISDN)的适应和兼容能力,引用反映程控交换特点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编写绝大部分源程序。
组成 程控电子交换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整机各部分有形的设备和实物的总称,软件是程序和数据的总称。
硬件 包括:①处理机系统(即控制系统)的硬件,其中有按一定控制方式配置的处理机或微处理机(每个处理机均有它自己的运算和控制电路,即所谓中央处理单元)、总线系统、对受控系统的接口电路和控制系统内部的接口电路,以及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内存储器(一些功能较强的微处理机,实为单片中央处理单元,使用时要加配内存)。②话路系统的硬件,其中有交换接续网络、对通信网的各种接口配合电路和对处理机系统的接口电路等。话路系统为通信提供信道,它按模拟话路或数字时分话路(时隙)为单位进行交换。应用于ISDN中的程控电子交换机,将既可实现单时隙交换又能实现多时隙交换。③输入输出系统(也称计算机外围)的硬件电路、接口电路及其外围设备。外围设备有磁带机、磁盘机、电传打字机、带键盘的可视显示单元和宽行打印机等。由外围设备把信息送往处理机系统称输入,反之称输出。
软件 包括:①程序,其中含有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程序两大部分。应用程序的基本内容有呼叫处理程序、运行管理程序(如设备状态管理、路由管理、话?窀汉晒芾淼瘸绦颍⒏髦志旨浣涌谂浜铣绦颉⑽こ绦颍òǘ曰奥废低车奈ず筒馐猿绦颉⒍源砘低车墓收霞觳狻⒐收洗砗驼锒隙ㄎ怀绦蛞约岸允淙胧涑鱿低车奈こ绦颍┖推渌τ贸绦颍ㄈ缂品殉绦虻龋2僮飨低车某绦蚴嵌杂τ贸绦蚱鹱胖г凸芾碜饔玫某绦颍饕凶试垂芾怼⒐芾砣砑?橹涞耐ㄐ拧⒆饕档鞫群椭葱泄芾怼⒅匦缕舳椭匦伦叭牍芾怼⒍源砘低车墓汉煽刂啤⑹奔浼嗍拥瘸绦颉C恐殖绦颍邢嘤Φ某绦蚵呒褪邮导市枰柚玫某绦虺Jㄔ闯绦蛑谐S梅懦J谀康某绦蛑斜桓持党晌潭ㄊ荩"谑荩渲猩婕坝没莺途质?,它们都可借助于"人-机"对话的命令指定和修改参数值,因而是可变数据(也称半固定数据),如当某市话网的用户号码位长由6位制升位为7位制时,或进行局间中继网路的调整时,都只涉及修改有关的局数据,不涉及修改程序。
近代程控电子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已实现模块化,即可由积木式的模块组成整机。任一模块都有确定的功能。实用化的模块可分为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兼含硬件、软件的模块。模块之间,彼此相对独立,靠"接口"建立联系。"接口"有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之分。硬件接口由硬件电路实施电气上的配合,软件接口由软件信号(或称软件信息)实现程序逻辑上的衔接和信息传送上的关联。只要合理设计接口方案,对任一模块的改进和改错,都将只涉及局部,不牵动整体,这样,可以使整机在组成上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分类 话路系统的特征和处理机系统的特征,常被作为程控电子交换机分类的依据。按话路系统特征可分:①数字型。数字话路通常采用脉码调制方式(DCM),每话路的标准码率为64千比特/秒。数字型的交换接续网络,具有一定的组群,内含PCM时分复用总线以及相应的时分级"T"(进行时隙交换)和空分级"S"(进行总线交换以及总线内的时隙交换),典型的组群有T-S-T、T-S-S-T以及S-S-(S)-(S)等。②模拟型。模拟话路中传递的是模拟信号,其话路交换方式包括实线空分交换以及脉幅调制(PAM)的时分交换。模拟型程控电子交换机现已趋于淘汰。
