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SA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美国生态学会
2)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ESA)
美国生态学学会
3) American social ecology pedigree
美国社会生态学谱系
4) AmericanInstituteofCropEcology , AICE
美国农作物生态学会,AICE
5) IAIE Inter-American Institute of Ecology
美洲国家生态学会
6) AIC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Crop Ecology
美国作物生态学会
补充资料:美国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以在大学讲坛上介绍著名欧洲社会学家的著作和思想为起点。19世纪70年代,W.G.萨姆纳在耶鲁大学以H.斯宾塞著作为教材讲授社会进化论,这是美国大学中最早开设的社会学课程。1889年,A.W.斯莫尔、F.H.吉丁斯、T.B.布莱克默分别在科尔比大学、布莱恩马尔大学、堪萨斯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这一年标志着美国社会学正规教育的开始。1892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学系,1984年他与G.E.文森特合著了第一本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这些都为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美国社会学 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大多留学过欧洲,他们大多是从历史、哲学、自然科学转入社会学的。较有名的社会学家有:L.F.沃德、萨姆纳、吉丁斯、斯莫尔、C.H.库利等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是萨姆纳的《民俗论》(1906)。以后,在斯莫尔创建的第一个社会学系中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学派,他们把参与观察技术引入社会学研究,对多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性研究。芝加哥学派的成就标志着美国社会学从早期以吸收、传播欧洲社会学为主,发展到具备自己特征的新阶段。W.I.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围绕R.E.帕克的一批芝加哥学派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标志着美国式的经验社会学的成熟。这种注重经验研究和实际社会问题研究的风气始终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在芝加哥学派经验社会学崛起的同时,库利和G.H.米德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到3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先后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中心,从而结束了芝加哥学派一花独秀的局面。
中期的发展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先后接纳了大批的欧洲移民定居,其中如P.A.索罗金、A.舒茨、L.A.科瑟尔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T.W.阿多诺、E.弗罗姆、H.马尔库塞等人,多为欧洲各国知识界的精英。他们深受大陆文化传统熏陶并且具有广博的学识,来美国后多在各大学任教,对于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自20世纪30~50年代,美国先后出现了T.帕森斯、R.K.默顿两位社会学理论家。帕森斯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社会科学的思想精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结构功能学说,成为50~6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主流。默顿一方面补充、限定着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一方面声称建构巨型社会理论为时尚早,应该进行"中层理论"的研究,实际上是为美国社会学的经验主义取向提供理论根据。
当代理论的多元局面 在帕森斯和默顿之后,美国社会学界出现了多元发展的局面。理论研究和经验调查都在发展,并相互融合。在理论上,结构功能理论的反对者、补充者、批判者纷纷产生。如以科瑟尔为代表的冲突理论是对结构功能理论偏重静态的反动,以P.M.布劳、R.埃默森为代表的交换理论和以H.G.布鲁默、E.戈夫曼为代表的符号互动理论则继承了库利-米德的微观传统,与结构功能主义的宏观研究反其道而行之。80年代以来,J.亚历山大和G.瑞泽尔试图在认真挖掘早期社会学家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对各派理论实行某种综合。在经验研究上,托马斯、帕克开创的方法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有关人口、商情、社会问题、政治态度的研究和机构纷纷开展和建立,从而把经验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推向新的高度。S.A.斯托福和P.F.拉扎斯菲尔德是两位成就卓著的经验社会学家。50~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使社会学家去解释这些变迁,为当代社会定性。C.W.米尔斯对于白领阶层的研究,A.英克尔斯对于现代化的研究,D.贝尔对于后工业化社会的论述,成为追踪和反映当代社会的令人瞩目的学说。
