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化石珊瑚
1)  fossil coral;beckite
化石珊瑚
2)  coral fossil
珊瑚化石
1.
Discovery of the Early Permian coral fossils in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Qiergusitao Formation in the North Tianshan,Xinjiang;
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2.
The radiated colony coral fossils with distinctive patterns and colours from Turpan,Xinjiang,is of highly gemmological value.
产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种放射状群体珊瑚化石的花纹独特,颜色多种,具有很高的宝石学价值。
3)  dead coral reef
化石珊瑚礁
4)  Carboniferous coral sample
石炭系珊瑚化石
5)  Anthozoa(fossil)
珊瑚虫纲(化石)
6)  Hexacoralia (fossil)
六射珊瑚(化石)
补充资料:珊瑚(化石)(shanhu
      在地质历史时期,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经石化作用而成。现瑚是腔肠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全部海生。近年将具刺细胞的腔肠动物独立为刺丝胞门(Cnidaria)。珊瑚纲亦列入该门。
  
  常见的珊瑚化石有单体和复体两大类型。单体珊瑚的骸体,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通常有体壁围绕,表面饰有粗细不等的皱纹,但在进化程度比较高级的珊瑚中,体壁退化(图1)。复体珊瑚呈致密的块状体,或细弱的丛枝状,由许多细小的珊瑚个体组成,有的从母体的轴部或侧方分芽而出,有的通过珊瑚体壁上的孔或管,或各珊瑚单体之间的共骨组织或间隙管相互贯联。珊瑚骸体的骨架由无数细微的方解石质或文石质的羽针、羽簇或羽榍组成。纵列骨骼单元主要包括刺状或脊状的隔壁脊或隔壁刺和板状的隔壁,后者长短相间,呈两侧对称或辐射对称排列。横贯珊瑚骨腔分布的板状体称床板或横板,是横列骨骼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有些珊瑚体的边缘还出现小型鱼鳞状或泡沫状骨片,称鳞板或泡沫板。上述纵列和横列骨骼单元在不同地史时期的各类珊瑚中,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配列组合,或派生出其他组织结构,出现形形色色的骸体形态。它们的演变过程就是珊瑚虫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史的重要见证。
  
  根据珊瑚骨架的性状,常见的珊瑚化石可分4个大类,分别相当于亚纲(或目)一级的分类单元,它们是: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图2)、皱纹珊瑚或称四射珊瑚、石珊瑚或称六射珊瑚。另外,八射珊瑚主要是现生的,仅少数属种呈化石状态见于中、新生代地层。也有人把异珊瑚类视作一个大类,分类上与四射珊瑚等并列。
  
  根据古生代珊瑚的个体发育史和谱系进化史的研究,推测珊瑚的祖先是一个细小的、角雏状中空的管状体,出现的时代可能早于寒武纪,最早的珊瑚化石产于澳大利亚的中寒武统,但尚有争论。床板珊瑚只有群体见于早奥陶世,繁盛于古生代,个别属种延存至中生代。日射珊瑚仅见于早、中古生代,只有群体,与床板珊瑚相近,不过骸体内隔壁刺的数目常固定在12个,单骸之间由形态各异的共骨组织相联。四射珊瑚限于古生代,骨架较复杂,方解石质,多数具板状隔壁,序生,长短相间,呈两侧对称排列。六射珊瑚从中生代三叠纪崛起,继续繁育在现今的海洋,骨架与四射珊瑚相近,不过,隔壁系文石质,多级轮生,呈辐射对称排列,体壁退化,推测是从古生代末期四射珊瑚中侧珊瑚一支进化而来的。但是,各大类珊瑚之间,目前未找到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证据,多数人认为它们之间未必存在直接的进化关系,可能各自源出自己的直裔祖先。
  
  珊瑚化石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古生代珊瑚化石就有大约1400属,1万余种,中生代以来,属种的数量更有显著的增长。珊瑚化石在世界各地几乎均有分布。古生代珊瑚化石,除南非和南极地区少见外,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甚至北极地区,均有广泛分布。中国盛产珊瑚和珊瑚化石,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到西南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无论是天山南北或沿海诸省,在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里都可以找到珊瑚化石。
  
  综合研究各地不同地质时期地层里的珊瑚化石,可以勾划出各地质时期珊瑚群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区。例如,3亿多年前的早泥盆世,世界上珊瑚化石的分布大致可分成欧亚澳区和北美东部区;而南部非洲-南美南部则几乎没有珊瑚化石。中国北方从大小兴安岭经蒙古、天山及准噶尔联成一区。中国南方的滇(东)、黔、桂自成一区,具有独特的珊瑚群;南北之间被广阔的陆地分隔。川西、滇西、西秦岭昆仑又成一区,经古地中海与欧洲沟通。
  
  研究珊瑚化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①珊瑚化石是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多细胞动物的遗体之一,从寒武纪或更早的地史时期出现,直到现今的海洋里大量生存,经历了 6亿多年的发展历史。研究它们的发生、早期的分化,以及尔后的发展,对于了解动物界的进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②珊瑚化石是地史时期重要的造岩者,进一步发展,与其他造礁生物共同组成规模大小不等的生物礁。生物礁是生成和储集石油及天然气的天然场所,与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也直接或间接有关。研究古代地层里的生物礁对矿产预测有实际价值。③珊瑚化石大量保存在古代的碳酸盐岩中。研究珊瑚化石不仅对恢复古地理、古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也是对比和划分古大陆架区沉积地层的重要门类化石之一。④现代珊瑚礁多分布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海域。地质时期的珊瑚礁是否也是这样分布的?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恢复地质时期的气候带,判断地球赤道位置的变化,研究和划分地史时期的动物地理区和地壳的构造变迁均有重要意义。⑤珊瑚骨架的内外常保存粗细不等的环状生长纹,是珊瑚虫昼夜分泌骨骼留下的痕迹,可据以推断在地球发展历史中,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和日月之间距离远近的变迁。所以珊瑚化石又被称作古生物钟(图3),与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发生了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