按处理机系统的特征分类则有:①采用集中控制的"一级处理",系统中仅含有中央处理机。这是一种早期的系统结构。②采用分级控制的"两级处理",它由中央处理级和外围处理级(也称区域处理级)组成,两级之间采用功能分担。③取消中央处理机,采用分散控制的分级处理(可含2~3级结构层次),级间的功能按系统结构层次分工,分别实施终端的或系统的功能。各级各控制单元,全都采用微处理机。这种分散控制的突出优点是大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特点 程控电子交换机的特点有:①接续速度快。②大量节省机房面积。在装机容量相同的前提下,数字型程控电子交换机的机房一般只及纵横制机房面积的七分之一至十分之一。③性能灵活、多样,方便用户。例如,用户在某程控局局界内搬迁,可不必改号;能灵便地向用户提供缩位拨号、热线(免拨号接通)、免打扰、转移呼叫、遇忙转移、自动回叫、记存呼叫、闹钟服务、缺席服务、询问呼叫和三方通话等服务;并有潜力满足通信业务多样化的要求。④对于通信网的网路环境适应性强。⑤显著地减少维护工作量。⑥有利于在通信网内建立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维护中心、网路管理中心等设施。⑦能灵活地布设远端用户集线器。⑧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费用有着大幅度下降的前景,其生命力将日益增强。⑨能接入通信网使用的程控电子交换机,都需要解决一整套的支援手段。例如,由软件中心提供软件生成支援,修理中心提供硬件修理支援,各级备件库提供备件支援,各级维护中心提供维护指导支援,资料文件中心提供书面资料支援,培训中心提供培训和轮训支援等等。⑩程控电子交换机通过装入程序而具有智能。
应用场合 通过选配应用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程控电子交换机可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例如,可用来装备国际程控接口局、国内程控长话局、程控市话汇接局以及程控市话局和远端用户集线器等。新一代的数字型程控电子交换机,将能在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中布点建局。
程控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程控电子交换机,即使硬件完好、电源正常和外线良好,机器仍不能工作。唯有在装入正确的程序和数据之后,处理机才能投入工作,整机才具备活力。
程序和程控 装入机器中的程序,是机器能够识别和懂得的一系列机器码,即机器指令序列。不同功能的程序,具有不同的程序逻辑控制功能。程序逻辑是程序员思维逻辑的写照,所以程控电子交换机能按人的设计意图去执行各种控制功能,完成电话接续等任务。存放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其每条机器指令均有一个确定的地址,据以进行写入或读出。装入程序的过程,就是把程序中含有的机器指令序列按指令的地址逐条地写入程序存储器中存放起来。执行程序的过程,则是从程序存储器中找出存放所需程序段的首址(即起始地址),并依次逐条执行该程序段中的每条指令。这种按事先存储起来的程序逻辑实施控制,即是"存储程序逻辑控制"。
状态和状态迁移 又称状态转移。对于实现主、被叫用户之间的通信来说,话路系统受处理机的控制而动作,因而它是受控系统。但是,话路系统必须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通话中发生的情况向处理机系统提供情况或提出接续处理的要求,才能使处理机系统得知"发生了什么情况"或"提出了什么要求",据以判断"下一步该怎么办"。否则,无从实施控制。话路系统提供的情况或提出的要求,是以状态和状态迁移来表达的。状态,指的是相对稳定的接续状态,包括主、被叫用户的各种接续状态,以及局间中继线的各种接续状态。从一种相对稳定的接续状态转变到另一种逻辑关联的相对稳定的接续状态,即是状态迁移,表示话路系统中发生了某种"事件",有待处理机系统加以处理。
作业和作业调度 作业是一种"程序执行单位",它具有确定的逻辑功能,并可表示执行缓急程度的优先级。例如,为处理话路系统发生的"事件"而调用的作业,属于呼叫处理级别的优先级,它低于处理机之间通信的优先级,但高于例测程序各作业的优先级。当处理机系统发生故障而调用维护程序中的作业时,则居于最高优先级。对于作业的调度,是由操作系统来掌管的,优先处理优先级较高的作业;在同一优先级中,则按该优先级的作业缓冲寄存器中的作业排队次序处理。
电话交换的分时实时多重处理 程控电子交换机拥有成千上万个用户和许多局间中继线,当处理机系统按电话通信业务的特点对话路系统发生的"事件"进行处理时,要求响应快(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否则,将可能丢失信息),因此,处理机系统在进行呼叫处理时,就要采取类似于"话务员交叉操作"那样的"分时实时多重处理"。就是说,正当处理机繁忙地处理许许多多呼叫时,不同的瞬间可分别为不同的用户工作(调用所需的作业)。对于其中某一接续来说,它受到的处理在时间上是间歇的,但前后调用的作业在逻辑上是衔接的,只要把呼叫处理程序的逻辑流程中涉及的作业依次执行,即可建立所需的接续。