教学和学术团体 美国的社会学教育自19世纪末叶起逐渐发展起来。到20世纪20年代,多数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学课程。以后社会学逐渐成为高等学校公共教学的一部分。到60年代,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社会学系,社会学教育迅速发展。1970年,美国有892所大学培养社会学学士,123所大学可授予社会学硕士学位,80所大学有资格颁授博士学位。1970~1971年度全美大学共授予社会学学士 3万余人、硕士1800余人、博士 500多人。到1970年止,美国有社会学硕士15000人,社会学博士5300人。当时,美国社会学家占了全世界社会学家的半数。到1985年,美国有205所大学的社会学系培养研究生,共有社会学教师2000余人,1983~1984年,授予社会学博士500余人。
美国社会学会成立于1905年,第一任主席沃德。以后学会主席任期一年,每年改选一次。1959年,学会更名为美国社会学协会。美国最早的社会学刊物是斯莫尔1895年创办的《美国社会学杂志》,曾为美国社会学会刊物,到1936年,美国社会学会改《美国社会学评论》为会刊。以后又有很多社会学专业刊物问世,其中较著名的有《社会力量》等。
早期的美国社会学 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大多留学过欧洲,他们大多是从历史、哲学、自然科学转入社会学的。较有名的社会学家有:L.F.沃德、萨姆纳、吉丁斯、斯莫尔、C.H.库利等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是萨姆纳的《民俗论》(1906)。以后,在斯莫尔创建的第一个社会学系中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学派,他们把参与观察技术引入社会学研究,对多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性研究。芝加哥学派的成就标志着美国社会学从早期以吸收、传播欧洲社会学为主,发展到具备自己特征的新阶段。W.I.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围绕R.E.帕克的一批芝加哥学派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标志着美国式的经验社会学的成熟。这种注重经验研究和实际社会问题研究的风气始终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在芝加哥学派经验社会学崛起的同时,库利和G.H.米德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到3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先后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中心,从而结束了芝加哥学派一花独秀的局面。
中期的发展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先后接纳了大批的欧洲移民定居,其中如P.A.索罗金、A.舒茨、L.A.科瑟尔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T.W.阿多诺、E.弗罗姆、H.马尔库塞等人,多为欧洲各国知识界的精英。他们深受大陆文化传统熏陶并且具有广博的学识,来美国后多在各大学任教,对于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自20世纪30~50年代,美国先后出现了T.帕森斯、R.K.默顿两位社会学理论家。帕森斯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社会科学的思想精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结构功能学说,成为50~6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主流。默顿一方面补充、限定着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一方面声称建构巨型社会理论为时尚早,应该进行"中层理论"的研究,实际上是为美国社会学的经验主义取向提供理论根据。
当代理论的多元局面 在帕森斯和默顿之后,美国社会学界出现了多元发展的局面。理论研究和经验调查都在发展,并相互融合。在理论上,结构功能理论的反对者、补充者、批判者纷纷产生。如以科瑟尔为代表的冲突理论是对结构功能理论偏重静态的反动,以P.M.布劳、R.埃默森为代表的交换理论和以H.G.布鲁默、E.戈夫曼为代表的符号互动理论则继承了库利-米德的微观传统,与结构功能主义的宏观研究反其道而行之。80年代以来,J.亚历山大和G.瑞泽尔试图在认真挖掘早期社会学家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对各派理论实行某种综合。在经验研究上,托马斯、帕克开创的方法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有关人口、商情、社会问题、政治态度的研究和机构纷纷开展和建立,从而把经验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推向新的高度。S.A.斯托福和P.F.拉扎斯菲尔德是两位成就卓著的经验社会学家。50~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使社会学家去解释这些变迁,为当代社会定性。C.W.米尔斯对于白领阶层的研究,A.英克尔斯对于现代化的研究,D.贝尔对于后工业化社会的论述,成为追踪和反映当代社会的令人瞩目的学说。
教学和学术团体 美国的社会学教育自19世纪末叶起逐渐发展起来。到20世纪20年代,多数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学课程。以后社会学逐渐成为高等学校公共教学的一部分。到60年代,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社会学系,社会学教育迅速发展。1970年,美国有892所大学培养社会学学士,123所大学可授予社会学硕士学位,80所大学有资格颁授博士学位。1970~1971年度全美大学共授予社会学学士 3万余人、硕士1800余人、博士 500多人。到1970年止,美国有社会学硕士15000人,社会学博士5300人。当时,美国社会学家占了全世界社会学家的半数。到1985年,美国有205所大学的社会学系培养研究生,共有社会学教师2000余人,1983~1984年,授予社会学博士500余人。
美国社会学会成立于1905年,第一任主席沃德。以后学会主席任期一年,每年改选一次。1959年,学会更名为美国社会学协会。美国最早的社会学刊物是斯莫尔1895年创办的《美国社会学杂志》,曾为美国社会学会刊物,到1936年,美国社会学会改《美国社会学评论》为会刊。以后又有很多社会学专业刊物问世,其中较著名的有《社会力量》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