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自杀与危害生命行为
1)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自杀与危害生命行为
2)  apprehensive for one's life; apprehensive of danger.
为自己的生命担忧;害怕危险。
3)  lifethreatening
危害生命
4)  Suicid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自杀心理与行为
5)  Harmful Act
危害行为
1.
By analyzing the worldwide evil religious problems, we can divi de the harmful acts of foreign evil religion into five types: 1.
邪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 ,从世界范围的邪教问题分析来看 ,外国邪教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危害国家安全及国家利益的行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危害信徒公民权利的行为、危害家庭及未成年人的行为、危害宗教的行为等五种类型。
2.
The study on harmful acts isn’t mature,and in the system of crime theor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eed character of crime omission and the basis on punishment for accomplice in narrow sense etc.
我国刑法理论关于"危害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薄弱,随之建立的犯罪论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如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狭义共犯人的处罚依据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6)  dangerous act
危害行为
1.
The conviction, as an activity of cognition, is to judge whether a certain dangerous act constitute an offence or not.
 定罪乃判定某一危害行为构成犯罪与否的认识活动,应当合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危害行为是认识的客体,犯罪构成是认识的中介。
补充资料:《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J.B.华生著。费城利平科特出版社 1919年第一版,1924年第2版。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臧玉铨译唐钺校订的中译本。本书除序言外,共有11章。第1章讲心理学的问题和范围;第2章讲心理学的方法。以后用大量篇幅讲述感受器和它们的刺激、动作的生理基础、反应器官(即肌肉和脑体)、情绪、本能、身体习惯、言语习惯、机体的工作。最后一章讲人格及其错乱。
  
  
   
  
  本书是华生系统地阐述行为主义立场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主张: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研究动物的方法和原则可以应用于人类的研究;人类的活动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研究心理的目的在于从刺激预测反应,从反应找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他认为心理学应采用客观的方法,具体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和测验法。其中口头报告法是一种变相的内省法,也是行为主义者不彻底或自相矛盾的表现。作者在书中反对传统心理学把意识作为研究对象的观点,企图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他在书中指出,书里没有讨论意识,也没有提到感觉、知觉、注意、意志和意象等心理学术语。书中虽然保留了思维和记忆,但完全用行为主义所下的新定义。譬如,把"思维"等同于习得的内隐的言语反应或"喉头习惯",把"记忆"说成是某些习惯经过无练习的一段时间以后,给予刺激或情境仍可以引起以往的反应,或使反应增加或删减。作者在书中批评了W.詹姆斯和E.L.桑代克把许多社会性行为都归为本能的说法。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作者1913年发表于《心理学评论》第20期上的一篇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宣言书的论文中已经提出过。那篇论文的题目是:"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曾由周先庚译成中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西方心理学家文选》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