呼叫处理 呼叫处理程序由若干软件模块组成,每一软件模块又含有一定数量的作业。典型的作业有:主叫用户摘机后的主叫用户类别分析、选占按钮信号接收器处理、选占软记发器处理、发送拨音号处理、收存第一位号码处理、收存下一位号码处理、号码分析、收存末位号码处理、被叫用户类别分析、振铃处理、被叫用户应答处理、建立通话等等。若以一次成功的局内接续为例,呼叫处理可分七个阶段:①摘机识别和处理。当发现某主叫用户摘机,应随即核对该用户的类别,即所谓主叫用户类别分析。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发起呼叫的主叫用户,虽在多数情况下将给予送拨号音,但也可能送回铃音(对于"点对点"的热线用户)或者不予送出任何信号音(若该用户被置成"呼出限制"的类别)。②送拨号音处理。这是指对一般主叫用户发起呼叫后的送拨号音处理。③收号和号码分析处理。根据收号和号码分析的结果,若被叫用户就在本局,而且该用户处于"示闭"状态,则应及时置成"忙"状态。④选定主、被叫用户之间的通路。⑤振铃处理。此时向被叫用户话机送出铃流,并向主叫用户送出振铃回音。⑥通话阶段处理。被叫用户应答即是通话阶段的开始,即只有当发生"被叫用户应答"的事件之后,话路系统才正式建立主、被叫用户之间的话路,并开始计费。⑦拆线处理。若主叫用户先挂机,将立即拆线;若被叫用户先挂机,则延迟一定时间释放该次接续,其时限一般取为90~120秒。
简史 1945年人们就开始对程序控制交换技术进行探索。1955年,首次进行样机试验。1960年,完成商用试验。1965年,正式开始设局商用。早期进入通信网使用的各种程控电子交换机的机型,几乎都是按模拟话路(传送模拟信号)进行交换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以及程控交换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程控电子交换机发展成为全数字型,注重应用微处理机,硬件和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增强对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以下简称ISDN)的适应和兼容能力,引用反映程控交换特点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编写绝大部分源程序。
组成 程控电子交换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整机各部分有形的设备和实物的总称,软件是程序和数据的总称。
硬件 包括:①处理机系统(即控制系统)的硬件,其中有按一定控制方式配置的处理机或微处理机(每个处理机均有它自己的运算和控制电路,即所谓中央处理单元)、总线系统、对受控系统的接口电路和控制系统内部的接口电路,以及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内存储器(一些功能较强的微处理机,实为单片中央处理单元,使用时要加配内存)。②话路系统的硬件,其中有交换接续网络、对通信网的各种接口配合电路和对处理机系统的接口电路等。话路系统为通信提供信道,它按模拟话路或数字时分话路(时隙)为单位进行交换。应用于ISDN中的程控电子交换机,将既可实现单时隙交换又能实现多时隙交换。③输入输出系统(也称计算机外围)的硬件电路、接口电路及其外围设备。外围设备有磁带机、磁盘机、电传打字机、带键盘的可视显示单元和宽行打印机等。由外围设备把信息送往处理机系统称输入,反之称输出。
软件 包括:①程序,其中含有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程序两大部分。应用程序的基本内容有呼叫处理程序、运行管理程序(如设备状态管理、路由管理、话?窀汉晒芾淼瘸绦颍⒏髦志旨浣涌谂浜铣绦颉⑽こ绦颍òǘ曰奥废低车奈ず筒馐猿绦颉⒍源砘低车墓收霞觳狻⒐收洗砗驼锒隙ㄎ怀绦蛞约岸允淙胧涑鱿低车奈こ绦颍┖推渌τ贸绦颍ㄈ缂品殉绦虻龋2僮飨低车某绦蚴嵌杂τ贸绦蚱鹱胖г凸芾碜饔玫某绦颍饕凶试垂芾怼⒐芾砣砑?橹涞耐ㄐ拧⒆饕档鞫群椭葱泄芾怼⒅匦缕舳椭匦伦叭牍芾怼⒍源砘低车墓汉煽刂啤⑹奔浼嗍拥瘸绦颉C恐殖绦颍邢嘤Φ某绦蚵呒褪邮导市枰柚玫某绦虺Jㄔ闯绦蛑谐S梅懦J谀康某绦蛑斜桓持党晌潭ㄊ荩"谑荩渲猩婕坝没莺途质?,它们都可借助于"人-机"对话的命令指定和修改参数值,因而是可变数据(也称半固定数据),如当某市话网的用户号码位长由6位制升位为7位制时,或进行局间中继网路的调整时,都只涉及修改有关的局数据,不涉及修改程序。
