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BLI chemistry-based leak indicator
化学(法)示漏器的缩写
2) CP chemical pulp
化学浆的缩写
3) CP chemical pure
化学纯的缩写
4) CTMP chemithermomechanical pulp
化学热磨机械浆的缩写
5) Acad. Academy
学院的缩写
6) CRP chloride removal process
氯化物排出法的缩写
补充资料:化学
化学 chemistry 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了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地球、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重要数据,创建了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 发展简史 人类从学会用火起,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物质的进程。人类掌握了火和燃烧现象,逐步学会了制陶、冶铜、炼铁。酿造和印染术等发明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物质被加工成制品,在这些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古人曾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源和变化规律。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原子论。公元前3世纪,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以后,炼丹术大为盛行,并于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形成了阿拉伯炼金术,约12世纪,传入欧洲,又形成了欧洲炼金术。炼丹术和炼金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用此思想修炼长生不老之药和用普通金属炼制黄金、白银。为此,炼丹家设计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各种器皿,如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结晶、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有目的地将各类物质进行系统的搭配烧炼,逐步形成化学实验方法的雏形,他们所用的许多器具和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进,仍在今天的化学实验室中沿用,他们所研究的物质性质,特别是相互反应的性能,仍然是化学知识宝库中的一个部分。炼丹家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发现了汞、锌、砷、锑、磷等元素,制备和提纯了许多化合物,如明矾、硫化汞等,冶炼了多种合金,如黄铜、青铜、白铜,并发展了它们的铸造技术。英文中化学(chemistry)的字根chem即来源于炼金术的拉丁文alchemia。 近代化学起源于17世纪。1661年R.玻意耳为化学元素作出了科学而明确的定义:“它们应当是某种不由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或是互相构成的、原始的和最简单的物质。”1772~1785年,A.- L.拉瓦锡对一系列燃烧现象进行了周密的定量研究,推翻了燃素说,提出了正确的关于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并用严格的定量实验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19世纪初,J.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和原子学说,强调了元素原子质量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并由此总结出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化学开始从定性转变到定量阶段。1811年A.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和分子学说,补充了原子学说的不足,使人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建立在分子反应的基础上。19世纪以后,新发现的元素急剧增多,工业生产和地质矿物研究、开发、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由最初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量分析(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后来又发展了光谱分析。19世纪前期,化学界对有机化合物的生成问题普遍流传着“生命力说”,认为它的生成要靠动、植物生命体,所以人们只能将一种有机物转变为其他有机物,而无法从单质合成有机物。1828年F.维勒由氰酸铵制得尿素,1844年H.科尔贝用木炭、硫黄、氯水合成了乙酸,使有机合成得到发展,从此,有机化学成了化学中最庞大的分支学科。19世纪中叶,化学家注意到有机化合物如此繁多而构成它们的元素则屈指可数,引起他们思考:这几种元素以什么方式构成如此多的有机化合物。有机结构理论(包括碳链学说、环状结构、立体化学)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染料、药物、香料、炸药工业和电石化学相继兴起。1887年W.奥斯特瓦尔德和J.H.范托夫合办的《物理化学杂志》创刊,标志着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20世纪20年代,H.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具有重复链节结构这一概念,从有机化学中又分立出了高分子化学这门新型的化学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类别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务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层次的分支学科。传统上可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放射化学6个分支学科。 无机化学 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制备和反应的分支学科。它的内容包括元素化学、无机合成、配位化学、无机固体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 有机化学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性质、结构、合成、应用及有关理论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天然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分析等。 物理化学 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的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溶液的性质和溶液理论、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磁化学、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热化学、光化学、电化学、胶体和表面化学等。 分析化学 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本身,从而解决科学和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高分子化学 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高分子合成、天然高分子、高分子化学反应、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高聚物加工成型、高聚物应用等。 放射化学 研究放射性物质及与原子核转变过程相关的化学问题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放射性元素、核化学、放射分析化学、同位素化学、辐射化学、核燃料、反应堆和裂变产物化学、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制备和应用、放射性废物处理等。 其他分支 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又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例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 、环境化学、宇宙化学、星际化学等。 20世纪的化学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受到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影响,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20世纪是有机合成的黄金时代。化学分离手段和结构分析方法的高度发展,圆满地解决了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还发现了许多新的重要有机反应和专一性的有机试剂。在此基础上,精细有机合成,特别是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合成了从不稳定的自由基到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基础物质,例如胰岛素、大肠杆菌脱氧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等。另外,还合成了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吗啡、血红素、叶绿素、甾族激素、维生素B。合成的有特效的药物有磺胺类和各种抗生素。有机合成发展的速度可从美国化学文摘收录的结构确定的化合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的数目看出,20世纪50年代总数约200万种,1990年初已达1000万种。这些成就对促进人类健康和延长人类寿命尤为重要,为合成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解决有生命物质的合成及解决前生命物质的化学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无机合成制备出人造红宝石、人造水晶、硼氢化合物、人造金刚石、砷化镓半导体、超导材料、二茂铁和具有特殊空间结构的化合物,还有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合成,都有力地推动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近代物理理论和技术、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上量子力学的发展,使结构化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应用 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中子衍射等手段,建立了测定化学立体结构的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电子自旋共振谱、光电子能谱、穆斯堡尔谱已逐步代替原有的有机分析和结构测定方法,通过与电子计算机的联用,积累了大量物质结构与性能相关的资料,正使化学由经验向理论发展。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已能直接获得固体表面上原子的排布特征,分子中化学键合的信息还可以用来移动表面上的原子,使原子成为可以直接观察和“操作”的实体。 在化学反应理论方面,由于量子化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快速时间分辨技术的建立,发展了过渡态理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和前线轨道理论。分子束技术和态态化学的发展代表了用于化学反应研究的实验技术的长足进步。皮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的普及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的建立,使在分子水平上跟踪和研究化学反应的细节已有了良好开端。 在分析化学方面,新的有效的分析方法层出不穷,灵敏度大大提高,所用试样量可少到皮克和亚皮克(10~10克)的水平,向超微量和痕量分析发展。仪器的微机化和自动化使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都有很大提高。各种新的方法已可进行结构分析 、构象测定 、同位素测定以及各种活泼的中间体(如自由基、离子基、卡宾、氮宾、卡拜等)的直接测定。现代航天技术对各行星成分的遥控分析,充分反映出分析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人工放射性的发现,实现了核裂变。新的超铀元素的不断合成,使元素周期表一再扩充。与现代宇宙学相依存的元素起源说与演化学说密切相关的核素年龄测定等工作,正在不断补充和更新元素的概念。 发展趋势 化学的发展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由研究宏观、微观体系向亚微观体系发展,着重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自组成序的调控因素,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分子的组合和化学信息的传递机制,以发展纳米级材料和分子器件及模拟生物体系等。②合成化学的禁区进一步缩小,外场(光、电、声、磁等)效应和催化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有较大发展。按所需功能进行分子结构的设计,并在实验室将其合成的分子工程学的兴起将是缩小禁区的重要手段。③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庞大的化学数据库通过联网方式为所有化学家共有,计算机成为化学实验的一种“仪器”。④化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同时,向应用基础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倾斜,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将进一步强化。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