近代程控电子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已实现模块化,即可由积木式的模块组成整机。任一模块都有确定的功能。实用化的模块可分为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兼含硬件、软件的模块。模块之间,彼此相对独立,靠"接口"建立联系。"接口"有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之分。硬件接口由硬件电路实施电气上的配合,软件接口由软件信号(或称软件信息)实现程序逻辑上的衔接和信息传送上的关联。只要合理设计接口方案,对任一模块的改进和改错,都将只涉及局部,不牵动整体,这样,可以使整机在组成上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分类 话路系统的特征和处理机系统的特征,常被作为程控电子交换机分类的依据。按话路系统特征可分:①数字型。数字话路通常采用脉码调制方式(DCM),每话路的标准码率为64千比特/秒。数字型的交换接续网络,具有一定的组群,内含PCM时分复用总线以及相应的时分级"T"(进行时隙交换)和空分级"S"(进行总线交换以及总线内的时隙交换),典型的组群有T-S-T、T-S-S-T以及S-S-(S)-(S)等。②模拟型。模拟话路中传递的是模拟信号,其话路交换方式包括实线空分交换以及脉幅调制(PAM)的时分交换。模拟型程控电子交换机现已趋于淘汰。
按处理机系统的特征分类则有:①采用集中控制的"一级处理",系统中仅含有中央处理机。这是一种早期的系统结构。②采用分级控制的"两级处理",它由中央处理级和外围处理级(也称区域处理级)组成,两级之间采用功能分担。③取消中央处理机,采用分散控制的分级处理(可含2~3级结构层次),级间的功能按系统结构层次分工,分别实施终端的或系统的功能。各级各控制单元,全都采用微处理机。这种分散控制的突出优点是大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特点 程控电子交换机的特点有:①接续速度快。②大量节省机房面积。在装机容量相同的前提下,数字型程控电子交换机的机房一般只及纵横制机房面积的七分之一至十分之一。③性能灵活、多样,方便用户。例如,用户在某程控局局界内搬迁,可不必改号;能灵便地向用户提供缩位拨号、热线(免拨号接通)、免打扰、转移呼叫、遇忙转移、自动回叫、记存呼叫、闹钟服务、缺席服务、询问呼叫和三方通话等服务;并有潜力满足通信业务多样化的要求。④对于通信网的网路环境适应性强。⑤显著地减少维护工作量。⑥有利于在通信网内建立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维护中心、网路管理中心等设施。⑦能灵活地布设远端用户集线器。⑧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费用有着大幅度下降的前景,其生命力将日益增强。⑨能接入通信网使用的程控电子交换机,都需要解决一整套的支援手段。例如,由软件中心提供软件生成支援,修理中心提供硬件修理支援,各级备件库提供备件支援,各级维护中心提供维护指导支援,资料文件中心提供书面资料支援,培训中心提供培训和轮训支援等等。⑩程控电子交换机通过装入程序而具有智能。
应用场合 通过选配应用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程控电子交换机可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例如,可用来装备国际程控接口局、国内程控长话局、程控市话汇接局以及程控市话局和远端用户集线器等。新一代的数字型程控电子交换机,将能在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中布点建局。
程控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程控电子交换机,即使硬件完好、电源正常和外线良好,机器仍不能工作。唯有在装入正确的程序和数据之后,处理机才能投入工作,整机才具备活力。
程序和程控 装入机器中的程序,是机器能够识别和懂得的一系列机器码,即机器指令序列。不同功能的程序,具有不同的程序逻辑控制功能。程序逻辑是程序员思维逻辑的写照,所以程控电子交换机能按人的设计意图去执行各种控制功能,完成电话接续等任务。存放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其每条机器指令均有一个确定的地址,据以进行写入或读出。装入程序的过程,就是把程序中含有的机器指令序列按指令的地址逐条地写入程序存储器中存放起来。执行程序的过程,则是从程序存储器中找出存放所需程序段的首址(即起始地址),并依次逐条执行该程序段中的每条指令。这种按事先存储起来的程序逻辑实施控制,即是"存储程序逻辑控制"。
状态和状态迁移 又称状态转移。对于实现主、被叫用户之间的通信来说,话路系统受处理机的控制而动作,因而它是受控系统。但是,话路系统必须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通话中发生的情况向处理机系统提供情况或提出接续处理的要求,才能使处理机系统得知"发生了什么情况"或"提出了什么要求",据以判断"下一步该怎么办"。否则,无从实施控制。话路系统提供的情况或提出的要求,是以状态和状态迁移来表达的。状态,指的是相对稳定的接续状态,包括主、被叫用户的各种接续状态,以及局间中继线的各种接续状态。从一种相对稳定的接续状态转变到另一种逻辑关联的相对稳定的接续状态,即是状态迁移,表示话路系统中发生了某种"事件",有待处理机系统加以处理。
作业和作业调度 作业是一种"程序执行单位",它具有确定的逻辑功能,并可表示执行缓急程度的优先级。例如,为处理话路系统发生的"事件"而调用的作业,属于呼叫处理级别的优先级,它低于处理机之间通信的优先级,但高于例测程序各作业的优先级。当处理机系统发生故障而调用维护程序中的作业时,则居于最高优先级。对于作业的调度,是由操作系统来掌管的,优先处理优先级较高的作业;在同一优先级中,则按该优先级的作业缓冲寄存器中的作业排队次序处理。
电话交换的分时实时多重处理 程控电子交换机拥有成千上万个用户和许多局间中继线,当处理机系统按电话通信业务的特点对话路系统发生的"事件"进行处理时,要求响应快(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否则,将可能丢失信息),因此,处理机系统在进行呼叫处理时,就要采取类似于"话务员交叉操作"那样的"分时实时多重处理"。就是说,正当处理机繁忙地处理许许多多呼叫时,不同的瞬间可分别为不同的用户工作(调用所需的作业)。对于其中某一接续来说,它受到的处理在时间上是间歇的,但前后调用的作业在逻辑上是衔接的,只要把呼叫处理程序的逻辑流程中涉及的作业依次执行,即可建立所需的接续。
呼叫处理 呼叫处理程序由若干软件模块组成,每一软件模块又含有一定数量的作业。典型的作业有:主叫用户摘机后的主叫用户类别分析、选占按钮信号接收器处理、选占软记发器处理、发送拨音号处理、收存第一位号码处理、收存下一位号码处理、号码分析、收存末位号码处理、被叫用户类别分析、振铃处理、被叫用户应答处理、建立通话等等。若以一次成功的局内接续为例,呼叫处理可分七个阶段:①摘机识别和处理。当发现某主叫用户摘机,应随即核对该用户的类别,即所谓主叫用户类别分析。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发起呼叫的主叫用户,虽在多数情况下将给予送拨号音,但也可能送回铃音(对于"点对点"的热线用户)或者不予送出任何信号音(若该用户被置成"呼出限制"的类别)。②送拨号音处理。这是指对一般主叫用户发起呼叫后的送拨号音处理。③收号和号码分析处理。根据收号和号码分析的结果,若被叫用户就在本局,而且该用户处于"示闭"状态,则应及时置成"忙"状态。④选定主、被叫用户之间的通路。⑤振铃处理。此时向被叫用户话机送出铃流,并向主叫用户送出振铃回音。⑥通话阶段处理。被叫用户应答即是通话阶段的开始,即只有当发生"被叫用户应答"的事件之后,话路系统才正式建立主、被叫用户之间的话路,并开始计费。⑦拆线处理。若主叫用户先挂机,将立即拆线;若被叫用户先挂机,则延迟一定时间释放该次接续,其时限一般取为90~120秒。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